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桂平 《科技风》2014,(7):187+189-187,189
隐喻能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然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隐喻的使用,无法知晓隐喻认知在语言中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掌握不了地道地语言。本文将探索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引导学生理解隐喻、使用隐喻,创造隐喻,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3.
叶鸣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64-164,162
以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围绕人体器官"心"的概念隐喻对隐喻概念系统进行探索.找出相关的汉语概念隐喻,并与英语相对应的系统进行比较,探索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其目的是从中英两种语言的视角出发,对Lakoff这一概念隐喻理论以跨文化的角度来验证并解释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中,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从知识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有别于西方学者的理论体系。我们认为,该理论体系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与隐喻认知密切相关。首先是关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论假设问题。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理论基于"组织即有机生命体",与西方学者基于"组织即信息处理机器"的理论假设不同。然而,两者都是隐喻性的假设。其次是关于隐喻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问题。他们认为:我们是在暗默知识到形式知识的转换中实现知识的创新,而这种转换离不开隐喻认知。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结合现代隐喻认知理论的最新成果,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不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并深入探讨隐喻认知为什么能够实现概念创新和知识转换。  相似文献   

6.
曾小敏 《科教文汇》2011,(14):126-126,141
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是隐喻的海洋,隐喻的思维认知帮助和影响着人们对新生事物和抽象事物的认识。在职校学生普遍英语隐喻能力不高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的介绍增强学生对隐喻的了解,并通过教师在词汇教学、语篇句法结构,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引入概念隐喻理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隐喻理解应用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认知隐喻理论是当今比较热门的话题,对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今后的认知隐喻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至上世纪中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方向一直受控于亚里斯士德的相似理论,稳喻被公认为具有超凡修辞功能的辞格一元.当今西方认知科学的革命,使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格的范畴,而具有了深远的认知性并进入多学科研究.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中西隐喻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旨在挖掘其在修辞及文化层次上的共性及特质,并识解其深层的认知根源.这一研究有助干中西文化的共事及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扬 《科技风》2011,(10):211
情感是人体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情感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将情感隐喻分为通感隐喻和实体隐喻,并利用空间合成理论进一步探讨两种类型的情感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以期论证空间合成理论框架下情感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1.
将通过科学展开的方式:创新性与继承性,基于科学的检验蕴涵与隐喻,对作为科学认知主体的"主体"与存在哲学的"此在"进行理论调和,让科学与存在哲学在人的意义上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12.
隐喻认知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理解被认为是从喻体到本体的映射。结合大学英语语篇词汇教学实践,探讨词汇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策略以及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手段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广告隐喻通过增强广告的形象性来吸引公众的兴趣,另一方面广告隐喻又刺激观众的认知机制,以达到其劝说功能。本文旨在进一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隐喻如何在广告语中实现其劝说功能的。本文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类属结构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在分析隐喻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婷婷 《内江科技》2011,32(5):51-51,76
概念合成理论为研究语言隐喻现象的认知活动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隐喻是语言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广泛活跃于英汉广告中。据此,本文借助这一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英汉广告中的隐喻现象,探究其意义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至上世纪中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方向一直受控于亚里斯士德的相似理论,隐喻被公认为具有超凡修辞功能的辞格一元。当今西方认知科学的革命,使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格的范畴,而具有了深远的认知性并进入多学科研究。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对中西隐喻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旨在挖掘其在修辞及文化层次上的共性及特质,并识解其深层的认知根源。这一研究有助于中西文化的共享及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6.
隐喻在英语语言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语法隐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在总结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法隐喻认知模式理论对英语教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迈克尔.波兰尼提出的意会认知论哲学思想,从西方内部突破了现代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的认知范式,被认为是西方"认识论历史上的第三次哥白尼革命"。但是其认识论却止步于对逻辑理性的批判,没有对意会认知的表达途径作进一步探索。文章在对比研究意会认知与隐喻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较之于强逻辑性表达手段,隐喻是意会知识表达的一种可能途径甚至是最佳途径,但隐喻表达出来的意会知识可能与本义之间产生振荡。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否视为隐喻意象的推理?这是认知语言学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可是,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概念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这就需要探明"通用的、广泛的"或"特定文化"的概念隐喻"是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赵娜 《科教文汇》2012,(4):134-134,146
英语广告中有许多概念隐喻的例子.从认知角度来看,概念隐喻可以被分为三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本文主要介绍前两种,并通过对一些例子的认知解释,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广告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与关联     
刘琴 《中国科技信息》2005,3(8):223-223
隐喻现象向来是学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根据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研究和探讨隐喻的理解与阐释,为隐喻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提出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