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所谓电视交响音画,即通过交响音画的电视艺术化手段,具象地表现音乐所描述的情景内容、直观地诠释音乐所涵盖的主题思想。电视交响音画的创作定位是在文化上,风格本土化、追求民族性,以大众化表现塑造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2.
郭伟 《新闻爱好者》2008,(8):116-116
电视艺术片作为电视文艺大家庭的一员,多年来在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高下,一直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在各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电视艺术片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一个又一个精品,带给广大电视观众美的艺术享受。创新、提高是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不懈的追求。2007年由笔者参与策划、撰稿、导演的电视艺术片《老李老杨》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七届百家电视台文艺节目一等奖,《这里的阳光更灿烂》荣获三等奖。《简板声声》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四届电视戏曲节目“兰花杯”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在我为陕西电视台大、中型文艺晚会创作音乐节目并担任多台大型电视晚会的音乐总监,以及与中央台导演合作的一系列创作活动中,通过同主创人员长期的、呕心沥血的默契合作,完成了诸如《情系濠江》、《世纪朝阳》、《大西北放歌》、《相聚太白山》及陕台2002年春节文艺晚会《西部正年轻》等大型电视文艺  相似文献   

4.
交响合唱《东海情怀》创作于2012年,这部作品既是对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的献礼,也是对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力求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礼赞。作品以东海为题材,运用交响化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作曲家对东海的崇敬热爱之情。文章将运用"特征分析法",探究作者如何将引子中的各种材料因素演变、组合并贯穿运用到整部作品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2001年2月,陕西电视台的戏曲栏目《秦之声》获得第14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优秀栏目奖”,这是《秦之声》第四次获此殊荣,这在陕西及西北五省区各电视台文艺栏目中尚属首次,为陕西秦腔界和文艺界争了光。当然,更为陕西电视文艺争了光。  相似文献   

6.
李荣  曹侃 《新闻知识》2007,(7):64-65
2006年“陕西广播影视奖”电视文艺类评奖工作于日前结束,本次奖项设置优秀栏目、综艺节目、娱乐节目、电视歌舞、戏曲曲艺、文艺专题、电视艺术片、文学节目、广告节目、电视动画、音乐电  相似文献   

7.
任大洪 《视听界》2001,(6):47-48
纪录片《丁娟的心事》获得省优秀电视文艺“金凤凰”奖一等奖和全国第三届“彩桥奖”二等奖,这是对南通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和我的同事们莫大的鼓舞与鞭策。  相似文献   

8.
周宜一 《视听界》2006,(3):68-69
一、“诗”与“视”的审美互动1.诗歌与电视的审美交汇诗歌(poem)与电视文献片(documentary film)的审美与解读在艺术鉴赏方面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在电视文献片的艺术鉴赏中,“诗”与“视”的结合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那么“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视”的意境之美也无从谈起。因此,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使主体在鉴赏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是电视文献片创作的关键所在。2.视觉语言的提炼《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这部二十集大型电视文献艺术片,运用反常规的拍摄思路,以…  相似文献   

9.
电视音乐艺术片在众多的电视作品类型中艺术性和审美性是最高的。因此,电视音乐艺术片最能考鉴电视编导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那么如何从音乐的角度提升和拓展音乐的功能,以完善电视音乐艺术片的审美塑造?  相似文献   

