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对《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合肥”亲关于“合肥”地名来源的说法质疑入手,运用了《尔雅》《诗经》中关于“肥”字的训释,推定“肥”具有“合”义,从而指出“合肥”地名来源说地悖谬。并试图从音韵学角度阐述“肥”是“会”的假借字,进而提出“合肥”地名来源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春秋》三传皆释“河阳”为地名。《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历朝历代大都绘有“河阳”这一邑名,县名,府名。虽然“河阳”本义为“黄河北岸”,但春秋时早已凝固成专称性地名。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玉《招魂》中“庐江”一词的诠释,历来众说纷纭,未有确解。我们根据历史地理学中“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的考据原则,考证了古庐子国在先秦时期的变迁及其与庐江水的关系,追溯了汉代庐江水的“地名原始”,认为《招魂》所记的“庐江”当为河流名。位置在长江以北。在战国时以舒城为中心的区域内,即今江淮平原西部安徽省六安市、庐江市与桐城市中间一带,很可能就是如今流入巢湖的杭埠河。  相似文献   

4.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6.
有位语文教师在上完九年级(上)《诗词五首》后,让学生展开的一次古诗文地名探究活动——戏说古诗文地名。老师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大漠”、“长河”指什么地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江南”有何美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居延”的历史渊源如何引出,让学生搜集古诗文中的地名,打通语文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实现由课本内容向自我潜能及创新思维层面的延伸和对接。活动程序设计如下:前三周课外阅读《古典诗词百科辞典》、《唐宋鉴赏辞典》,或网上阅读、搜集有关古诗文,然后用一周的时间针对有关问题探讨、研究、整理、展示,最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名疑难字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分省(市)研究地名疑难字的专著.全书共五章,围绕“浙江地名疑难字”这个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结构合理,征引繁富,观点新颖,结论可靠.通读全书,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称道:一是视角独特,二是资料齐全,三是论析透彻.  相似文献   

8.
《隋唐志传》大量抄袭、模仿《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一)大段抄袭原文,仅对相关人名、地名等稍作改动;(二)袭取《三国演义》某些情节片断,穿插于小说中:(三)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模仿。《隋唐志传》这种抄袭、模仿《三国演义》编撰成书的写作方式,虽导致作品思想艺术水平的低下,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解放,即摆脱史官“实录”原则的约束,促成其文学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的作者非王世贞莫属。根据有四:①“兰陵笑笑生”中的“兰陵”并非地名,而是运用藏词艺术手法隐含作者姓王,是一个孝子;②弄珠客《序》采用析字格手法,表明《金瓶梅》的创作主旨是嘲弄姓朱的皇帝;③王世贞的父亲王Yu被杀与嘉帝有直接关系,替父报仇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主要动机和根本目的;④作品中的明代三个真实人物是王世贞的暗示性符号。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周易》阴阳论是形成地名阴阳法则的理论根源。中国古代地名命名,多遵循《周易》所谓宇宙万物皆合于阴阳又分于阴阳的二元法则,根据各地所处位置、方向和地势等条件的不同,或直接贯以阴阳法则,或间接贯以阴阳法则,从而出现大批带“阴”字或“阳”字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分布与古代文化中心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