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文以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对屈宋辞赋作品传播流布的推动为个案,具体探析唐代类书的文学传播功能。并以此管窥类书对古代文学作品除总集、别集这一主要传播通道之外的补充传播功用,揭示类书在古代对普及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干宝《晋纪》汤球辑本虽搜罗宏富,然颇有瑕疵,二十六则出自干宝《搜神记》的材料被收录在内,部分出自刘肜《晋纪注》的史料亦被网罗.究其原因,是因为《搜神记》记述了大量灵异征验之事,而干宝《晋纪》亦偶有言及,同时因《搜神记》所记灵异征验之事大量被《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采用,而二史皆不题出处,仅有“干宝日”、“干宝以为”字样,汤球据此认为此等材料出自干宝《晋纪》.唐宋类书引用史书注释,多直接引用注释文字而鲜有提及注家之名姓,故大量出自刘肜《晋纪注》的史料被误作干宝《晋纪》之文.以干宝《晋纪》记事下限为依据,仅有少数能辨清出自刘肜《晋纪注》,绝大多数究竟出自干宝正文还是出自刘肜注文,今已无法考辨.  相似文献   

3.
南宋曾慥《类说》是一部影响深远、使用广泛的类书兼小说资料集,然其中不无问题和疑点。本文以所录林登《续博物志》为例,从该书与《绀珠集·诸集拾遗》的重出、后者的资料来源入手,梳理渊源关系,发现相关内容多属《绀珠集·诸集拾遗》,采自《书叙指南》《初学记》等唐宋类书及文集古注,与《续博物志》无关,《类说》整合为《续博物志》实属作伪。而同类现象在《类说》并非偶见,且因成于南宋、多有引用而增加了辨伪难度。  相似文献   

4.
外国百科谈我国类书我国的类书一向被外国学者视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外国许多百科全书都在“百科全书”条目中谈到中国的类书。讲得最系统的要算日本的《平凡社大百科事典》,而提到中国类书种类最多的是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前者在介绍中国百科全书时还分设“类书起源”、“类书世界”、“类书与百科全书”等节,系统论述了中国类书的性质、渊源、分野和特点。谈及类书渊源时还提及《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尔雅》等书,且简要地介绍了南梁之《华林遍略》、北魏之《修文殿御览》、隋之《北堂书钞》、唐之《艺文类聚》、《初学记》、明之《三才图会》等类  相似文献   

5.
类书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著述体裁,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明代作为类书编纂的重要历史时期,编纂类书的总数有多少、存佚情況如何,实有必要加以认真梳理。以现今著录明代类书最多的《中国古籍总目》为例,著录有439种。但据考察所知,其实明代曾先后编纂出类书665种,其中46种已亡佚不存,另有180余种至今尚存而《总目》未著录。  相似文献   

6.
《隋志》确立四部分类法后,后世多沿袭而少有变化。从子部类目来看,《隋志》子部十四类基本上是被继承了的,后来增加的类目有阴阳家类、音乐、类书、谱录等类,其原因盖与某类书的数量之客观情势及目录学家的主观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类书述而不作,是首创于我国的一种图书汇编,日本、高丽、安南等国也都有仿编。其收罗十分广博,如《太平御览》选书2579种,《永乐大典》选书近8千种。类书,是按照所收图书内容的划分法则来分析图书文献,使其化整为零,并让分割下的零散的文献资料同类相聚、重新组合的汇编。如类书《初学记》,入选的《风俗通》被分裁在51处,《礼记》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编纂的类书,三国曹魏有刘邵等编的《皇览》,晋有陆机等编的《要览》,北齐有祖珽等编的《修文殿御览》,隋有杜公瞻撰的《编珠》,唐有欧阳询、裴矩、陈叔达等奉勃编纂的《艺文类聚》,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徐坚等奉勅编的《初学记》,宋有李防等奉勅编的《太平御览》,王钦若、杨亿等奉勅编的《册府元龟》,王应麟编的《玉海》,元有王莹编集的《群书类编故事》,明有姚广孝、解缙编纂的《永乐大典》等。而清代陈梦雷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迄今流传下来的最大一部类书。  相似文献   

