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明末拟话本小说《三刻拍案惊奇》的发现,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相当宝贵的资料,《近代汉语词典》也对其词语进行了释义,但仍存在某些缺失。本文运用归纳、比较、推勘等方法探讨词义及其用法,分析其意义产生之缘由,参证《近代汉语词典》,试图对其释义作一点补证工作。  相似文献   

2.
“梦”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显示着持久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其中代表着古代文学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三言二拍”,就含有数量可观的梦境描写,本文以《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一大特色,近代汉语量词的研究有助于整个量词发展史的建立。本文在全面考察《二刻拍案惊奇》名量词的基础上,对其外形特征类名量词进行了语义特征分析,并与魏晋南北朝和现代汉语名量词相比较,举例说明量词在《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有关理论、方法,对《十日谈》和《拍案惊奇》两部作品中爱情主题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为”字式、“于”字式和“所”字式。在对《二拍》中的被动句式进行了穷尽性统计与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它们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到明代被动句式是中古时期被动句式过渡到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凌蒙初的两刻《拍案惊奇》,是由个人创作的短篇小说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代表着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古代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就从创作思想的角度做些探讨,以期为人们正确理解这些小说做些铺垫。  相似文献   

7.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8.
《拍案惊奇》卷一本事及主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正话的蓝本是唐皇甫氏《原化记》中的《魏生》;入话的蓝本除《金陵琐事》卷三《银走》外,更早的依据是《搜神记》卷十八《细腰》与唐窦维鋈《广古今五行记.安阳黄氏》等。在此基础上,本卷是以梦境为叙述空间,对人类永恒的金钱占有欲进行的形象解析。本在随缘起灭的叙事逻辑中,引导着对财富欲望的审美宣泄。  相似文献   

9.
作为重要的学术课题,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晚明曲家傅一臣的杂剧集《苏门啸》皆改编自拟话本《拍案惊奇》之现象,因《苏门啸》曲本面世较晚,尚未得到学界关注。据我们考察,这种戏曲、小说题材对应关系为现存戏曲创编仅见之案例,傅一臣围绕伦理教化这一主流思想意识,在戏曲脚色体制的制约下,凝练原作叙事时空,调整叙事视角,动用多种叙事技法,完成了从小说文本到戏曲舞台表演的转换。对比分析其创作经验,不仅为古代戏曲与小说的关系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也有助于进一步辨析古代小说、戏曲文体之差别。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语料集之一。文章主要考察了作品中AA式、AABB式、ABB式、ABAB式四种形式的形容词重叠式。AA式形容词出现的次数占了语料中考察的四种形式形容词频次的一半左右;绝大部分的形容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充当状语;在语义特征上,大部分形容词重叠式用来描述事物、人物或场景的性质或状态。  相似文献   

11.
《家》中存在大量的重叠式副词,主要有AA式、AABB式。句法功能上,主要充当状语;带后附语缀"地",有三种情况;句中位序复杂;音节搭配灵活。语义角度上,语义指向可前可后;与基础形式比,语义上分缺略、增添、偏重和分化。语用角度上,口语色彩较浓,有加强语气、强化语义、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3.
王红 《现代语文》2009,(12):25-27
本文研究了《庐山远公话》一书中的34例AA式重言词的语义功能、语法特点,考证了词的意义,说明其中的引申、假借用法,诠释了重言词基本式与重叠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动+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将+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了+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刘拍案惊奇》中“动+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将+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了+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将+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16.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语类》中副词原式与重叠式在语用上是有差别的,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义的轻重不同,一般情况下,相同的意思,重叠式总归要比原式更重一些,主要体现为有的频率更快,有的程度更深,有的情态更切。二是语气的强弱不同,重叠式总要比原式语气更强。三是语境的白不同,原式较多地带有言色彩,重叠式较多地带有白话色彩。  相似文献   

17.
按照出现的不同格式对《拍案惊奇》中的同形动量词进行分类,并且将其与《五灯会元》中的同形动量词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到《拍案惊奇》时代,同形动量词数量增多,用法更加丰富,形式比较成熟,并且出现了新的形式。同形动量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18.
《儿女英雄传》四音节重叠式包括AABB和ABAB两式。AABB式包括融合式和组合式;AABB重叠式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也能作复句的分句;AABB式能作谓语、状语、定语,也能作复句的分句。AABB重叠式主要表示量度义、情状义和描写义等,ABAB重叠式主要表示列举义、程度义和时量义等。  相似文献   

19.
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可以研究句中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以<孟子>一书中出现的状中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归纳了不同词性构成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揭示了状语的语义指向和状语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史记》动词作状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作状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充当状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四类;动词作状语其语法意义为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原因、时间等;其语义指向主要是指向主语或兼语,极少指向谓语和宾语;动词状语与谓语以直接结合为主,以用连词"而"或"以"连接为辅;动词作状语与动词作定语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