10.
李蔓 《声屏世界》2005,(8):44-44
尽管近几年来电视艺术片已出现不少佳作.但电视艺术片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本文拟以江西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等单位摄制、由江西电视台承制、笔者为执行总编导的三集电视艺术片《情系东江源》为研究对象。对电视艺术片的基本特色予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电视手段,音画并茂地展示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宣传手段之一,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杭州西湖》等风光片是运用自然主义创作方法,史客观的记录了自然风光,真实地再现了地理环境,而电视风光艺术片,则主要是一种以独特的屏幕精美的画面语言,艺术地展现自然风光或壮丽或锦绣 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展现中,注入创作者浓重的主观意识,使画面一身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下面仅就我们创作的意识,使画面本身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下面仅就我们创作的电视风光艺术片《北方明珠-鹤城》,谈谈电视风光艺术片中创作者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电视是一种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新型宣传工具。它为各类体裁、形式的节目开拓了广阔的表现天地。近几年来,一种新颖生动的音乐艺术片多次出现于电视屏幕之上,象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北方森林》、《啊,草原》、《葛洲坝交响音画》,上海电视台摄制的《森林日记》,山东电视台摄制的《沂蒙山,我对你说》,山西电视台摄制的《走西口》以及安徽电视台的《景山之歌》等等。这些音乐艺术片以颇具新意的内容与形式,以富于美感的风格与意境而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瞩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好声音》缘何造就收视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卫视在中国蓝“顶层设计”的感召与呼唤下.积极践行电视创新传播与健康传播的时代理念,推出了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音乐荡涤、视听享受以及快感冲锋让2012年的整个夏天沸腾了起来.也让“好声音”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中国好声音》以“好声音”、“好音乐”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消解了昔日音乐选秀节目中浓重的“形象意味”,让真实而富有力量的音乐梦想在华丽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四位导师的专业性、选手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内容选择的大众性给《中国好声音》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让电视娱乐释放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正能量”与“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高晶 《声屏世界》2006,(9):38-39
十二集电视音乐专题片《民歌魂》是一部以系统、全面、深入介绍中国民歌为目的的艺术片,这部作品从音乐人类学角度入手,以抒情而深沉的笔调,对中国民歌的类型、分布、典型作品、文化功能与价值及继承与发展多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介绍与探讨。该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原生态民歌和生活真实的原貌,系统地介绍了各地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还表现在整部片子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贯穿始终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对不同地域民歌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的深入探讨,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中国特色,因而它成为音乐类艺术片的典范之作,是一部…  相似文献   

16.
《激情唱响》是辽宁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在引进全球顶级音乐选秀节目《X Factor》模式基础上,于2011年推出的一档大型音乐选秀节目。它是辽宁广播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国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不但填补了我国北方电视媒体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打破了南方电视媒体独霸这一节目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陕西广播影视奖”电视文艺类评奖工作业已结束,本次奖项设置优秀栏目、综艺娱乐节目、文艺专题、电视艺术片、文学节目、广告节目、电视动画7个奖项,全省报送的65件文艺类入围作品中,共评出一等奖7件,二等奖13件,三等19奖件。总体较往年在节目选题、制作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充分展示了全省电视文艺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省电视台占有强大的优势,所创作的节目无论在导向和质量方面,都起到了榜样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经半年之久拍摄的电视艺术片《长城谣》已于1999年9月中旬制作完成了。作为一部以长城为主线,反映秦皇岛50年建设和发展的电视作品,它有极强的地域性和较高的可视性。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博大精深,盘亘万里,以百代和平的心愿开始,却背负了太沉重  相似文献   

19.
电视在迄今为止所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中是受众最多的。接受群众的广泛性,是电视文学社会性的深厚之根源。一部“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成书已近两千年,作者司马迁对其的要求是“藏之名山,传诸其人”(司马迁:《报任安书》),确实也没有寄希望有许多的读者。《史记》从成书至今,真正读完它的人数终归是很有限的。然而,《史记》一经改编成电视文学,观众远比读过《史记》全书的读者要多得多。不过,电视文艺的形象化的播映,是比苦读文字原书要浮光掠影得多,但也要少费时间、轻松愉快得多,所以,从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文学的出现为电视文艺百花园增添了诱人的色彩,而电视散文作为电视文学的一个品种,更以它独特的魅力而受到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观众的喜爱。前不久,看了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颇受感动。一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柳小丫形象;二是作品向我们提出了儿童辍学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编导运用电视手段和散文的文本有机结合,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以小主人公柳小丫的视角反映了她辍学的前前后后。“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柳小丫的命运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随着她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