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高中生物(必修)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做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时,教材中要求斐林试剂的使用必须是将甲液和乙液先混合均匀后使用,不得分别加入生物组织样液进行检测,但经过实验证明: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 溶液2 mL 和乙液0.05g/mL CuSO_4溶液4滴,无论是先混合马上使用还是两液依次加入试管后使用都有同样效果,且甲、乙两液不宜混合时间过长,对乙液滴数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双缩脲试剂的使用 A 液0.1g/mLNaOH 溶液2 mL 和 B 液0.01 g/mL CuSO_4溶液3~4滴分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节关于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是这样做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按照以上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没有充分吸水的种子直接烘烤现象不明显,因为试管中材料少,水分少,而且春天实验气温偏高,水汽不易液化;第二,用燃烧方法检测无机盐,学生实验易误解,认为小麦或花生不能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就是无机盐,其实,留下的黑色物质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呈现出黑色而不是灰白色;第三,脂肪的检测,风干的种子在白纸上挤压,现象不明显,实验时不易把握;第四,用碘液检测淀粉实验中,通常使用淀粉液进行,此实验中取量不易把握,液体材料依据量的多少,由少增多,依次出现棕黄色、深棕色、蓝色、蓝紫色,这样,造成现象不统一,学生不易理解;第五,蛋白质的检测中,在按1:1稀释的蛋清液中,依次滴加双缩脲A液和B液,呈现出淡蓝色、淡紫色、紫色、深紫色,由于学生滴加B液量不同呈现出不同颜色反应.……  相似文献   

3.
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等组织样液的使用浓度、中学生物实验室所用碘液的浓度、"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用量进行了一些探究,力求把握好材料和药品的用量以及材料和试剂的使用浓度,在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来节约资源,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4.
<正>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两个实验都使用到碘液。那么,淀粉遇碘液是否都显蓝色呢?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我们发现,用买来的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液反应不显蓝色,而显棕红色!后来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我们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  相似文献   

5.
1 还原糖的鉴定 1.1 制备苹果生物组织样液 (1)将苹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相似文献   

6.
苏宏鑫 《中学生物学》2005,21(2):36-36,54
1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18页,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方法步骤中,特别强调"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生物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检测方法各不相同.现将各版本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中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二节"边做边学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中的还原糖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一个验证性的检测实验.笔者把该实验改为简单的探究性实验,效果很好. 一、原实验存在的不足 1.该实验按教材的编排应该为验证性的检测实验,因而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2.取材数量少,品种单一,特别是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重复使用了花生种子(用于匀浆和切片)这一材料.  相似文献   

9.
一、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行性的探讨 1.实验背景材料 学生在做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选修教材全一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过程中,当向混合液中加入1~2滴碘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冰水中的淀粉、淀粉酶混合液变蓝;60℃温水中的淀粉、淀粉酶混合液不显蓝色;沸水中的淀粉、淀粉酶混合液也不变蓝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小鼠脂肪干细胞神经样分化的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创新点:证明了人参皂甙Rg1可以通过mi RNA-124途径促进脂肪干细胞的神经样分化。方法:从BALB/c小鼠腹股沟和睾丸脂肪垫处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脂肪干细胞纯度。试验分为以下五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组、IBMX+Rg1低剂量组、IBMX+Rg1中剂量组和IBMX+Rg1高剂量组。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脂肪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效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 CR)方法检测mi RNA-124的表达变化,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βIII-微管蛋白(βIII-tubulin)及羧基端小结构域磷酸酶1(SCP1)的表达水平。结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BMX可以成功诱导小鼠脂肪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Rg1可以显著提高神经样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g1可以促进miRNA-124的表达量,进而降解神经分化抑制因子SCP1的表达,促进脂肪干细胞的神经样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还原糖检测中遇到的3个疑难问题,结果表明:①以斐林试剂检测白萝卜、洋葱、茭白等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生成的非砖红色沉淀是Cu2O;②含有色素的植物组织样液在与斐林试剂反应前后,样液的颜色和状态有明显的区别,说明可以采用有色植物组织作为可溶性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材料;③利用粉末衍射技术对抗坏血酸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进行分析,生成的沉淀物为高纯度Cu2O,证实植物组织样液中的抗坏血酸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编生物教材中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其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仪器多 ,过程复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实验时间的限制 ,因此考虑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1 材料的改进苹果汁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 ,影响实验结果 ,而梨汁在空气中氧化的速度比较慢 ,因此在实验中可用梨来代替苹果。2 方法的改进原来的实验需要将苹果去皮、切块、研磨、过滤、制苹果的组织样液、水浴加热 ,实验所需仪器多、时间长、过程复杂。如果我们用梨代替苹果 ,可直接将梨切成小块 ,向果肉上滴加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 ,然后用试管…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材料需要实验室的教师在实验之前准备好,如梨组织样液、蛋白质组织样液、淀粉溶液和猪肝研磨液等。本文介绍几种简便而又快捷的方法。 1梨组织样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为积极响应新课改.我校于2004年秋季采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其必修部分"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二个学生实验。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校生物组教师对该实验进行了反复研究,化繁为简并探讨出了更经济实用、实验效果更理想的科学实验方法。现做如下小结,供同仁参考。一、对实验材料的探讨教材对实验材料只提供了名称,并没有质量浓度,当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该实验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相同,均为甲(A)液(NaOH)和乙(B)液(CuSO4)。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清楚它们参与的反应,混淆两者的反应原理和使用方法,甚至误认为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有一篇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该文选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原著共十一卷六十一章,节选的为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题目是编者据原文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必修一课本里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属于典型的定性实验.其实验原理为: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相似文献   

18.
1实验原理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Ⅳ染液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20.
<正>1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1节包含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脂肪的实验步骤如下: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切面上平行切下一些薄片,放人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制片(从培养皿中选择均匀且薄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中央,用毛笔蘸取苏丹Ⅲ或者苏丹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