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嘉雯 《作文》2023,(Z2):26-27
<正>“嘿!你好!我叫李子,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每当想到她时,这句话就会在我脑海里响起,这是李子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李子,本名李雨涵,有一对柳叶细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和她坐同桌。我们形影不离,干什么都在一起。有一次,我和李子在球场上打羽毛球,打得正起劲儿时,几个大哥哥走过来,笑着说:“哟!小同学,干吗呢?”“打羽毛球呢。大哥哥,你们要玩吗?”“好呀!给我们玩玩吧!”我们把球拍递给他们,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编辑叔叔:您好!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的成长,从吃饭穿衣到兴趣班、学校的选择等都为我想得好好的。在学校里我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还是班上的中队长,老师也特别喜欢我,可以说我什么烦恼也没有,可是我好羡慕那些有烦恼的同伴呀,您能帮帮我吗?江苏省海安县西场实验小学 张 扬张扬同学:您好!的确,没有烦恼的烦恼现在成了不少同学的新烦恼。这些同学一般都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说,他们的一切父母都为他们设计好了。其实,家长的包办,本意是让我们过得舒服点,但同学们却感到没有成长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李国伟 《江苏教育》2022,(39):75-77
<正>投诉近来,不止一个家长同我诉苦:“孩子最近迷上了一本小说,好像是叫《法医秦明》,看得那叫一个废寝忘食啊,不让他看,他居然还躲在被子里偷偷看……”“李老师,你可得管管他们!”数学老师那白净的面容都涨红了,“刚刚上课,我在上面讲得热血沸腾,他们在下面开小差也开得是酣畅淋漓!我让他们讨论极值点偏移,他们给我讨论什么心理侧写,真是太不像话了!”  相似文献   

4.
一、“二类宇”教学的尴尬 家长的尴尬:孩子不识“二类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颇为网惑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有许多生字都不认识。课后田字格里的字认得还不错,但是两条绿线里的字基本上读不出。”教师的尴尬:教,还是不教?二类字不要求会写,只要求会认读。  相似文献   

5.
纪实文章《“我以性命担保你行”》,讲的是一个丧失了学习信心的女孩,到美国读书,在美国的学校里取得了惊人成绩的故事。其原因,是美国老师“以性命担保她行”。读罢全文,感触良深。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且也是学生人格、个性的塑造者。学生的成长,直接依赖于教师的关心、理解、鼓励、宽容、肯定和支持。因此,教师绝不能随意否定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生小A,书法较差。一次,小A送了我一张贺卡:“祝老师生日快乐!”我一看,字写得不错,马上问:“这是你写的?”他点点头。我赞赏地说:“真不错!就这样写,你…  相似文献   

6.
孙维刚说:“课堂是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让后进的学生变得优秀的场所”。优秀生变得更加优秀,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但要让后进生变得优秀却是很多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然而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这种后进生。很多教师总为这些后进生感到苦恼,把后进生看成冥顽不化的顽石,甚至产生“弃”之而后快的想法。而我却把他们当做宝贝,可以点化成“金子”的宝贝。我潜心摸索,努力尝试,终于找到了“点化”他们的方法!课堂教学以后进生为出发点,“反弹”教育教学的“琵琶”,可唱出新曲!本学年我又接了八年级两个最差的班级,我坚持让“后进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以此为出发点整合课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五年前的一天,我踌躇满志地踏上讲台,任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望着下面“小不点儿”的闪烁着童稚和纯真的眼睛,我激动不已。课堂上我侃侃而谈,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度,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我也仅是目光“警示”而已。下课后,我和他们踢键子、做游戏……和他们打成一片,“小不点儿”们都喜欢上我这个长着娃娃脸的小老师。可麻烦也接踵而至:校值日生送来了一张又一张的违纪扣分单。许多任课老师都苦着脸对我说:“你班的课没法上,太闹!” 一时间,我茫然了,民主的代价竟是这个!再看看其它班级,虽说老师们一个个板着脸,“小不点儿”们…  相似文献   

