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ivian 《大学生》2014,(13):98-99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后,我机缘巧合地走进艺术品投资这扇门,这几年内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表面上是艺术,实则蕴含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当艺术品进入市场,遇上money,很多人或许觉得亵渎了艺术,视它为一种可怕的遭遇。其实不尽然。就好像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才能,都需要有那么一个人或一群人来看见、来欣赏、来买单——这是用外在的度量衡来肯定内在思想的一种方式。面对艺术品里的金钱诱惑,一些人准确把握住了市场,一些人则掉进了钱的陷阱。因此,当艺术遇上money,可能是场预谋,也可能是个意外;可能是种遭遇,也可能是段邂逅。  相似文献   

2.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海德格尔是如何扬弃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 ,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存在本体论 ,并揭示了艺术本性与存在及真理的关系 ,他认为 ,艺术的本性是不能用把呈现在眼前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标志集中在一起的方式来彻底把握的 ,因为无论是“特征的载体”“感觉的复合”和“有形的质料”这三种传统的知解艺术的方式都不可能达到对艺术品的自足性的把握 ,而只有通过艺术地掌握艺术品的方式 ,才能揭示艺术品的存在真理 ,因此艺术的本性乃是艺术品中描绘对象的存在真理敞开发生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艾洛 《留学生》2014,(22):8-8
这几天世界顶级艺术品市场之一FLAC在巴黎的大皇宫举办,一时巴黎又是人头攒动,艺术界人士纷纷来此。身居海外的留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个离自己太远,但其实艺术品收藏不仅有趣,“经营”得当还可以为自己带来不少收益。 艺术品收藏可以从市场和非市场两个领域来谈。艺术品市场可以说既透明又混乱,透明之处在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很清晰,一级市场就是拍卖行、画廊和艺术博览会。拍卖行当然有著名的佳士得、苏富比等。而画廊就数量更为庞大,例如著名的高古轩等画廊。在这些地方购买艺术品相对较为透明。如果是中国艺术品,在欧洲拍卖行经常可以比国内低不少的价位拿到东西,比如我一个在北欧的中国朋友专门收藏鼻烟壶,这种杂项在欧洲市场会出现很低的价格,再比如玉器欧洲的价格也相对较低。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对于古玩玉器类的东西,鉴真就成了很大问题,许多收藏者刚刚入行的时候“眼力价”还不够,总要交不少学费,而外国大拍卖行真货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大,还比较让人放心。  相似文献   

4.
感情是一个精灵。能否充分地表现复杂神奇的感情,是衡量一种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尺。苏姗·朗格曾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出任何感情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为低劣的。”(《艺术问题》)在写事的记叙文中怎样充分地“完全”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笔者介  相似文献   

5.
李宓 《新读写》2012,(10):58-59
当别人问起我是如何看待“艺术”这种不寻常的人类行为,或者对我影响最深的艺术品时,我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崇拜绘画这一举动”,即使这听起来可能很做作。进入现代之后,艺术的形式早已有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6.
《河北教育》2014,(9):48-48
这学期,学校从外校借鉴来一套管理考核制度,对教职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其中一条却引起了大家的反感:教师只要请假,不管是事假还是病假,都要扣钱。人生活于社会,不能孤立地存在,需要有正常的人际交往。教师也不例外,也有亲朋好友,也有邻里同学,婚丧嫁娶、疾病纷扰谁都免不了遇上,这些事不可能都发生在双休日或假期。尤其是遇上老人或孩子生病住院,不去陪着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晴雨表论及近现代中国绘画,假如只推出一个人为代表,人们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齐白石。他就像一座高峰和一把标尺,彰显着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绝对体现。正因如此,他的绘画在走进市场后,更成为了同期艺术品走势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市场空前繁荣的当下,艺术与市场存在着深层矛盾:一方面,当代艺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市场的运作;另一方面,艺术市场的功利本性又从根本上损害了艺术本身,"去艺术化"问题日益突显.艺术品可区分为三种形相,存在两种不同的艺术市场模式.如何以艺术本性超越功利本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技术哲学、美学与经济学的交叉视角深入剖析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
苏珊·朗格在其<艺术问题>一书中,始终强调艺术是一种表现性的形式,艺术是人类的内在生活客观化、对象化.并用"艺术抽象"、"逻辑类似"等概念解释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情感与形式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这一艺术哲学中的难题,这为她的艺术理论体系逻辑上的自足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可是,朗格并没有详细论述其"艺术抽象"、"艺术知觉"产生的心理机制,不免会让人产生类似"为何这样的情感会抽象成这样的形式""为何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艺术知觉会自然地使人们经验到某种情感体验"等一些关于艺术形式之表现性产生缘由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忧伤的海     
孙立沙是典型的80后,看她的作品似乎让人回到了童年,这是她生活的一些体验,她想,捕捉的是一种感觉。"艺术来自生活,艺术真正的挑战可能并非都是源于社会现实,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袒露和内心的宣泄,一种单纯而稚拙的表达,一种高贵品质的追求。"这是她对艺术的禅  相似文献   

