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精神气质的形成是与民族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民族历史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文化标志。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从历史研究的视角,深入剖析楚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并从中探求楚文化内涵与凤形象间的共融关系。研究认为:凤形象所展示的文化气质正好体现了“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的浪漫意境、开放融合与兼容并包的自信心态、刚毅顽强与不惧权威的强劲人格”等楚文化的精神内质  相似文献   

2.
试论楚玉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玉文化作为楚文化的一枝奇葩,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于一体,积淀着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美学等文化内涵,放射出楚文化璀璨夺目的光彩,数千年来深深影响着楚人的人格、民族品性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寿县古称寿春、寿州、寿阳,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在独具魅力的楚汉文化浸润下,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先贤的传承下,寿州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开放出无数朵绚丽的文化之花。循理书院就是这满园春色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拓空间,应该将楚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与辽阔的空间领域创造出来的辉煌业绩做整体研究,这就需要一种“大楚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先秦文献记载三千多年前的闽族、闽方国和闽文化不同于汉初闽越文化,其地域包括今福建、浙南、粤东、赣东南乃至台湾宝岛,属于考古学闽台区系东南海洋文化范畴。闽文化早于吴越文化,就象楚文化、巴蜀文化一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海峡西岸历史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最重要也最突出的文化渊源,乃是我国南方的楚文化。作者的创作心态、作品的总体构思和人物形象、情节、细节中都渗透着楚文化的因素。文章以“神话——原型批评”“积淀说”为理论依据,对熙凤的象征内蕴、警幻的“淫、情”观以及黛王的“骚型美”等进行了发掘与透视。  相似文献   

7.
【小引】童话在儿童文学的乐园中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放射着夺目的光彩,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那么怎样才能编出动人的童话来呢?  相似文献   

8.
毛洚东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自从问世以来,始终放射着美丽的光芒,值得我们好好品鉴。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是中国艺术海洋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各种民间舞蹈中用繁复的场景和舞姿表达着多样的情感诉求,反映着深沉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0.
吴蕾  肖琼 《少年世界》2008,(4):39-40
设计意图鼓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激昂、有力的鼓声,激励着人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1.
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是一个明古国,早在商代已见称于世。从商至西周,巴立国于汉水上游,春秋时一度东出汉东,与楚国缔结政治军事联盟,发生种种和战关系。同时,在川东鄂西称为巴的广袤地域上,活跃着若干族群,它们与汉上巴国有着不尽一致的关系。所谓巴化,在战国以前其实包含着巴国化和巴地化两大组成部分或层次,两不论在地域还是面貌上均有明显相异,战国时由于巴国南移长江流域,巴化才从地域和形态上充分整合起来。所谓巴楚化,主要是指在原为巴地后为楚地的地域范围内,巴化与楚化的共生与互融,表现为一种半巴半楚或亦巴亦楚的民族和地域化。  相似文献   

12.
从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尤其是不断发掘的郭店楚墓竹简等考察研究表明: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深广而悠久,这在楚夏同源、北人南下的文化传播、楚地出土文物与中原文化、楚人与中原儒家经典的情结、楚与中原的制度文化及方言现象、楚与中原文化的龙图腾及其文化习俗等六方面最为明显,由此可以证明中原文化的代表《诗经》对楚文化的代表《楚辞》确有诸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影响楚文化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尤其是不断发掘的郭店楚墓竹简等考察研究表明: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深广而悠久,这在楚夏同源、北人南下的文化传播、楚地出土文物与中原文化、楚人与中原儒家经典的情结、楚与中原的制度文化及方言现象、楚与中原文化的龙图腾及其习俗等六方面最为明显,由此可以证明中原文化的代表《诗经》对楚文化的代表《楚辞》确有诸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代画像,体现了汉代人朴素的时空观。他们的思想自由出入于凡间与神界,穿行于神话丛林和历史丛林之间,蕴涵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信息,还有丰富复杂的神话和历史信息。其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楚化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广泛传播等诸多因素导致汉画像时空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楚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楚国及楚文化的有关概念,重点论述了楚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楚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文献记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西汉时期楚方言的语音虽与中原地区的语音差异甚大,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这不仅与战国时代楚国的强国地位有关,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汉代文化的主流实际上是楚文化。而《史记》、《汉书》中的楚歌以及骚体诗赋等语料颇丰,加之利用数理统计法便可分析这个时期的韵部分合,以此考察可以得出西汉楚方言的韵部特点和声调特点。  相似文献   

18.
鄢维新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22-25,49
吴楚文化,即指从古到今存在于吴、楚交错地段的人类学文化。其中心区域是指鄂东、皖南、赣北等史称“吴头楚尾”之地。就广义的吴楚文化而言亦可指源自先秦、历代不绝而延续至今的故吴楚之地的文化,或日长江中下游文化。该文从历史和地域性的文化视野,梳理、点评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之间因撞击、融合而成的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的吴楚文化之源起、流变,撮举其要,略述吴楚文化的特色及成因,揭示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19.
蛇崇拜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中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有关蛇的资料。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为冥神——保护神;蛇为邪祟——破坏者;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