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于国辉 《精武》2012,(35):64-65
本着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深刻理解酋提下,探讨了“以人为本”教育麓念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正确应用问题,具体到对高校体育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分析,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反向社会化的概念和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变革进行了阐述,指出从反向社会化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同时,高校体育俱乐部要分阶段运行。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的研究方法,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二段式教学模式,即大学一年级体育教学采用选项分段轮换;二年级采用开放式俱乐部教学。结果表明:二段式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对培养大学生运动兴趣,强化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阐述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学的理性思考,要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大胆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坚持学校体育的活动性质,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的道路。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了以人为本、淡竞技、重健身、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高校体育冰上课教学改革新思路,使高校冰上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体育教育也走出传统技术教育的误区,朝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迈进。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乃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救护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体育工作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认识“扬长教育”的重要性,思考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扬长”为切入点,为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人文奥运"理念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晓波 《体育学刊》2002,9(6):96-97
借助北京“人奥运”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简要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个性教育,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课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的研究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与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大学生不开设公共体育课。以开放式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替代大学体育课的可行性。并通过2年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体育俱乐部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强制性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探寻到大学体育区别中学体育的切入点,体现出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培植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及项目特长在兴趣中的强化,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邵文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9):103+119-103,119
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使人文精神充分渗透进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高等院校人文体育教学的现状着手,提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体育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相混淆的现象,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分析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确认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体育教学目标最终应落脚于身体素质类、技术与技能类和体育知识类之上,并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人文性教化与终身体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构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出21世纪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黄健武  常青  韦艳琼 《体育科技》2011,32(4):124-128
培养大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与增强身体健康的观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特征,提出大学体育教学应围绕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角度,对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根据大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更新体育教学手段,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开拓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中课余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教学一道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总体。高校学生在校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终生体育的理念和实现,关键看高校开展课余体育如何。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针对山西省高校课余体育整体现状以及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山西省高校课余体育现状、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需求现状、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等研究结果,对促进学生的健康,促进高校课余体育的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将会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且为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冬季体育教育人文化涵义的阐述,指出传统的冬季体育教育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评价上存在着诸多非人文化因素,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论述了实现冬季体育教育人文化的途径:着眼于大学生人性的培养、丰富和提升,突出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快乐的冰雪体育人文教学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文化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每一环节,通过冰雪体育教育实现健康体育、快乐体育、个性体育、终身体育和人文体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体育教学项目,瑜伽在高校非常普及,是传播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育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和传播人文精神,是高校瑜伽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瑜伽课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阐明人文精神与高校瑜伽教学理论思想、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的相互关系,结合瑜伽教学对人文精神的融入路径进行分析、探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一条发扬人文精神、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郑勇  陈建华  王晓虎 《精武》2012,(2):49-50
通过对"跑酷"运动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现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和特点,"跑酷"运动的创新性、观赏性和自由性以及其独特的运动价值,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进行开展,符合现代大学体育的教育理念,达到教学目标。"跑酷"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中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功能实现途径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中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实现可以通过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体育价值观,构建充分尊重和体现人文精神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加强大学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有利于人文教育功能实现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引导等有效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大冬会的举办具有推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综合素质、强化"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观念、加速黑龙江省高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营造黑龙江省高校冰雪体育人文氛围等积极的影响。为不断优化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环境,发挥"大冬会"后效应,提出在后大冬时期,黑龙江省高校应采取加大对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力度;加快推进高校体育体制改革步伐;激发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重视媒体舆论宣传,构建高校冰雪体育人文氛围等优化途径,为黑龙江省高校抓住历史机遇,不断优化校园体育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