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南明史是谢国桢较早倾注热情且终身关注、从事的学术领域之一。他每以“绍述全祖望、杨凤苞治明清史学的遗风”为职志,致力于南明、清初史事的研究,在南明史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他盛年时撰辑的《晚明史籍考》,成为后人研治明末清初史学的必备参考用书。他对南明史料的分析研究,颇具真知灼见。此外,他还撰有《南明史略》,是第一部比较系统、详实的南明史研究专著,在新中国南明史研究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国榷》与《明通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榷》与《明通鉴》之比较陈欢,陈长征清人撰写的明史著作不下数十部,作为权威性的史书当推张廷玉主编的《明史》。而这是部奉敕编撰的官修史书,动辄忌讳,缺点不少,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明代尤其是明末的社会状况。因此,在研究明史时,参考私人著述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写作水平、史料价值较高的一部史书。本文从《明史》的构成、编修过程、史料来源、体例、不足之处等方面,对《明史》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评论。  相似文献   

4.
《明史》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时间最长的一部,因结构严密,文字精练,深受学界称赞。现在能够见到的《明史》主要有三个本子,即万斯同的《明史稿》、王鸿绪的《明史稿》和张廷玉的《明史》。这三个本子记录了《明史》修纂过程的三个阶段,在内容上既有前后承袭,又有某些差异,有的内容甚至差异甚大。万斯同作为事实上的总编,经他审定的《明史稿》,起点高,规模大,内容翔实,持论公允,为《明史》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朱端强先生著《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6月出版)一书,是一部研究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的用功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史》的纂修经过《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后一部,它于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纂修,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全部刊刻完成,历时九十余年,全书共三百三十二卷,目录四卷.它是除《元史》之外,纂修前期历史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后就迫不及待地从事《明史》的纂修,想通过对明代历史的阐释来宣扬封建道学,以抵制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同时也打着表彰明朝的幌子,来麻痹民族对抗情绪,以缓和民族矛盾,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发现材料,本文对黄宗羲研究中的两个难题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作者认为,《明史案》即《明三史钞》,是一部编年体明史长编成在于晚年。他和姚江书院的交往不止一次。从他和姚江书院派的交往态度来看,黄氏是个派系观念很深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万斯同与《明史》修纂问题是明清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前后研究者甚众,但以往研究论著明显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所用材料遗漏甚多;二是对《明史》修纂的全过程缺乏贯通和综合研究;三是万斯同到底如何修史并未落实。朱瑞强先生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的研究,成果丰厚,新近推出的《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6月),更堪称耕耘多年之力作,是一部体例严谨、资料宏富、考证精详、深具传统考据法特点的学术著作,较好地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种种缺憾和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初孙之騄的《二中野录》是一部明朝灾异编年史,记载自然灾害、社会治安以及朝政得失等,对研究明史,尤其明代社会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榷》是明末清初杰出历史学家谈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明史巨著,所收科举史料不仅有系统丰富的内容和确凿可信的来源,而且创制了涵盖会元和三鼎甲信息的甲科表,同时,还插附少数时贤硕儒独到的评语,与其他明史文献所载科举史料相比,有其独特特点。但是,此史料也存在大量脱漏和讹误,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11.
《明书》又名《罪惟录》,是清初查继佐写的一部编年体明代史书。其《太宗纪》、《科举志》均称永乐七年会试副榜第一名为孔鹗,与《明太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补编》所记不合。考明清碑文、笔记、史册等多种材料,证明《明书》之《太宗纪》、《科举志》上述记载存在疏误,“孔鹗”当改为“孔谔”。  相似文献   

12.
抄本《明史列传》的撰者被定为徐乾学是错误的。该书卷首韩方卓的跋文失误颇多,不足以证明此书为徐乾学所撰。有关徐乾学的传记资料和明史纂修的史料亦可印证徐乾学未曾撰写过《明史列传》。将该书与万斯同的《明史》和王鸿绪的《明史稿》比较后,确认此书系后人将上述两书的诸臣传中各抄录一部分组合后,另题名为《明史列传》。  相似文献   

13.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郭厚安教授编纂的《明实录经济资料选编》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郭厚安教授花费数年心血才得以完成的艰巨工程,旨在为明史研究者提供便利。《明实录》是明代官修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极受学术界推崇重视,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史料不仅详尽宏富,内容亦比较客观,价值甚高。郭厚安教授研治明史数十年,有感于《明实录》卷帙浩繁,翻阅一  相似文献   

14.
《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入两部《明史断略》,一部为钱谦益著,一部为彭而述著,两部书的内容大部分相同。检索著录及细加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彭而述对钱著进行了评点与续写,但其相同的部分却是彭而述对钱著不能辩解地抄袭。  相似文献   

15.
张萱为晚明著名学人,其著述丰厚,于史贡献犹多,惜其著作散佚较多,《西园闻见录》是其现今唯一一部存世的史著。该书卷帙浩博,详载明代有关德行、政事、边疆问题等方面的众多资料,实为一部明代史料的汇编,史料价值很高,是研治明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发明的故事》一书是由英国作家德博诺编著的。该书囊括了古今中外的369个重大发明,涉及的史料也很丰富。该书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发明史,而是一部发明和发明家真实而有趣的故事集。  相似文献   

17.
南炳文、汤纲二位先生撰写的《明史》(下)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8万余字,叙述了自万历十年以后明朝后期的政治、民族关系、明末农民大起义、南明政权、明朝的文化及明朝对外关系等方面内容,其篇幅之大、资料之多、立意之新.不愧为一部填补建国以来明史研究空白的力作。该书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二十四年,毛奇龄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草拟弘治、正德朝纪、传及诸杂传二百余篇。考毛奇龄《西河集》中的《传》十一卷其实并非全是他在史馆时所拟的史稿,其中还杂有他撰写的部分清人传记。毛奇龄出史馆后,仍然继续关注《明史》修纂,进一步阐释了对"大礼议"的见解及《梁储传》的辨证。毛奇龄还撰成《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经王鸿绪审定后,收入他的《明史稿.后妃传》中,而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取材主要依据王鸿绪《明史稿.后妃传》,毛奇龄是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实际修纂者,他对《明史》修纂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结合康熙对《明史》编修前后的不同态度、王鸿绪整理《明史列传稿》与《敕修明史稿》的经过,对比分析王鸿绪两史稿呈表文本,可得出王鸿绪的所谓"敕修"不能成立的结论。王鸿绪的问题不在向来被指责的"窜改"或"攘窃"史稿,而在《敕修明史稿》之"敕修",在利用"416卷《明史稿》"曾被康熙批评的政治恐惧造成雍正朝以其《敕修明史稿》为底本续修而成现行《明史》。  相似文献   

20.
万斯同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大师,他继承黄宗羲之学,以在经学、史学等领域的卓越建树成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万斯同一生精力所萃,尽在《明史》,他所提出的史学见解,不仅在《明史》修纂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影响了清初史学发展的面貌。更为重要的是,万斯同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明史》私定稿和修订稿,成为人们深入研究万斯同学术思想、《明史》编纂以及明代历史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万斯同诞辰370周年,又逢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影印出版。先贤手泽,嘉惠学林。为了向学界集中展示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的价值,深入探讨万斯同主修《明史》对清初史学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本刊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宁波大学、天一阁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万斯同与《明史》编纂”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