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办刊物是要给人看的.一份刊物办给什么人看,要迎合哪些人的阅读口味,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 面对市场,一份刊物必须科学、准确地进行读者定位,一点不能含糊,否则便是盲人骑瞎马.  相似文献   

2.
朱凌燕 《传媒观察》2012,(10):47-48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高品位、高质量,是一份刊物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然而,对一份刊物而言,其作者群往往是参差不齐的,稿件(尤其是自发来稿)质量更是千差万别,正是编辑工作的"深度",才能保证刊物的品位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这个夏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正忙着准备在全球以20种语言推出摄影集,以庆祝其创刊115周年。作为一份杂志来介绍《国家地理》,我们会说这是一份有着115年创刊史的刊物,在美国这个仅有200多年建国史的国家,一份刊物在其间就拥有逾百年的历史。而加上书名号的《国家地理》除了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杂志,它还承载了比一份杂志远远大得多的延展含义。  相似文献   

4.
说说《中国消费者》的特色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消费者》杂志的编辑,我有幸经历了刊物从 1997年发行 2万份、 1998年 4万份到 1999年 10万份,再到 2000年发行 30万份的发展过程。我以为,刊物的迅速发展是与“特色”经营分不开的。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开掘品牌效应,用品牌优势确定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国消费者》杂志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惟一的一份媒体。这一隶属关系决定了《中国消费者》自一诞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全国 8000多种刊物中,《中国消费者》无疑是一个“黄金品牌”。如果说,…  相似文献   

5.
近期,陆续读到中华书局新出不久的四册图书:《中华书局大事纪要》、《中华书局图书目录》(1992-2001)、《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以及《陆费逵与中华书局》。这是我国古籍出版的重镇——中华书局九十局庆之时推出的系列纪念性、献礼性图书。书目及大事纪要,可以让人简要直接地了解中华书局的贡献及历史;《我与中华书局》,则是同题征文的结集,收录了大量围绕中华书局涉及书、人、情、  相似文献   

6.
宣传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刊物的发行是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面.双峰县订阅《湖南档案》由1993年的235份起步,1994-1998年连续5年均突破300份,特别是今年度在业务刊物发行受到遏制的情况下,他们以宣传《档案法》和全国农村和农业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理直气壮地在县内发行400份,其中乡镇订阅270份.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青年刊物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在90年代似乎已不能再度重现;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并未形成规模和声势的青年报和各类以反映人们时尚心态、以“生活流”为主的综合类期刊。当一份份没有任何传统的新潮杂志面世时,青年刊物普遍地成了落伍的“新郎”,在别人的欢庆气氛中落寞地缅怀着过去的旧梦。当然,青年刊物也并非万马齐喑。在普遍的不景气中,也有几份叫得响的杂志仍在人们的心目中留有一席之地,比  相似文献   

8.
一份刊物办得成功与否,其原因固然同刊物性质、经营手段等有关,但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人,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刊物的命运。结合成功期刊的经验以及笔者的观察与思考,我认为期刊社要在商品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其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及意识: 精品意识 一份刊物是否受到读者喜爱,不是仅靠自我宣传出去的,关键是要看其中是否有高质  相似文献   

9.
《咬文嚼字》创办于1995年1月,32开48面,月刊。这是一份典型的小刊物。在刊物的茫茫林海中,这样的小刊物怎样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回首十二年的办刊历程,《咬文嚼字》办刊人的体会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刊物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是一份受到读者欢迎的刊物,发行量长期稳定在10万份左右,名列全国新闻业务刊物首位。内中有很多经验和优势值得总结和发扬。我以为,首先是办刊指导方针上注重知识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启迪性,符合客观实际,切合新闻界特别是广大基层新闻工作者和初学新闻和写作的  相似文献   

11.
去年八月间,上海出版局召开了所属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刊物负责人会议,讨论交流一九八一年办刊设想和改进措施。在日益众多刊物的友好竞争中,如何使自己的刊物办得更好,更受读者欢迎,是所有刊物编辑部经常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青年一代》和《科学画报》编辑部负责人在会上谈了他们一九八一年在这方面的打算。这两个发行量已达一百万份左右的刊物,是在面临全国有二十三家同类青年刊物和三十七家同类科普刊物的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从前,大出版社都拥有一份或几份代表性杂志,例如生活书店有《生活周刊》,新知书店有《中国农村》,读书出版社有《读书生活》;正如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中华书局的《新中华》,开明书店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90周年.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中华书局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大出版社.把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比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远的不论,就拿人们现今对这昔日两家最大的出版社进行研究来说,中华书局处于明显的弱势,商务印书馆在学术文化史上的地位,已得到时贤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月刊创办于1981年,至今已经出版70期。六年来,《文史知识》的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逐年递增到21万,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近两年来,由于纸价上涨、印刷工价上涨等客观原因,刊物定价曾有两次浮动,刊物印数自1985年以来虽时有波动,但始终保持在17万左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国内著名专家王力、宋振庭(已故)、黎澍、王季思、唐弢、吴世昌(已故)、庞朴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撰文评介《文史知识》,赞扬《文史知识》在社会上产生  相似文献   

15.
提几点建议     
去年10月份,我部组织报道员进行了一次“你最喜爱的新闻刊物”评选活动,《新闻记者》被评为报道员最喜爱的新闻刊物之一。正因为如此,在1989年报刊涨价,政工费紧张的情况下,我部还是为每个报道员订了一份《新闻记者》。我和报道员们都喜欢贵刊,所以才提几点建议: 一,发行要及时。在我订的十多种新闻刊物中,《新闻记者》每期都是最后一个收到。  相似文献   

16.
陈江 《出版史料》2003,(1):90-92
《语丝》的创刊及其特色《语丝》是20世纪20年代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很有影响的一份刊物。这份刊物具有鲜明的战斗性、思想性和文化批判精神。《语  相似文献   

17.
郝铭鉴 《传媒》2007,(1):8-10
<咬文嚼字>创办于1995年1月.自创刊号起一直是32开、48面,每月出版一期.这是一份典型的资历浅薄、形态简陋的小刊物.在刊物的茫茫林海中,这样的小刊物怎样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回首十二年的办刊历程,我们的体会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刊物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相似文献   

18.
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是在北京申奥成功后才从媒体上知道,北京奥申委还曾经为申奥专门创办过两份刊物《北京中奥通讯》和《申奥专刊》。7月26日下午,北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张明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两份刊物还仅仅是奥申委宣传部在申奥期间制作的40多种、近800万份印量、以吨计重的宣传材料中的两种。记得北京申奥刚开始时,北京市市长刘淇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此次申奥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北  相似文献   

19.
纯文学期刊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几个省、市级纯文学期刊,月发行量只有一两千份。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是十二亿九千多万人。按这个数据计算,有的纯文学刊物是五十万人到一百万人才订它一份,数量太少!故街头巷尾的书店、邮亭、书摊上,此类刊物几乎绝迹。  相似文献   

20.
办刊三味     
陶健 《青年记者》2002,(6):24-24
办刊不易,操持此道的人,恐怕都有此感慨。要办好一份刊物,需具备的条件很多,其中,我感到有三条是至关重要的。要带着感情办刊编辑要把对读者的感情融入刊物。比如儿童刊物,要把对孩子的殷殷关爱融入刊物:办医学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