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杏珍 《大观周刊》2012,(23):184-185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认识学习口语表达的必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胆略。确定每节课的目标,教学要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结合游戏,学中取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较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优良作品的欣赏能力;强化阅读背诵训练,能够进一步奠定学生的语言基础,增强创新意识。作为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总结,组织学生谈阅读体会、感受、认识和观点,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以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写作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魏英花 《大观周刊》2012,(52):264-265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罗庆红 《大观周刊》2011,(41):126-126
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而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教育改革指向创造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胡艳华 《大观周刊》2011,(23):235-23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而非被动的、呆板的、因循守旧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充满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调动学生一切非智力因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阿如那 《大观周刊》2012,(11):175-175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教为主,其实学生讨论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包振觅  黄晓琳 《大观周刊》2012,(43):369-369
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参与交流,提高可理解语言的输入,增加用外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为使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新的思路,教学中应变换角度,重建知识体系和健全知识点,把知识引向全面,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正丽 《大观周刊》2013,(4):249-249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学生普遍感到难懂难学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呢?  相似文献   

9.
汪永梅 《大观周刊》2013,(10):244-244
我们英语教学有个误区,老师讲的多,学生主动的少,学生是被动式的为了完成问题而阅读。而《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邓永成 《大观周刊》2012,(17):286-286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 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这对我们从事美术教学的人是很有启发的。具体来讲,我认为,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激扬学生艺术生命的活力,这是基于《美术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教学不仅仅在于激励、唤醒、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预言 ”,让学生充满梦想,帮学生实现梦想。更要激扬学生艺术生命的活力,帮助学生找到激情,使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勇于展现。  相似文献   

11.
史续如 《大观周刊》2013,(7):167-167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教师应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评改,在评改过程,对学生自身也是促进,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李云华  陈酉 《大观周刊》2013,(6):156-156
高中生富有思想,有朝气,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不可能无精打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天性,发挥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组织适合学生天性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文人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陈传杰 《大观周刊》2011,(34):154-154
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我让学生喜欢充满活力的自己,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李玲 《大观周刊》2011,(35):185-185
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成熟期的提前,对社会了解的不断增加以及家庭环境的复杂化,来自各方压力的增加,学生的认知情绪也在发生着变化,焦虑心里越来越普遍。因此,在课堂中调剂、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习惯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孟中芳 《大观周刊》2012,(28):227-227
提起作文,学生们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于是乎,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相似文献   

16.
郭书英 《大观周刊》2011,(23):204-204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万兴 《大观周刊》2012,(48):379-379
我们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i、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风云 《大观周刊》2011,(39):136-136
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课内外合作学习的运用,学生不但能更多地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学到了获取语文知识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王红玉 《大观周刊》2012,(24):234-234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吴特燕 《大观周刊》2012,(50):280-280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面面俱到,使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提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