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科技短讯     
我国研制成功纳米微操作机器人一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系统样机前不久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863”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专家组的验收。这意味着能进入人类细胞内部工作的纳米机器人距离我们已经不太遥远了。这台“纳米微操作机器人”能在一块硅基片上2平方微米(一微米为百万分之一米)的范围内清晰刻出“SIA”三个英文字母(沈阳自动化所的缩写)。另一个演示显示,机器人成功将一个4微米长、100纳米粗的碳纳米管,准确地移动到了一个刻好的沟槽里,也就是说,该机器人误差不超过千万分之一米。这种纳米微操作机…  相似文献   

2.
大观园     
微型“纳米车”以色列发明了微型“纳米车”,能把特定营养物质输入血液,并能阻止胆固醇与其他分子进入血液。  相似文献   

3.
《中学科技》2013,(2):16-17
军火商麦库伦将一种本来用于治疗癌症的纳米机器人改造成了武器,这些被称为“纳米虫”的纳米机器人一旦接触金属物体,就会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自我复制,无限增殖,只有操作者发出特别信号才能让它们停止。军方从麦库伦公司里买走了4枚未被激活的“纳米虫”导弹,途中却被来历不明的恐怖分子劫走,并准备用它袭击艾菲尔铁塔!正邪大战一触即发。“纳米虫”蜂拥而出,整个城市的钢铁建筑、桥梁、汽车都被淹没、被吞噬……我们就从“纳米虫”讲起.说说在这部电影中大出风头的纳米技术吧。  相似文献   

4.
主持 赵静(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老妈你真烦”系列、“捣蛋头唐达奇”系列、“顶嘴小孩和唠叨大人”系列等40多部。) 谁能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谁就是成功者;谁能在生活里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机遇,谁就是成功者;谁能在生活里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谁就是成功者;谁能习惯于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的时候,谁就是成功者。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纳米     
承成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对什么事总喜欢问个究竟 .最近总是听说“纳米”这个词 ,他很想知道什么是纳米 .于是 ,翻书查资料 ,忙个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间 ,承成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里有数不清的虎头虎脑的“小兄弟” .承成好奇地问 :“你们是谁呀 ,我怎么不认识你们呀 ?”“小兄弟”们争着说 :“我们是小纳米 ,你来到了我们纳米世界 .”承成高兴极了 ,“原来你们就是小纳米 ,太好了 ,那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纳米 ?”一个小纳米马上说 :“我们纳米是长度单位 ,我们很小很小 ,1纳米 =10 - 9米 .虽然小 ,但我们的本领可大了 .当物质的结…  相似文献   

6.
“你家纳米了吗?” 什么事几乎都能先知先觉、赶在潮头浪尖之上的新新一族近一时期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让绝大部分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纳米”是何方“神圣”。北京国际周上,“纳米”与智能、宽带等宁眼并肩排列,再加上刚出世各媒体一阵“热炒凉拌”,人们对“纳米”只是闻其名却不知其实。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夏天是个少有的大热天,挥汗如雨的时候,同学们可逮着机会和水“亲密接触”啦。学游泳、玩漂流、去小溪里捡好看的卵石、观察小鱼儿的生活……不管是爱闹的“皮猴子”还是安静的“小科学家”,都能和水玩出好多有趣的游戏。这不,小魔豆和小伙伴们正在校园里发起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谁要是能不借助工具,在水里把一个杯子里的水换到另一个杯子里,就能赢得超级美味的“魔豆牌”特饮。  相似文献   

8.
腾月 《少年科学》2011,(7):95-96
你听说过“米上刻字”吗?熟练的工匠能在一粒大米表面刻上好几个甚至近百个宇。现在,科学家借助最新科技,把这门手艺发展到了极致——在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得多的纳米空间里画画。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现     
超强纳米搭扣催生纳米机器人美国研究人员提出一种设想,制造外层采用末端成钩状的纳米管、可用于连接纳米机器人组成部件的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将具有强力粘胶似的能力,能够牢牢抓住细微物体,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大卫·托马奈克和他的同事估计,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的“抓力”是普通环氧粘胶粘合力的30倍。它不仅能抓住几乎所有的物质,而且由于抓力极大,如果要将被“抓住”的物体分开,也许在纳米维可牢尼龙搭扣松扣前,被抓物体就已发生断裂。此外,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在拉力足够大的情况下,纳米维可牢尼龙…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每每有重沓复叠之语言,回环吟咏,以抒发缠绵不断的情思,实乃一大特色。在反复的句式中,必须把分章表达的内容,连串起来看,才能通解其中涵义。比如《郑风·将仲子》第一章“无逾我里”,第二章“无逾我墙”,第三章“无逾我园”。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里,里是居住之单位。实际上“墙”能逾,而“里”和“园”又怎么能逾呢?倘将三章之义补足,即可解作“无逾我里的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语文里,那一片叶子是神奇的。这个“小东西”能让人感受到“大局面”,所谓“一叶知秋”;而这个“小东西”也能让人看不到“大天地”,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似文献   

