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简析:《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教育家对他们品行的考查,从而使游戏取得成功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对  相似文献   

2.
今天上午听一特级教师给三年级学生上一篇传统的也算是经典的课文——《争论的故事》。当学生和文中兄弟俩一样展开争论时,我突然感到不对劲。《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过路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兄弟俩再也射不着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组织游戏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又不强,有些课文理解起来确实有很大难度,针对这些情况我把教材中较难理解记忆的内容编成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游戏,在游戏玩乐中给学生传授知识。如学生在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课文之后,让他们做一个开彩游戏,把一些有关四季特征的卡片封在一个小盒子里,学生依次开彩,取出卡片要说出卡片上是什么,是什么季节的,讲对了再贴到相应的季节图上。例如一个学生取出的是绘有大雁南飞的卡片,就说:“这是大雁,大雁在秋季飞向南方。”讲对了把卡片贴在秋季特征图下面,通过这种人人都能参加的游…  相似文献   

4.
小龙和小虎是一对表兄弟,他们都上五年级,不过是在两所不同的学校。这兄弟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对数学很感兴趣,都是自己班上的“数学小博士”,所以他们每次见面都会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相似文献   

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所述兄弟俩游戏玩耍的亲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体验,而是否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深入思考,这就不是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6.
这个冬天下大雪的日子很多,特德和艾伦兄弟俩几乎天天呆在家,觉得假期过得很没劲。终于有一天天晴了,兄弟俩来到院子里,在院门上画了个靶子,准备抡起球棒,用棒球来个击靶比赛。才开始,他们就发现,如果一直用棒球击打,用不了多久,这扇铁皮做的院门就会破了。他们想找网球来替代,一时又找不到网球。聪明的兄弟俩在院子里转了一会儿,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聪明的你来说一说,那办法是什么?寒假里的游戏@邓辛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段]人教版教材第五册内容。深入品味 课文1-2自然段语言,体会兄弟俩自由自在、尽情玩耍 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师:(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你读出了俄罗 斯兄弟俩怎样的心情呢?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设计与创设: 我们设计了以下几大块: 欣赏四季:通过欣赏四季景观动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领略四季的美。 季节竞猜:通过小组合作做季节竞猜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的四季单词,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渎课文。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复习生词。3.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我”家门前的开了很多红艳艳的月季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小语第四册第30课《西瓜弟兄》是篇讲读课文。全文记叙了解放前兄弟俩种瓜的不同遭遇。通过他们兄弟两块瓜地的不同遭遇,揭露了国民党军队损害人民利益的反动本质,歌颂了解放军爱护百姓,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全文可分为三段。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三  相似文献   

12.
张小石 《学习之友》2008,(10):47-47
兄弟俩长大了,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亲说:“我们这儿人多地少。土里刨食不容易,将来媳妇都难找,你们还是出去闯闯吧!”怀揣父亲分发的1000元钱,兄弟俩出发了。他们在村头相约:看谁先挣到1万元。  相似文献   

13.
灰狐狸和红狐狸兄弟俩抓到了12只小动物,非常高兴。灰狐狸对弟弟红狐狸说:“今天抓了这么多,不如我们玩个游戏,看它们谁的命大。好不好?”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教学内容:深入品味课文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兄弟俩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师:你读出了兄弟俩怎样的心情?生:开心、高兴、喜爱……师:是呀!就是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呢?请大家边看图边想象。(师出示课文插图,生自由谈感受)师:除了图,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得到?把它们划下来,并互相交流。学生找到了两个句子,教师随机让其先谈自我感受,然后按照以下顺序(课件已预设,因此,没按照学生说的先后顺序来学句子)进行语言感悟…  相似文献   

15.
重在讲句     
古人曰:“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句是语言交往中的最小单位。要准确而又完整地将一个意思向对方表达出来,首先要炼句。教师引导学生炼句,其基础就是在课堂上要讲清句。句讲好了,一篇课文也就基本讲好了。学生在课文范句为模的前提下于作文实践中也就会炼句了。所以讲授语文课重在讲句。那么要从句的哪几个方面去讲呢?笔者粗叙几点浅见如下。(1)要讲清句的成分:讲清句子成分的目的就是讲清句子是否通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就通顺,不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就不通顺。在一般情况下,有了主、谓两部分的句子即可基…  相似文献   

16.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课文由两段文字和两幅图组成。讲的是小鸭让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小鹰让妈妈带自己到山那边看风景。鸭妈妈和鹰妈妈都没有同意,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几天后小鸭和小鹰分别学会游泳和飞翔。课文讲了一个道理: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大胆尝试,只有实际去做,才能学会生活的本领。教学本课,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的意思,在读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案例回放】 《争论的故事》开头是这样的: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头顶飞过.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相似文献   

18.
一百年以前,1903年12月17日,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第一次试飞的日子。这架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哥哥叫威尔伯·莱特,弟弟叫奥维尔·莱特。哥儿俩从小爱玩飞螺旋桨的游戏,玩得都入了谜。长大以后,还念念不忘那种有趣的游戏。后来,他们开了一家制造和修理自行车的作坊,同时继续研究滑翔机和飞行器。这兄弟俩虽然没  相似文献   

19.
张蓓 《四川教育》2008,(6):28-29
依据小学三年级的学情、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我在执教《惊弓之鸟》时,对第二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生读书,师巡视。)2.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我很赞同这样一句话:备课就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就一篇课文而言,我对它的理解就是:备课是以课文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制成成品(即表达)的过程。这个成品便是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它源于课文而有别于课文,是陶器之于泥土,屋厦之于砖块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设计”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就功能而言,它类似于应用文,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体裁而言,它类似于散文,题材广泛、形式自由、形散神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