8.
常常有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做了错事后,会咬牙切齿地说:“这一次饶过你,下一次再这样,我非揍死你不可!”而等到孩子再次犯了错误后,家长还是那一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看出了家长的弱点,不但改不了错误,反而变本加厉。我的一个外甥就是这样,他上初一的时候就迷上了游戏机,以至于不思学习,经常旷课,偷拿家里的钱,甚至哄骗父母,以学校收费为名,把要到的钱拿去玩游戏机。父母对他毫无办法。在一次交谈中,我问他:“你最初是怎样迷上游戏机的?”他向我作了“坦白交待”:“开始我并不敢去玩,恐怕被爸妈知道。后来试着玩…  相似文献   

9.
傍晚放学时,学生叽叽喳喳,吵得头痛。我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看来一个个是不想回家啦?!我用眼睛恶狠狠地瞪着讲得最凶的学生,没有丝毫效果,看来他们已然沉醉在自己感兴趣的谈话中了。我一拍桌子,“啪”,怒吼一声:“别忙了!把书包放下,把书都掏出来,坐下来尽情地讲!”学生一愣。大部分人看老师发火了,乖乖照办,放下书包,也不再讲了。只有个别感觉“迟钝”的,丝毫没发现气氛不对头,还在兴高采烈地叽喳着,直至被同桌狠狠捣了一下胳膊,看见老师我那张铁青的脸才回过味来。全班肃然。我痛心疾首地教育着这帮“多嘴”…  相似文献   

10.
“瞧,他们玩得多有趣,多快乐啊!”课间一位同事指着一群小学生说。我循声望去,只见十几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一片空地上嬉戏玩耍,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了快乐,绽放出灿烂而美丽的笑容。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唉!”一位新来的同事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他们是可爱,可是太调皮、太难教了,课堂纪律非常差,已经上课一个星期了,上课还乱哄哄的,吵得我头都痛了,真不知该如何教才好?”另一位刚从高年级调来一年级任课的教师也抢着说:“是啊,一年级的课堂纪律真难管,我今天上了一节新课,而且安排的内容较少,没想到才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几乎整节课我都是在维持纪律,以后都不知如何去完成这繁重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11.
方老师:我发现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那便是做事情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所谓“度”也就是分寸。最近妈妈总是叮嘱:为人处世一定要有‘渡”。数学老师告诉我:“提问题要把握‘度’,否则结果不会好的。”语文老师较神秘地对我说:“语文中有模糊知识,认真细致但不能‘钻牛角尖儿’嘛!”班主任总是和风细雨地跟我们讲:“玩也得有个‘度’呀,到一定程度不要再往前走啦。”…‘··听着这么多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我就想呀想,足足在写字台前坐了四个晚上,但怎么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定程度”到底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2.
这学期,我接任了一个五年级的班级。初看全班的语文成绩都不错,可是一走进课堂,却让我吃惊不小。学生的成绩与课堂表现判若两人。归纳起来:一是,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习惯很差。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生无精打采地上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低声说话、左顾右盼。有时,一块橡皮、一支笔、一个手指头都能玩弄上半节课。二是,学生不爱动脑筋。上课时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主动提问,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也极少思考,也没有向别人表达的愿望,似乎这些问题与他们毫不相干,只是等待教师的答案。真有点儿坐“等”其成的架势。三是,学习方法呆板单一。教的字、词、句,他们是只“领”不“悟”,从来不会提出异议。四是,事事都要请示教师,很少自己动脑做主。例如,开学初的一天,发完新书后留下了几根捆绑书的废包装纸和包装带,我便请一位学生处理。他问:“老师,这废纸和包装带扔哪儿?”  相似文献   

13.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后对我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说:“作业。”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  相似文献   