9.
张琨 《大观周刊》2012,(16):142-142
《云笈七笺》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官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保存了大量道教词汇语料,在书证滞后方面对《汉语大词典》有较多的语例补充。  相似文献   

10.
何跞 《图书馆学刊》2014,(3):126-128
《四库全书总目·类书》体现着清人对类书的学理认识.考察类书在内容上“兼收四部”“专考一事”与在形式上的自成体例,其在经史子集中独关子部集部而无关经史所体现的“事”“文”属性,以及其对社会各层人群的不同使用价值,从这3个方面可以大致窥见类书不同于其他四部书籍的殊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的类书类序和各书提要体现四库馆臣较为成熟的类书思想。这主要表现在对类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类书具有兼及四部的性质,有便检寻、存遗佚、资考证的功用,类书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类书在使用中也还会产生弊端。《总目》的类书思想对后世的类书研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宝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36-148
《华林遍略》是萧梁时期梁武帝敕众学士所撰类书,其领修人是徐勉。以类事为重、追求宏富、一事多录是《华林遍略》的特点。《华林遍略》是中国类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成书后盛传数代,为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类书的蓝本,对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时红明 《兰台世界》2007,(11S):62-63
鲁迅对明清两朝的类书评价不高.但《永乐大典》却是他使甩较多的一种类书。《鲁迅日记》1913年11月4日记有“得二弟所寄书一本,内《急就篇》一册,写本《岭表录异》及校勘各一册。”1932年鲁迅手订《译著书目》时,在“译著之外,又有所校勘”栏下录有“唐刘恂《岭表录异》三卷(以唐、宋类书所分校《永乐大典》本,并补遗,未印)。”《岭表录异》是部记述广东地区风土物产、天文地理、花草虫鱼的地方志书.为唐刘恂撰,早已失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藏《婚礼新编》是南宋武夷人丁昇之所编写的我国第一部专门辑录婚俗资料而形成的日用生活型通俗类书,今孤本传世。它所收录的婚礼书仪文献是研究宋代骈文史,尤其是研究宋代骈文的主要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上海及其地域文化是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创作的重要资源。其中,《长恨歌》是想象上海的较为突出的成果之一,也是王安忆有意识、有计划地对上海进行集中想象的作品。而《考工记》则借助陈书玉的命运遭际,以清晰的历史线索勾勒城市的世事变迁。本文从两部作品对上海的地域文化描绘入手,对比其中的叙述视角、城市建筑历史沿革、都市形象等方面的内容,探析两部作品中地域书写样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任昉《地记》编修个集为中心展开研究,首先在通检相关的目录、序跋、史书、诗文集、类书、丛书、笔记、札记、档案类编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时相关资料展开细致的梳理与分析,进而对《地记》一书从编纂背景、编纂时间、内容、评价等角度进行全面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籍举要》是我国第一部导学性举要书目,其以便于初学为目的,而采用了简约实用的形式,而非《四库全书总目》那样详细的藏书目录,对后来的举要书目如《书目答问》奠定了一初步的基础。以其开创之功,《经籍举要》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翰墨全书》是元代留存至今部头最大的一部交际应用类的民间日用类书,刊行后又经过两次改编,形成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版本系统和大德本、泰定本两种内容系统。大德本为初编本,且内容最多,泰定本压缩改编大德本而成,明初本内容沿用泰定本。属于泰定本内容系统的明初本随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出版而通行易见;但大德本却少为关注和利用。本着类书收录资料多少、辑佚校勘价值高低的原则,在利用《翰墨全书》时应优先使用大德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4,(37):71-71
★《蚁哥正传》 梦工厂1998年出品。讲述了一 个小蚂蚁拯救家族的故事。本 片是梦工厂第一部电脑动画浪 漫爱情喜剧,也是电影史上第 二部全部由电脑绘制而成的动 画影片(第一部是迪斯尼的《玩 具总动员》)。 ★《埃及王子》 梦工厂1998年出品。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 记”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许多学者将《文苑英华》归作类书是错误的,比照其与《文选》在编纂目的,体例,收录内容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认为它应该是一部重要的文学总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