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弗洛伊德主义贯穿郁达夫小说创作始终,郁达夫在把弗洛伊德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人物心理和生理描写的同时,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从而使作品达到了用传统描写所不能达到的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生的苦闷是郁达夫情绪小说主题的全部概括。而苦闷的情绪更是贯穿郁达夫所有小说的始终。他擅长描写知识青年的苦闷。  相似文献   

3.
生的苦闷是郁达夫情绪小说主题的全部概括。而苦闷的情绪更是贯穿郁达夫所有小说的始终。他擅长描写知识青年的苦闷。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一个在创作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作品强烈的主观抒情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他的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他小说的抒情性特征。本文以《沉沦》为范本,从感伤美和病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浪漫美和诗意美、抒情的散文美四个层面来品味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张杨  侯宇 《考试周刊》2013,(60):19-20
郁达夫的小说受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很深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被称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旗手田山花袋的影响。他们的作品都流露出了清香、淳朴的自然美。田山花袋和郁达夫关于自然主义文学的比较研究是文学研究者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他们两者的自然美源泉比较还很少有人考究。本文旨在研究田山花袋和郁达夫的自然美源泉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在“自叙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在描写方式上,郁达夫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去描写、表现人物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以抒情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着重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抒发人物的真实感受,描绘出一部人物的“情绪史”,使小说成为主人公自我情绪、灵魂奥秘的自白书。  相似文献   

7.
随着历史的发展 ,我们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要进行再认识。首先 ,人们对一些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应该影响到对郁达夫作品中某些性爱描写的认识。其次 ,我们把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日记等联系起来考察 ,又可以发现其小说中的有些描写实际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最后 ,再把郁达夫的作品放到性爱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看 ,可以看到郁达夫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时显得难以把持 ,但仍在展示生命的内蕴上提供了丰富的景观 ,寄寓着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命内在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文学创作要真实的反映生活。美国自然主义代表作《红色英勇勋章》是一部战争心理小说。斯蒂芬·克莱恩通过对战争环境以及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主体心理与行为进行刻画与塑造,为读者展现了自然主义文学所揭示的美国社会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小说所体现出来的颓废倾向及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历来成为评价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维度,他的隐逸气质也成为人们指责其逃避现实的主要依据。然而,性的描写与颓废倾向是郁迭夫作品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而其作品中家国意识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存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郁达夫小说,评论界历来有所指责,有人说他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的同情。”这种舆论使郁达夫及其作品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消极”、“颓废”的灰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就成为郁达夫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郁达夫小说的艺术描写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表现有二:第一,不少作品存在着露骨的性的描写,毫不隐蔽地暴露了肉欲苦闷,官能刺激。第二,许多作品的基调忧郁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手法具有其独特模式化特点。其描写形态的形式化、描写形象的类型化和虚拟化、人物塑造的间接性和史传性,限制了中国古典小说成为真正意义的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12.
象征是黄咏梅小说修辞的整体构思方式。黄咏梅的小说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在超现实层面上,传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悲悯情怀。这种悲悯,是从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叙述、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刻画中升华出来的,高度意象化的思维方式,成就了黄咏梅小说修辞特有的诗意象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一直把概括化、典型化的真实作为艺术的追求,而把自然主义的真实看成是对现实主义的歪曲。但在欧美文学界却与此相反,尤其是20世纪的美国文学,小说中最为突出的景象就是"自然主义的持续"和纯自然的真实性。而到了昆德拉那里,他一方面追求卡夫卡"在世界变成的陷阱中对人类生活的勘探",以期笔下的人物有更真实的"现在境况",另一方面,他把"虚构"与"真实"相联系,崇尚一种只能凭悟性才能把握的"形而上的真实"。杜拉、韩东也有类似的见解,即把真事写假,假的部分却是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20世纪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但是他的文学史地位一直和他的文学成就不相称(至少在中国大陆),他一直背负着“消极颓废”和“结构松散”的评价。因此,从文化禁忌和结构观念这两个方面探讨制约郁达夫小说评价的因素,可以看出对郡达夫的评价一直处于理性话语的压抑下。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所谓的"纯文学"出现了令人担优的两种"纯"倾向纯自然主义性描写的泛滥和纯形式主义的无意义构造.只有强烈关注现实生活,裨益于人的精神的提升、社会的进步的文学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纯"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沂蒙作家刘玉堂的“钓鱼台”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语言风格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其人物形象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根据人物身份及性格特点,可以将“钓鱼台”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乡土文化的代表者;二是乡土文化的叛逆者与清醒的审视者;三是以“公家人”身份存在的外来者系列;四是农民企业家系列。通过对“钓鱼台”系列小说人物形象的梳理,可以探知沂蒙乡土中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并以期解读沂蒙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以家庭为题材的古代小说,以《金瓶梅》的出现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明中叶以前和明中叶以后。明以前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这一时期。家庭环境的描写是被忽略的。它只是作为故事发展设立的点缀而已,因而描写还不充分不完整。家庭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反映的也只是家庭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已。明清时期出现了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为代表的大量的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章回小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它们在作品数量、家庭关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写实艺术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莫里亚克都是探索人类心灵的伟大作家,但是他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所采用的叙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的形式为近景叙述,相对而言,莫里亚克的叙述形式可称为远景叙述。  相似文献   

19.
《歧路灯》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此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独特性,败子及浮浪子弟群像,填补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类型的某些空白;二是丰富性,同类群像如此之多,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没有过的;三是鲜明性,一些反面人物、小人物个性鲜明。作者运用了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矛盾冲突及对比手法等高超的写人艺术,塑造出如此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处于同一文化圈的中、日当代小说,在双重人格的刻画和复杂人性的描写方面,有许多相同和可比之处.日本一些当代小说受到复杂的文化影响,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使他们的文化性格处于隐思和内向,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精神分析学又使他们具有原罪意识和原欲的冲动,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并未完全消亡.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冲突更加激烈,致使人的灵魂的绞杀更加深重,于是人物命运的指向较多的是走向死亡.中国小说在描写人的复杂人性时,更多是在于表层欲望的宣泄,较少触及人的精神层面,应当说中国作家对复杂人性的描写要肤浅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