11.
曾经得到一张油画,当然只是学生的习作而已,于是附庸风雅地挂在墙上.有一位搞艺术的同事到家里,看到我居然挂这样的画,说你真是没有艺术品味.我说,画不都是艺术嘛,只要是艺术,那就不分好与坏了.他说,这就是你们对艺术最大的误解,艺术品表现出来的才是艺术.真正让画成为艺术品的,要以科学与技术为前提的比如这张画,树的影子和太阳的方位就不对应.他接着说道:在艺术专业的学习中,有一门专业课就是人体结构只有学好了这门课,我们才可能把人画好.听了他的这番话,不由让我想到,虽然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是艺术,但真正要把课堂教学做成一件艺术品,还是离不开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科学认知.尽管课堂教学的脸面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但支撑课堂教学内涵的仍然应该是大脑,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科学规律和教师的教学理性.  相似文献   

12.
话语     
《河南教育》2014,(10):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来不及认真和尽心地对待过彼此,就仓促地告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当时好像从不曾自知。也没有反省。——庆山"无车日"遭遇星期一,该堵还得堵!——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这个"无车日"恰逢星期一,而星期一又是一周中交通压力最大的一天。当星期一遇上了"无车日",我们似乎有些犹豫:开车还是不开车,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能找出种种想开车的理由……但是,不开车只需要一个理由:改善现在的空气,为自己和子孙造福  相似文献   

13.
腹泻、便秘等"着急事儿",谁都可能遇上过,一般人常会误认为是吃得不对头了,吃点药对症治疗一下也就过去了。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专家指出,腹泻、便秘很可能和人的"心理因素"有关,有些人平时正常饮食,更没吃不干净的东西,但也不时发生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尤其是在情绪紧张和焦虑的时候,那就很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名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习作内容:《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请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习作指导:1.本次习作可以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产生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2.写欣赏艺术品或活动所产生的"感受"是写作时的难点。建议将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品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不仅受到所属时代的约束,同时,它又以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所属时代的社会生活,反映所属时代的人。这就是说,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优秀艺术品时,我们一方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从中认识了让会、了解了人。正如高尔基所说,这种艺术品“具有无可争辩的历史文献之价值。”唐代的彩陶艺术——唐三彩,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文献价值的艺术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气氛和时代特征,更能帮助我们了解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的人,他们在追求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正艺术市场是关于艺术品交易的专门市场。对艺术市场的规律做整体、全面的研究被称为艺术市场学,也即以前的艺术营销学(ansmarketing)。艺术市场学于1970年在美国首先提出,属于艺术营销策略的研究范畴。李万康所著《艺术市场学》一书在对艺术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总结出其特殊的市场结构与运行规律。全书采用"典范"作为理论假设,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艺术市场的逻辑架构和运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阐释。另外,该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样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在古希腊人心目中"神"是完美的人,对"神"的赞美实际上是对人的颂扬,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艺术真实论 ,以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哲学基础 ,将生活和艺术作外在类比。笔者认为客观、外在地评判艺术品是不可能的 ,这一问题还可以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 ,采取一种非主、客二分 ,二元对立的评定视角 ,注重艺术的虚假性特质 ,将接受者以假为真的艺术感受作为评定文学艺术真实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欣赏一件艺术品,譬如一幅画,一座雕塑,一帧书法,常常听到这样的批评:有点儿“匠气”。所谓“匠气”,如果将鄙视劳动人民的这一层意思排斥在外,指的是否就是缺少创造性,比较平庸,没有新意呢?对于艺术,我是门外汉,“匠气”的确切含义,我无法作出准确的解释。但是,某些艺术品如果带上了“匠气”,恐怕一定是大高而不妙的,用“匠气”来形容某些艺术品,恐怕也总有一点儿贬抑之意吧。我们做教师的,在旧社会,常常会遭到一些人的白眼,被轻蔑地称上一声:教书匠!显然,这样的称呼,是明显地带着污蔑性质的。“十只黄猫九只雄,十个教师九个穷”,“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这的确是旧社会大中小学教师经济地  相似文献   

20.
李文艳 《考试周刊》2013,(36):53-53
<正>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倡导个性作文,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在这方面,中国课标写得清楚,但实际运作时,不及国外一些语文同行做得好。一、中国没有像国外那样切实尊重想象作文。近年来,国外兴起了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