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玮 《班主任》2009,(9):12-15
凭着激情当上班主任 1996年我从复旦大学毕业,偶然认识了上海市建平中学的校长冯恩洪,他那时是名震全国的教育改革家,有着十足的人格魅力。应该说,如果不是他,我不会到一所中学做老师,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拿到了精算师证书,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我有机会完成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次“教育之旅”:在铁岭、沈阳.盘锦、上海、南京.北京六个城市,先后考察了十几所中小学,拜访了当今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几位教育家,他(她)们是:傅东缨、魏书生、顾泠玩、刘京海、冯恩洪、周弘、李圣珍、霍懋征(以拜访时间先后为序),他(她)们的思想、学识、人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真的是“高山仰止”啊!  相似文献   

3.
建平中学冯校长的回答个春4月16日这天,是广西教育学会与区教科所联合举办的实施素质教育讲习班进人高潮的一天,广西教育学院大礼堂内挤得满满的,礼堂外面还坐着站着许多听众,他们正在聆听着上海市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的学术报告,上下午六个多小时的报告,他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选择一个领先时代的决策──关于“跨世纪教育工程”的思考冯恩洪(上海建平中学)这几年,建平的改革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人民教育》发表的反映建平改革的长篇通讯“跨世纪教育工程”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亚洲高效能学校国际讨论会在建平中学举行;中央儿童电影制片厂...  相似文献   

5.
在冯恩洪关于“明天的教育”的理论思想框架中,学生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与构件。教育因学生而产生,因学生而存在。如何认识看待学生,是一系列教育观念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在冯恩洪近三十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最关心的是德育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很不协调。冯恩洪校长说,我最关。C的是在当前传统的伦理型价值观为多元化的价值观,特别是功利型的价值观所取代的情况下,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能不能重新找到它们的一致性,找到它们的结合声、。他认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海市第一位中学德育特级教师,43岁的冯恩洪,这3年来在他的研究领域里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说,10年前,冯恩洪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研究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教育经验,是他德育研究的第一个台阶; 如果说,5年前,冯恩洪第一次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培光中学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后,致力于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中学德育工作的序列,是他德育研究的第二个台阶; 那么,3年前,当他受命出任建平中学校长的第一天起,冯恩洪就开始了他德育研究的第三个台阶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给人擦车用牙签挑缝 我当年的梦想是作一个武术指导,因为我觉得他很威风。要做一个武术指导就要先懂得镜头,我做了两年拿镜头的人,扛了两年镜头。那时候电影圈武行有一个很有名的人,他地位很高,有许多小弟、跟班,我也混在中间,算是小弟的小弟。为了能让他注意到我,当我知道他来片场铁定要经过哪些地方时,我就每天都站在那里,在他面前露一脸,让他看见我,后来有一天他终于停下车问了我一句:“你是跟我的吗?”我说是。  相似文献   

9.
崔建斌 《师道》2012,(7):18-19
郑立平老师曾经说过:"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究竟能走多远,不仅要看自己的执着,还要看和什么人一起同行。"2010年末,我在博客里邂逅并结识了郑立平老师(追梦书生)。是他,让我与昨天告别;是他,让我走进心语(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是他,让我走进《心语月刊》,开始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梦之路。  相似文献   

10.
崔建斌 《师道》2012,(Z1):18-19
郑立平老师曾经说过:"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究竟能走多远,不仅要看自己的执着,还要看和什么人一起同行。"2010年末,我在博客里邂逅并结识了郑立平老师(追梦书生)。是他,让我与昨天告别;是他,让我走进心语(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是他,让我走进《心语月刊》,开始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梦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的生日快到了,我希望在吹灭生日蜡烛的肘候能许下一个特别的愿望。我来到了公园,看到坐在长椅上的一名乞丐,正在观赏着池塘边的两只鸽子,他那惬意的模样和脸上的微笑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也想通过和他谈话,让自己为所拥有的一切感到骄傲,因为我是一个什么都不缺的人,我的工作可以让我赚很多钱。于是,我走到他身边坐了下来,我问他:“先生,您会在生日那天许什么愿望呢?”我以为他会说想要钱,那样的话,我会把身上的钱给他,做做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忠告     
我在高中至大学的7年间,每个夏天都在家乡的克洛河畔当救生员,在那里消夏的人事业上大都颇有成就。他们常说让我大学毕业后去找他们,他们确信能在我毕业后帮我找份工作。1929年爆发了经济危机,接踵而至的是大萧条,那些曾答应过帮我的人现在也都自身难保了,不过,尽管如此,有位在那儿避暑的先生还是问起了我毕业后的打算,他说如果我想干的工作正好在他能帮忙的范围之内,他确信能给我找到一份工作。在这位先生的再三敦促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告诉他我想当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  相似文献   