12.
“X里”和“X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方位结构。X后边的方位词“里”和“中” ,通常指事物的“内里”或“内中” ,都是“里头”的意思。因此 ,“里”和“中”往往相通 ,“X里”和“X中”往往可以互相替换。如 :手里→手中丨心里→心中丨家里→家中丨庄子里→庄子中。但是 ,“夜里”不能说成“夜中” ,比如“我夜里做了一个梦” ,不能说成“我夜中做了一个梦” ;“途中”不能说成“途里” ,比如“他正在来北京的途中” ,不能说成“他正在来北京的途里”。为什么 ?你能说出个所以然吗 ?观察可知 ,“X里”和“X中”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13.
沙地玩车记     
<正>一、活动背景在一次幼儿自发组织的幼儿园户外畅游日活动中,一同邀约“赛车”的幼儿带着各式各样的车,尝试在塑胶场、砖块地、石子路等不同场地上解锁车的多种玩法。铮铮将他的遥控车开进了“嬉沙池”,边开边说:“我的车还能在沙地里开呢!”这一举动立刻成为了幼儿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这也太酷了吧!”“我的车也能在沙地里开吗?”“沙地里怎么玩车?”……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玩沙经验的他们而言,和同伴协同在沙地里挑战成为更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这是篇常识性的讲读课文。课文紧紧围绕骆驼为什么“叫做沙漠里的船”,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特殊能力。教学时,重点应引导学生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是在沙漠中长期生活形成的,靠了这些适应自然的生理能点,它才能在沙漠中生活。教学目的1、掌握10个生字,注意区别形近字“漠、摸”“锋、峰”等;理解“胼胝”、“驼峰”、“脂肪”,“广阔无垠”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里的‘船’”。4、学习给课文划分结构段,概括段落大意。  相似文献   

15.
12“∣”歌     
<正> 字典里的|,读音gn表“上下通”; “山”字里的|,群峦山中起一峰; “木”字里的|,大树主干摇不动; “斤”字里的|,斧上柄把便木工; “干”字里的|,竹树杆儿防暴凶; “引”字里的|,一支利箭安上弓; “由”字里的|,田间小路由此通; “牛”字里的|,牛头上额和面孔; “车”字里的|,车下横轴联两轮; “巾”字里的|,系绳带儿佩饰用; “中”字里的|,正中当心一棍通; “聿”字里的|,一支笔杆握手中。  相似文献   

16.
在棋场上,他有“小棋王”之称;在校园里,他有“灌篮高手”的美誉;在竞赛里,他是全国高中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获得者;在清华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比拼之中,他最终选择了前者,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在水木清华里行走,做一名出色的“华仔”……他就是2006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毕业生董成博。作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学生,董成博说:“我也很平凡,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眼睛里“住着”上亿个名叫感光细胞(bāo)的“小士兵”,它们身上有很细小的“电线”,名(míng)叫神经(shénjīng)纤维(xiānwéi)。外部世界的光波信号被我们眼睛里的“小士兵”抓住后,送到大脑(nǎo)这个“司令部”,大脑就会把光波信号还原成图像,这样我们的眼睛就能看见颜色了。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五颜六色?@乐马  相似文献   

18.
夜幕已经降下来,薄薄的云儿像一朵朵莲花在天空里缓缓飘着,月亮呀星星呀躲在云缝里闪烁着快乐的光——冬天的夜啊,静静的,连针落下地的声音都能听得到。纳米王国的小纳米轻轻地走出家门,开始了它的“淘气”之旅!其实,小纳米就是大胆地横冲直闯,我们也看不到、感觉不到,它是那么小,是一个全世界最小的计量单位,10亿个排在一起才是一米啊,只用我们的肉眼是永远无法看到的!乘着夜色,小纳米飞呀飞,看到一家电线厂里灯火辉煌,听到里面机声隆隆,偶尔还有窃窃私语声,小纳米乐了,一下子从门缝里钻了进去,嗬,车间里正在挤压一圈铜线,那么细、那么长,…  相似文献   

19.
纳米制造是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大工程观的多学科交叉型复合纳米制造人才成为面向未来技术、新工科教育的新要求。创新纳米制造课程与教学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交叉为基础,设置阶梯课程,有机融合串联通识课程、配套实验课、国际化课程,为新型纳米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建立知识基础。重实践、重实验、重探究的教学实践,能有效践行产学研结合,发挥顶尖实验平台优势,增强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知识素养、科研能力和大工程观。阶梯式课程体系初步展现出人才培养体系“新素养”“新结构”和“新方法”,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下,可以为复合型纳米制造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07年9月,北京一位初三学生“小小”因为迷恋刚吧里网络游戏,从开学起走失;当年7月,湖南一位16岁少女因网恋买了去包头的火车票“寻找爱情”,离家出走;当年1月,北京15岁的小男孩“潇潇”为了能在网吧里宵聊天,失踪了两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