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究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客观两大方面.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对于积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加以引导和利用;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逆反心理探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青少年逆反心理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本身的影响、青少年同龄人社会交往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逆反心理并不全是消极的,它有着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只要成人对其加以积极地引导,完全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韦丹华 《广西教育》2009,(15):43-44
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中职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客观两大因素。教育工作者必须区分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对于消极的逆反心理应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教育和调适。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源于对现存教育措施的抵触情绪.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说明他们的身心趋于成熟,开始观察探索、思考客观世界,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教育者宜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旁敲侧击法、真情引导法、实践体验法、潜移默化法、宽容理解法、欲擒故纵法、满足合理需要法等,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转化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和行为在青少年中是普遍存在的,教育不当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又有教育失当的原因。文章对青少年逆反现象的表现、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预防、纠正的对策,对减少消极逆反心理与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流行,并对青少年的语言应用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青少年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探讨并指出积极预防与矫治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其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和家长对青春期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是青少年能否顺利度过危机年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认为发展性是这一阶段逆反心理的主要特点。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身心发展不平衡、逆向思维的发展以及两代人价值观的差异。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社会和他人,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针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有效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性格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性格特征在个体成才的过程中起推动作用,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则起相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对青少年的性格加以引导,促使其良好性格的养成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从50、60年代的“英雄崇拜”发展到今天的“追星热”,这是受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青少年自身原因的影响。“追星热”对青少年既具有积极的影响又具有消极的影响,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应加以正确引导,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有其独特的发生机制、心理特征及相应的诱因。逆反心理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引导好不利逆反心理向着良性一端发展是增强教育实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性格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性格特征在个体成才的过程中起推动作用,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则起相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育工作应对青少年的性格加以引导,促使其良好性格的养成,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不是抗拒心理,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产生逆反 心理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教育的原因是主要原因。针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的对策重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 育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成琼 《今日教育》2012,(10):67-67
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合理疏导。一、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不够。因而,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或轻或重,不一而  相似文献   

17.
谈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姜牧人逆反心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偏向。从其作用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最常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就是消极逆反心理。消极逆反心理的存...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青少年茁壮成长的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譬如,对一些正能量的宣传,极其不信任,并呈现出消极的心态,而对一些败坏风气的极端行为却表示接受和同情,并对正向教育和遵守法律法规则表现出轻视甚至与之抗衡的态度等。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逆反心理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并加以矫治,是中职学校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消极心理,也不是人的稳定的人格特征,而是一种随机性的态度,其本身也蕴含着正效应和对事物的积极影响。首先,逆反心理本身包岔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1.思维的批判性。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当作权威,甚至连教科书也敢于怀疑。这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0.
张生明 《宁夏教育》2011,(7):148-149
在教育心理学中,我们把青少年中出现,诸如"不听话",不愿与家长、教师沟通,经常与家长、教师"顶牛""对着干"的现象叫做青春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