13.
父亲年轻的时候,威严和爱管闲事让他出了名,谁家吵架拌嘴,他比看热闹的跑得还快,渐渐地,就有人主动请他去调解,但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父亲年龄渐增时,他的两个孩子也让他出了名。每每有人向他问起“你们家的两个孩子是怎么教育的”,他脸上的皱纹都会在瞬间拧成一朵花。  相似文献   

14.
大抵说来,北人胸襟开阔,质朴自信,坚强刚毅中带几分粗犷豪放。至于我辈生息的朔漠之地,自古及今更是盛产豪放粗犷之士。南人心地婉曲,精明圆通,虽不乏轻锐之气,却难见粗犷豪放。余秋雨的名篇《上海人》,将典型的南人———上海人的性格分析得纤毫毕现,鞭辟入里,可就是轧不出一个“粗犷豪放”来。然而,在见识了上海建平(集团)总校校长冯恩洪先生的豪放后,使我对冯恩洪式的上海人(尽管祖籍天津,但从成长、生活、工作的经历来看,应属上海人)有了新的认识。近距离真切地感受冯恩洪先生的豪放是在酒场上。说实在的,工作二十多…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下旬,我的第七张CD将首先在上海发行,而9月3日,我将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二胡音乐会。为此,我满怀兴奋地期待着上海之行。我曾在柏林音乐厅、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等著名音乐厅演奏过,但没有一次让我如此激动。不仅因为我是出生在上海的中国人,更因为我的祖国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大。正是因为如此,我所属的日本(木尾)本音乐事务所和JVC  相似文献   

16.
除夕,钱志军按惯例给我发来了祝福短信。他是我2004届的学生,这一届的学生就他还一直跟我保持着联系。他经常说,没有我的教育,就没有他的今天。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认为我的那次教育,让他彻底改变了,他后来才能考上大学。但随着教育经历的增多和思考的深人,我却没有那么确信了。  相似文献   

17.
茶道人生     
一个饱经俗世沧桑的人在少林寺向住持叩拜,说世间其他地方再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明净方丈并没有答应他,而是让他在这寺院里静居些时日。一段日子过后,这个人又找到方丈,再次诉说自己想出家的愿望。明净大师让他讲讲这些日子里他的心得。“我在这里生活,可以无牵无挂,可以整日以粗茶淡饭为食,以鸟语花香为伴,只有这样我才能安下心来。大师,我是个注定不能在那些庸人群中生活的人。”方丈把他让进了屋里,命小和尚上茶,随即又让他讲讲自己以前的生活。那人便开始向方丈诉苦。他是个从穷乡僻壤里走出来的人,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后,看到什么都觉得…  相似文献   

18.
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方略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方略教育理事长、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提出的教育理念。以此为目标,方略教育机构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体系,汇聚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开设贴近教师、校长实际的培训专题,创立满足持续发展需要的混合型培训模式。近年来,方略教育机构由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黄静华等全国德育工作领域声誉卓著的专家、名师领衔,与上海、山东、江西、海南等地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发表培训班部分学员之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微笑的人生     
假期无事,我自驾车到沙坡头游玩。路过碱碱湖村时,遇到了久违了的刘老师。刘老师还是微笑着向我伸出了双手,我赶忙迎了上去,和他紧紧握手。刘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他身材矮小,微胖,脸色红润,总是微笑着,给人以慈祥的感觉。人们常说,面如其人,他真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实人。我的家乡在黄河边上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风景优美,长着几百棵百年以上的古梨树,但交通不便,要走三十几里山路才能坐上火车或汽车进城。从我记事起,从没有外面的人到村里任教,村里的孩子都由村里有点文化的民办老师教,刘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尴尬人生     
史峰 《教师博览》2006,(7):36-36
一、反面教材 我终于在学校里有了房子,——只一间。虽然是一间房子,但我也很珍惜,因为是免费的。在这之前,我一直租住学校周边的民房,除了要交不菲的房租外,最大的问题是安全——祖房子住了一年,让人撬了两次锁。这一间房子里只摆得下一张床,一个饭桌,几把小椅子,真是太小了,并且天阴时,满屋子起潮,散着让人不爽的霉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