14.
8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踌躇满志地跨进了一所学校的大门,并且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群孩子们的新“头儿”。也许是自己还一身学生气的原因吧,许多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为我传授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给了我最大帮助和教益的,是一位一直坐邻桌的老班主任传授给我的“班主任‘三不’管理法”:一、不请家长;二、不请进办公室;三、不送教导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日渐真切地感受到,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三个“法宝”。常常看到许多年轻的教师在被“皮”学生“气炸了肺”之后,严厉地把书本往桌上一摔,说:“我是管不了你了,明天叫你家长来!…  相似文献   

15.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各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回顾一年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确定好“看”的内容,对孩子的顺利成长起了一些促进作用。玩我的孩子从小爱玩、好动,上学以后,要保证学习时间,玩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想玩,你就是硬按着他去学习也按不住。考虑到这一点,孩子一上学,我们就给孩子走了一个规矩: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回家以后,给家长当3分钟的小老师,把当天课堂上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讲完后,再学习15分钟。因为要把课堂上学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孩子就必须认真听讲,复…  相似文献   

16.
杜玉双 《家长》2024,(4):15-16
<正>寒假的脚步越来越近,班里学生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大家兴高采烈地期待着新春佳节的到来。在本学期最后一次家长会之前,我说出了对学生的假期期望,并给予了他们新春的祝福。没想到,一个学生竟然说:“老师,您不如在家长会上多劝劝我们的父母,这个春节可别再让我们难堪了!”这个学生说完,其他学生纷纷点头应和:“是啊,我不想再让爸妈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批评我了。”“我爸妈特别喜欢让我当众出丑,然后他们再来‘收拾’我。”这样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让我想到一件事。去年寒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学,  相似文献   

17.
“哈哈哈!”那个面目丑恶的家伙狞笑着靠近我,并伸出一只青色的手———指甲长而尖,泛着冷冷的光。这是鬼!我心里说。我惊恐地后退,可是四下里一看,才发现身边全是这样的鬼,都狞笑着向我伸出利爪。不!我不要被鬼抓走———我霍地坐起来,浑身冷汗,原来又在做噩梦。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被这样的梦惊醒了。看看表,又是午夜零点。我想起有人对我说过:“到午夜零点,鬼就会出来活动。”门上的风铃被风吹得丁当作响,让我又想起另一句话:“风铃招鬼。”再看看四周,似乎真的有鬼在黑暗处冷笑,我倏地钻进被子,把自己从头到脚都包得…  相似文献   

18.
凡事总有曲折,教学也常常有不如人意的时候。比方说,教师辛辛苦苦地备了半天课,设计了很好的提问,课堂上却碰上个“一问三不知”,“卡壳”了!有一次我有机会去听本地的一位名教师公开讲课,课文是臧克家的《有的人》。教师讲得很不错,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回到具体,真可谓精辟生动,引人入胜!看得出,教师  相似文献   

19.
“李老师,李老师,郭天成坐我的椅子了。”“李老师,王明老是摸我的脸!”听!我们班的“小喇叭”又响了。唉!这些孩子呀,可真没办法,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事事都依赖老师,这样既忙得我焦头烂额,又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怎么办呀!一天,我们班丁勇又来告状了,他说许晖总是揪他的衣服。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许晖,为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小小调解员”的游戏。我请了三位小朋友当“调解员”,深入生活解决问题。嘿!这个办法还真灵,调解员们认真极了。你看,他们很快就把问题处理好了…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听到个别家长的反映:"现在真是新鲜事越来越多了,当家长的,还要上什么家长学校。我父母那时候,文化水平不高,也没进过家长学校,也把我们哥几个都拉扯大了,而且我们个个都混得不错。真叫人想不明白!"其实,"当家长的,真的需要学习;尤其是今天的家长,更是需要学习"已是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发自内心的要求;"学了之后,真有收获",也是越来越多的父母们由衷的感慨。家庭教育有它自己的特色和规律,这是每一位家长都了解的,违背了,就要吃到苦果;而家长若能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科学艺术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会品尝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