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阐述了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环境和人类文化野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第1层次适合一年级的课间野外教学或非地质类专业的参观路线,内容以"北京人"及其相关的内容为主;第Ⅱ层次是适合地质类专业二年级的教学实习,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周口店第四纪地质概貌,如第四纪地层、"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内涵、常见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的观察等;第Ⅲ层次是比较深入的内容,以满足更高要求的野外教学,如地质学基地班,涉及到古环境分析、冰缘地貌、古气候变迁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整合到两条野外路线上,即龙骨山野外路线和太平山北坡野外路线。  相似文献   

2.
设计开发了运行在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上的野外地质实习辅助教学系统软件.该系统基于Baidu Map SDK,实现了实习路线管理、地图浏览、卫星图查看、地质教学点标记、地质现象照片浏览、知识点提示等功能。在该系统辅助下,教师指导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可以避免过去出现的迷路、找不到地质现象等情况,且更容易实现实习指导的标准化、规范化。该系统使用了北京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区的实习路线等材料作为示例,通过简单修改,该系统可用于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野外实习教学中,并可用于旅游景区介绍、路线指引、自驾游导航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基础地质实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地质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切实提高实习效果,在基础地质实习中,应该充分重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实习路线优选、地质思维能力的初步培养以及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类本科生步入地质学科的第一次野外认识实习,是对课本知识的一次实践,是地质野外工作方法的初步学习过程。论文重点探讨了因地制宜利用乌鲁木齐市周边的地质现象,选择合适的实习路线,保质保量地高效地进行实习,并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设计开发了可以运行在Android手机上的野外地质实习辅助教学软件。该系统实现了野外地图浏览、实习路线管理、地质教学点标记、知识点提示、地质现象照片浏览、卫星地图等功能,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平台,是实现地质实习辅助教学的一次有益实践,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的灵魂,实践教学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提高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的效果。必须充分重视在实习过程中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路线选择和教学方法使用,同时注重学生的地质野外实习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有关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经验点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地质教学过程中,野外地质实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由于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使得野外地质实习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围绕实习模式的改革、实习路线的选择、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及考核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展开论述,就如何提高野外地质实习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8.
地学实习基地是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摇篮。本文根据综合地质实习尤其是油气类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以柳江盆地及邻区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为核心,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拟定了油气地质相关的实习内容和考察路线;最后针对地质实习教学的现状,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出发,提出了野外地质教学的理念、节奏、方式和程序建议。  相似文献   

9.
《瓦斯地质学》是瓦斯地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瓦斯地质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地质基础,野外地质实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地质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得抽象的地质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作者探讨了如何对瓦斯地质专业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提出了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实习路线和实习任务的规划、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的知识点、将地质实习和瓦斯地质专业相结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得学生的野外地质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类专业学生一年级学期末进行的野外地质入门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我校的野外实践教学成绩评定体系十分强调最终实习报告的编写,注重学生综合分析地质现象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相对贫乏和野外实践经历较少,传统的实习成绩评定体系存在一些弊端。为了完善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提出了将考查学生认识和理解野外客观地质现象为宗旨的考试取代最终实习报告编写的改革措施,丰富和完善了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为实践教学环节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第四纪地质资源,已建成了部分专业的本科实习基地。本文分析了构建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紧迫性,并针对三峡地区第四纪地质资源情况及第四纪地质学室内外教学现状,建立针对了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内容模块。  相似文献   

12.
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环境地质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龙的故乡”美称的北京周口店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地质灾害频发, 本文在剖析其形成原因基础上提出在该区从事野外地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地质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而且要对学生开展经常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口店地区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具有多样且品位较高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中国地质大学目前已开设出多条旅游地质野外教学路线。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教学路线侧重古人类演化及其文化遗存,石花洞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十渡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区河流的侵蚀作用,而东山口石园观察点则侧重岩浆侵入体的风蚀作用。这些旅游地质路线具有引人入胜的地质景观、寓教于游的科学内涵和脍炙人口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改革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通过探索该课程整个教学环节中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提出了北戴河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教学理念、路线设计、陈列室和教材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教学措施。认为室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开发和挖掘校园周围和校园内部存在的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激励学生主动去发现身边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让“枯燥”的地质知识鲜活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质公园视角的地质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既是科普教育的场所,也是地质学实践教学的资源。本文简述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质学教学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教学效果,分析了传统的地质学实践教学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了地质公园对于地质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室内实验的设计和野外实习的安排等不同角度建立基于地质公园视角的地质学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改变目前地质学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地质思维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地质思维时空观是地质思维的重要方面,其本质是对地质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对于构建地质思维时空观非常重要,通过课程教学中与地质图相对应的立体图、平衡剖面的制作及典型构造形迹实例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解析反演地球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快速培养初学者的空间思维、时间与空间相对应的能力,对于构建地质思维时空观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7.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一门重要分支学科,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在该学科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近二三十年来,却辉煌不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构造地质学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存有不足,以致很难为地质学补充新鲜血液,培养优秀的地学人才。笔者作为构造地质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对此深有体会。文章旨在改进授课方式、改变传统实验模式、培养定量思维、改革培养计划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工程地质教学内容,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国海洋大学利用崂山校区及周边丰富的自然地质资源,以培养非地学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建立标准地质现象观察点和地质思维拓展点为目标,构建了“工程地质”课间实践实习平台.新构建的“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内容包括四大模块,各模块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确定.多年实践证明,课间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能让学生不断强化工程地质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基础地质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出发对如何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笔者认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切实地掌握地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也是基础地质实习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油气藏开发地质学学科定位及教学内容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学科内涵、归属与教学内容体系。该学科为广义的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为一门研究油气田发现后至开发结束全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科。研究对象为油气藏地质系统,包括静态系统(格架一储层一流体)和动态系统(油藏性质变化及剩余油分布)。该学科为地质与油气田开发的交叉学科,但核心为地质。学科的课程包括基础、核心、外延三大类的系列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为油矿地质学,教学内容以油气藏地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