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拥有北平和台北双重故乡,她集闽、客和北京生活经验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现代女性意识。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女性身份使她将写作的目光投向了时代变迁下的女性命运,婚恋小说创作成为她解读女性命运的一种途径。透过不同时代下的女性命运悲歌的书写,林海音对于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索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3.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4.
韩梅梅 《文教资料》2012,(34):63-65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两人都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为书写空间,描绘了一个个平凡女性的悲喜命运,对女性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追寻,凸显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王安忆显然是对张爱玲这一书写传统的继承,但她又有自己的发展。她在女性关怀方面更理性,也更现实。  相似文献   

5.
翟永明的诗歌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有一种超越个别直入整体的力度。这种特征使她显得比其他女性诗人更为深刻地把握女性生命的本质和命运。首先表现为她对女性整体命运深沉的神启般的体悟,其次她着力在两性关系中揭示女性的处境。她还在对母亲形象的观照中,从历史角度揭示女性命运的重复和承续。  相似文献   

6.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青蛇》并不是纯粹的言情小说。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相关理论,认为她在该文本中不仅以女性书写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构,而且还原了被古老的男权文化压制和漠视的女性欲望,亦肯定了女性对爱的执着与追逐,并且把现代女性生存境况投影于主人公身上,借以承找作者对现代女性人生困境的思考,从而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7.
李碧华是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小说浅白、媚俗,但却意味深长。她多以女性作为她的书写主题,探寻女性命运的变迁。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往往与政治纠缠不清,女性身上也往往刻写着政治的伤痕。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她在早期的作品里主要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后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了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阿维斯汗的小说集中书写了当代哈萨克社会中的两类女性:传统主导型与独立自主型。独立自主型女性不断突破哈萨克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以新文化为思想行动动力,代表着哈萨克女性发展的前景。阿维斯汗女性命运书写的意义在于既省思哈萨克传统文化,又探究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阿维斯汗的小说集中书写了当代哈萨克社会中的两类女性:传统主导型与独立自主型。独立自主型女性不断突破哈萨克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以新文化为思想行动动力,代表着哈萨克女性发展的前景。阿维斯汗女性命运书写的意义在于既省思哈萨克传统文化.又探究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林纤的女权意识,典型地表现出维新派人士文化观念新旧杂陈的特点.他一方面支持兴女学、倡女权,另一方面又提醒女性在婚恋中要"律之以礼".林纾所说的"礼"固然未可全盘否定,但其中确有一些明显的属于封建礼教的内容.唯其如此,在涉及妇女解放的诸多问题上林纾与五四新文化派之间均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明克,澎湃     
4个年轻人,没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却凭着响亮的嗓音、满身的活力、不羁的言行。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奇迹。他们就是The Sex Pistols,短暂的存在,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正是他们推动了朋克运动的全面兴起。  相似文献   

13.
威拉·凯瑟的短篇《瓦伦丁叔叔》堪称一部女性主义的解构之作。女性从传统父权社会的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施暴者;男权表征系统中那个温柔的缪斯和美丽的天使一夜之间成长为新世纪发展和进步的代言人。作家打破和颠覆不平等的性别规范,尤其是婚姻中的传统角色定位,并非是为女性张目或为新的性别革命摇唇鼓舌,而是通过揭露又一场两性对抗的性别暴政,警醒人们突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跳出传统女性主义的窠臼,将观照视野投向整个人类和地球的命运,投向人的生存本质。  相似文献   

14.
林译小说序跋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林译小说序跋继承并发扬中国爱国主义传统;抵制专制主义,提倡民主政体,向往法制社会;高度重视传统的孝文化;强调传统史传文化;强调中国传统诗学。总之,林译小说作为西方小说,其序跋充满了西方文化语境;同时,林译小说作为翻译小说,其序跋又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闽籍翻译家林纾、林语堂分别以文化及文明的“引入者”和“输出者”两种不同的角色,致力于他们所处年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民族危难的时代背景催生了林纾的翻译救国思想动机,旅居国外的林语堂精通中西文化,形成向西方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和古老智慧的译创思想。由于翻译思想迥异,他们在文化输入与输出、醒民救亡与性灵闲适选题、归化意译与异化美译策略方面存在差异,但林译小说和林语堂译创的英文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内容不但与目的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而且满足目标读者的期待,因而在译入语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目的语社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卑下的。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喜福会》与《灶神之妻》中母亲形象进行解读,说明男权社会是造成女性次等地位的原因,揭露中国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的觉醒与反抗,说明女性只有谋求自身的解放,才能达到男女之平等。  相似文献   

17.
排除社会政治和传统伦理道德因素以外,林黛玉的性格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借鉴林黛玉的性格缺陷,提出要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大学生情感素质,首先应从家庭入手,其次是学校和社会,最后是学生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8.
舒静 《海外英语》2014,(12):178-179
Wili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portrayed two female images in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Vanity Fair: Amelia Sedley and Becky Sharp. Through analyzing the minor status and role of women in the patriarchy society, the feminism represented by Becky who actively tried to change her life and the mild and the kind-hearted traditional female image represented by Amelia,the paper reveals the social status and role of women in the patriarchy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西方女权主义的性别思考、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归属、女性文化抒写的激进意识、女性人生修养的专门指导等国内女性研究的四种走向,来分析当下女性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据此对女性文化进行实践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女勇士》反映了几个华人女性向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表现了她们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勇士”的形象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