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大学生是当前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用户,中国网民当中有大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不仅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当中流行的应用工具,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QQ空间与新浪微博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幸福感影响进行探讨.使用探究对比两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关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依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主要是获取最新资讯、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图片、看视频、听音乐。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增长,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通过对山东省400名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随机抽样发现他们对社交媒体的黏度较高,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主要是为了建构日常"熟人"关系,对于陌生人的邀加信任度不高,而且仅停留在浅层次交往,通过在社交媒体中的文字、图片、视频自我表露主要是为了获得社交圈中他人的认可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形态,已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随着大学生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不断增多,过度使用的负面影响正在凸显。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需求动机,置于人际交往视域下分析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探究合理利用网络虚拟社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网民传播政治或社会公共事件等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次研究基于全国103所高校3036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传播行为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卷入状态;性别、城市等级、学校类型、民族和政治面貌可以影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媒介信任和媒介素养也会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除此之外,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还受到政治信任、政府满意度和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袁立庠  刘杨 《现代传播》2015,(4):144-14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交媒体依赖症"一族,揭示由媒介依赖所带来的碎片化生存以及社交网络中由"拟态的自我"引发的自恋、孤独、虚荣、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探求帮助大学生群体寻找健康地利用社交媒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在Web2.0运动的影响下蓬勃发展,并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包括对于大学生的寒暄文化。通过对社交媒体下的大学生寒暄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现阶段发展的一些问题,为研究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其他领域的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WEB2.0技术的革新发展,使以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将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利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手机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状况,分析研究"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及相关的资料整理,旨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出现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谢添 《东南传播》2016,(7):110-11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人格特质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影响,调查对象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博士),样本数量是160。本研究中的社交媒体包括但不仅限于QQ、人人、微信、微博、知乎、各类论坛、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研究发现,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特质明显的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发表评论的字数更多;外向性特质明显的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的时间更长;使用微信更频繁的人比使用QQ更频繁的人年长;在使用时间上,社交对象是恋人的人将比社交对象是朋友的人花费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  相似文献   

10.
张震  饶玉梅 《大观周刊》2011,(45):80-80
推特、脸谱、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随着这些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高校必须正视,并且正确发挥它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邢雪 《青年记者》2016,(2):101-102
社交媒体依赖是指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因技术理性的异化和媒介素养的缺失,而出现过度依赖媒介的病态.如今,社交媒体依赖在社会阶层中蔓延开来,大学生是较早接触新媒体的群体,对新奇便捷的技术体验分外追捧.相对封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大学生对于社交有更强的期待,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压力,他们展示和被认可的愿望更加强烈,而社交媒体能够在虚拟空间中满足大学生社群交友、聊天、娱乐等多种需求,社交媒体依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丁晓洋 《青年记者》2016,(15):38-39
当今社会各类社交媒体层出不穷,用户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国内外目前比较大的社交媒体有微信、微博、陌陌、知乎、Facebook、Twitter、Snapchat、Instagram等。在许多国家,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和动因会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他们的基本价值观不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与法国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蒲信竹 《东南传播》2021,(1):113-117
为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表露,构建了社交媒体使用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序列中介模型,并对7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大学生消费文化、上行社会比较及自我表露之间相关显著;2.社交媒体使用正向预测大学生消费文化,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表露在二者关系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3.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上行社会比较的部分中介作用、自我表露的部分中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表露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We Media)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之一,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其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越来越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更是表现出对自媒体应用自如,人际关系的交往与发展也基本都是通过自媒体来完成,对自媒体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本文以微博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情况分析自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影响,进而得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交的利弊,以及在其影响下大学生行为方式、媒介素养以及价值观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和网络娱乐使用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并非完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社交媒体中的非官方媒体政治新闻对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网络娱乐方面,参与性的网络娱乐对大学生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继续强化...  相似文献   

16.
王慧芳 《出版广角》2018,(13):83-85
大学生是社交媒体时代最为活跃的高知参与者,有成为KOL的潜力.对大学生群体而言,KOL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对信息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传播正确的信息.高校需要从实践、理论和操作三个层面入手,提升大学生的KOL素养.在理论层面,为大学生提供KOL素养理论学习机会;在实践层面,利用本校社交媒体鼓励大学生模拟行使KOL职责;在操作层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以及优质的社交媒体对KOL培养、引导和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当下的媒介环境,大学生作为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对社交媒介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由于社交网络场域下的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等特征,过度依赖线上人际互动会造成现实人际互动能力的降低,出现与社会隔离的情况。因此,针对大学生“社交”成瘾的现实,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接触和使用媒介;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应通过给予更对的媒介素养的教育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观。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与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达到1.24亿,其中20至29岁的用户占52.6%①.美国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79%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18至35岁的社交网络使用者占48%②,其中,大学生成为社交网络使用的主导力量.当代大学生被称作"数字原生代"或"数字人"③.新兴媒体也将大学生作为其主要目标受众,社交网络更是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模式.基于此,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络使用动机、习惯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中美大学生因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存在差异,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习惯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大学生用户隐私悖论概念模型,包含隐私关注、面子意识、群体一致意识等因素,验证隐私悖论行为的存在与否,并探究隐私悖论的成因及其消解之道。文章调查了高校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通过对661个样本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用户的隐私关注负向影响隐私披露意图;面子意识、群体一致意识均正向影响隐私披露意图,高隐私披露意图进一步驱使其产生披露行为;文章最终验证了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中存在隐私悖论行为。  相似文献   

20.
黄鸿业 《青年记者》2017,(11):110-111
随着各类新兴媒体的移动化、社交化发展,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信息交互频率越来越高,新媒体社交成为日常的社交行为.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是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群,对信息和新社交方式的接受速度快于其他群体,也乐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传递情感诉求,是网络意见气候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新媒体社交造成了负面影响,应当受到高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