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禹贡学会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由顾颉刚、谭其骧等人发起组织的,它以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民间学术团体而著称,并出版了机关刊物《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不仅把传统的沿革地理学推到了高峰,最为重要的是开启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局面,促进了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学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师》2008,(22):F0004-F0004
《教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暑批准登记、由海南出版社主办的学术刊物《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  相似文献   

4.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基础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地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深具精英文化品味与风格,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若说《甲寅》月刊是联接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和新文学倡导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实践者。该文旨在探讨《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渊源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梳理与剖析,进而彰显出新文学运动形成内因的多元性与《甲寅》月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古史辨运动"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体现先生对历史的敏感、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真"的一种执着。性格上,作者是桀骜不驯、历史兴味极重、好奇心极发达的人,敢于怀疑古书古史而对它做深入的研究,敢于推翻数千年的偶像而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于他人的攻击。  相似文献   

6.
语文月刊     
内容贴紧读者需要订阅更加方便快捷温馨提示:请在当地邮局或者"中国邮政"APP上订阅《语文月刊》邮发代号:46-88定价12元《语文月刊》创办于1982年4月,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华南师范大学主办主管,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份语文专业期刊,曾经荣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语文期刊"和多届"广东省优秀期刊"等荣誉称号。杂志读者对象面向中学师生以及语文爱好者。杂志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兼顾海外。杂志的栏目内容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结合。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是"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个奠基人"。1926年,顾颉刚出版其史学巨著《古史辨》,轰动史林,胡适称之为"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又是一部讨论史学方法的书"。《古史辨》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史学学派古史辨派的诞生,顾颉刚也当然地成了这一学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1935年梁实秋通过王平陵介绍,与正中书局商量《学文》月刊继续出版事宜。《学文》月刊与《新月》月刊有承继关系。梁实秋拟创办《学文季刊》,以接续《学文》月刊。梁实秋与正中书局的四封来往信函,表明其自由主义文人的立场,也反映出左翼文人与自由主义文人在文艺和政治观点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杨宽是继顾颉刚后古史辨派中最重要的生力军,但他并不一开始就是古史辨的同盟军,而是以批评的姿态首先站在了古史辨的对立面。后来与古史辨派核心人物顾颉刚、童书业等人的联系逐渐紧密,尤其是参与编著《古史辨》第七册后,才逐渐进入古史辨派的阵营。杨宽是继顾颉刚以后集"疑古史学"之大成者,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古史态度、引用书目上采取了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0.
唐旺 《广东教育》2007,(6):63-63
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观察社会,更深地认识社会,我尝试着将当代杂文引入课堂。首先是用班费订了《杂文报》《杂文月刊》《杂文选刊》三份杂文报刊。其次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