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空间"是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是指有价值的文化空间或时间,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空间的视角以客家土楼和客家武术为研究对象,针对客家土楼与客家武术的形成发展对客家人生存环境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客家土楼的文化空间对客家武术理念、武术内容、武术传承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透视了客家社会的文化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南迁的客家先民面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恶劣,生存状况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为保护家族及其成员而建造具有防御功能的土楼,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习练武术,并创造了客家武术。客家土楼与客家武术是客家先民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为求生存、争发展,聚族而居、相互照顾和共同抵御外敌的结果,二者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殊渊源关系。通过研究对促进客家武术和客家土楼的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对丰富客家文化内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客家武术受客家文化影响形成了以家庭传播,区域传播,口传身授、耳提面命等途径为主的传播方式,体现了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和客家文化烙印。通过对客家武术传播方式与特点的继承与扬弃,有助于客家武术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客家民间文学与客籍作家文学是客家文化孕育的一对双胞胎,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遗憾的是:这种弥足珍贵的客家文化,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与研究。客家民间文学为客籍作家提供了创作理念和文学创作中关的形式;客籍作家对客家民间文学进行再创作并使文学作品雅俗共赏。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作家文学的相互渗透、影响,使客家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族群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于中华主体文化,其英语译介发展严重滞后,亟待得到更多关注。为进一步促进海内外文化互鉴,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本文以赣南地区客家文化为例,尝试探索地方文化译介发展的现实可能路径。结合赣南客家文化特点,文章从赣南客家文化译介内容规划、翻译策略研究以及数字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赣南客家文化英语译介实践和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为广大地方族群文化译介方案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梅州客家狮舞是民俗体育文化生发传衍的缩影。客家狮舞的文化生成包含“外缘”与“内演” 两个方面。“外缘”包括:(1)客家狮舞是对汉、魏晋、唐宋以来形成的贵族狮舞传统的承续;(2)作为客家狮舞根基的武术由外而内汇成;(3)佛教民俗化以“大头和尚”“西游故事”等凸显狮舞的客家特征。“内演”是指基于客家聚居地的封闭性,狮舞文化在多元因素融合中演化定型,表现为武舞融合、喜悲兼具的仪式表达和艺术化的现代转型。客家狮舞植根客家民俗生活,作为“流动神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象征和地方治理的中间媒介。唯有客观理解民俗体育形成的历史过程与机制,才能深刻认识民俗体育个性之必然,继而探寻不同族群以民俗体育为媒介的和平共存之道。  相似文献   

6.
洛阳作为客家文化的祖源地,肩负着打造“客家祖源地”品牌的责任和使命。面对品牌顶层设计不足、项目谋划不够,开发创意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宣传推介不足、扩大影响不够等问题,应整合洛阳市客家文化资源,以客家之源纪念馆为媒介、客家小镇建设为载体、客家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客家文化研究宣传力度,扩大交流合作,高质量打造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一体的洛阳“客家祖源地”品牌。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客家文化发展逐步向多元化体系迈进,红色文化发展逐渐向现代化发展转变,为更好地适应现有社会文化发展环境,做好客家文化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弘扬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客家文化特点对红色文化的社会发展优势进行阐述,并将客家文化在红色文化弘扬方面的积极影响进行探究,以此为新时期环境下更好地运用客家文化底蕴弘扬红色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性参考内容。  相似文献   

8.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在闽粤赣边区定居后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体现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同时传统客家民居也体现出对中原汉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在住宅的基本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对外关系上承袭了中原民居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译介研究成绩斐然,但以地方族群文化为目标的英语翻译与域外传播实践及其研究却相对不足。文章首先探讨分析地方族群文化译介的主要特点,然后以赣南地区客家文化为例,简要总结和梳理了赣南客家文化英语译介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地方族群文化译介方案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就以五华下坝迎灯为例的梅州客家迎灯文化现象及内容进行了调查,并认为梅州客家迎灯文化具有传统性、教育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地区,将客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赣南闽西客家体育文化的起源入手,分析了客家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依托赣南闽西地区旅游事业来发展客家体育文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以方圆为主要建筑形式,人们在规模宏大的土楼建筑里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因此形成的和谐聚落环境,充分闪现出“兼爱”的墨学思想.永定客家土楼以墙体高大坚厚著称,人们在牢不可破、外闭内敞的客家土楼建筑里防御外患,因此形成的绝妙防卫系统,充分体现出“非攻”的墨学思想.墨学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也无不受到其重大影响,客家土楼建筑以及作为客家土楼灵魂的客家文化,都能从墨家学说中找到其精神或思想的源流.  相似文献   

14.
客家体育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客家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产生与发展了客家体育,重点分析了客家体育的特色和演变以及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区域的休闲体育文化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属于古中原文化、移民文化、多元文化、山区文化.客家休闲体育文化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它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传统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包容开放性、宗教民俗性、生产实用性、团结协作性、健身娱乐性、趣味性与竞争性等特色.根据起源、内容和形式等的不同.当前客家休闲体育大致可以分为民间传统体育和近现代体育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采取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梅州客家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民间社会组织、文化传承模式和机制等变化,对梅州足球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梅州客家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化人类学,民族吏学,体育吏学,体育理论等学科原理,结合田野调查、背景分析、比较分析阐述了梅州客家地区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特征。认为梅州客家地区传统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它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传统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客家民间舞蹈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变革都是客家人迁徙历史的写照与再现。客家舞蹈在闽西诞生,在赣南孕育,最终在岭南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和创新的碰撞下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数据统计法、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根据武术套路的运动特点,以及对武术运动员测试的某些生理数据,得出武术运动员的体形特点及此项目对运动员体形的影响,为武术项目的选材、训练、教学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画卷中浓重的一笔,也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基因,客家足球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从申遗所要符合的条件和基础来对客家足球文化的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历史悠久,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具有申遗的基础。最后还就客家足球文化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给出相关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客家足球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