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目编撰成就斐然。论文从图书典藏、版本学和单书目录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背号。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至清代时期逐一剖析古代官修目录演变轨迹,其间呈现的义例、著录、分类方法等将对其他目录形式发展与完善起到重要参考价值,指出我国古代由政府主持的官修目录对于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阮孝绪《七录·序》是我国现在最早的目录学理论文篇,它明确将目录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目录发生、发展的历史流变,并在《七录》中设立簿录类,成为我国书目之书目的最早见存。《七录·序》以著录和分类为研究重点,在著录上强调书目要通记有无,著录图书存佚,讨论图书聚散;在分类上重视责实立名,要求根据文献发展的具体状况决定目录的体系,认为图画之篇,宜从所图为部等等,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无不启迪后世而导夫先路。但是,《七录·序》对书目的提要和序言几乎没有任何讨论,因而虽有荜路蓝缕之功,却遗未臻完备之憾。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目录学开始走向兴旺的时期。其时官修书目成就斐然,私藏书目迅速发展,史志书目勃兴,专科书目盛行,目录学理论开始走向系统化。元代目录学发展相对较慢,但在较短时间里也为我们留下了诸如《文献通考经籍考》、《录鬼簿》及《宋史艺文志》等经典书目著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05-111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系列著作,标志着我国经学史上"四书"名称的确立和"四书学"体系的形成.随着"四书学"著作的日趋繁盛,基于实际需要,《文渊阁书目》创设了新的图书门类"四书类",集中著录该类典籍.此后,明清官私目录大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四书类"及其相关类目,并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四书类"成为传统分类体系中"经部"的重要类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古代书目类目增省的"文献保证"原则以及"与知识发展相同步"原则.  相似文献   

7.
何明星 《出版广角》2014,(15):14-17
正文章以世界图书馆收藏《先秦魏晋南北朝诗》的馆藏数据为依据,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大家逯钦立先生学术成就的世界影响。这种基于学术成果传播范围的学人评价为中国学术的世界影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大家逯钦立先生,以先秦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汉诗研究、陶渊明研究、汉乐府研究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享有大名。尤其是他以一人之力,从1939年至1966年,历经27年  相似文献   

8.
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学贯中西,在中国史、日本史、亚洲史、敦煌学及中外关系史诸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尤其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用功颇深。本书为周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方面文章的选集,按照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排。除收录专题论文外,还从先生所著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撷取论及该时期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辑为《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零拾》等。  相似文献   

9.
赋史研究的新开拓──评《魏晋南北朝赋史》章沧授《魏晋南北朝赋史》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程章灿先生的博士论文;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正式出版。这部学术著作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赋学断代史研究的空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详细地将魏晋南北朝辞赋发展的面貌,展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开始出版了。中国的政府藏书加以编目,自汉朝就开始了,世传刘向的《七略》,就是汉政府藏书的目录。不过当时不是线装书,也不是手抄的卷子,而是竹木简册。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大体上就是以《七略》为基础而成的。这类书目,魏晋时期叫《中经》,东晋六期叫《四部目录》或《四部书目》,唐朝叫《群书四录》  相似文献   

11.
杨娜 《今传媒》2016,(7):154-155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文环境经历了巨大变革,绘画艺术作为其中的主流得到了大族赞助发展条件优渥,《洛神赋图》这一伟大画卷正是诞生于此时.画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巧妙地将曹植的《洛神赋》中华丽的辞藻,以长卷的形式表现为诸种美感要素融为一体的具体形象.通过对《洛神赋》与《洛神赋图》的分析入手,欲窥见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人物画的时代发展情况的冰山一角,思考这种模式对中国故事画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价值与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姜剑云教授的《太康文学研究》于2003年6月面世,可谓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快事。20世纪以前,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上不是古典文学研究的重心。20世纪以来,一批造诣极高的学者如梁启超、刘师培、鲁迅、陈寅恪等加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行列,随后一度出现建安文学研究、陶渊明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诗品》研究等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异质交流与目录学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明代、近代文化的异质交流与我国目录活动与目录学的嬗变及我国帐薄派目录活动与目录学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农书是中国传统农学的载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继续发展并臻于成熟,黄河流域旱地精耕细作体系基本形成,反映到农书的编辑活动发展上就是以《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大量涌现。本文从编辑学的角度,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书的编辑实践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梳理出该时期中国古代农书编辑实践活动的整体概貌。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录学史在清代的沿革变化.《楹书隅录》是晚清私家书目的代表作之一,与《总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二)史学、地理学两汉时期,史学取得了重要成就。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部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原名《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大约东汉以后才有《史记》之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记  相似文献   

17.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巷》是聂石樵先生继《先秦卷》、《两汉卷》之后的又一力作,三卷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唐前文学史。本书因是续作,其编写体例和写作思想与先秦两汉部分是一致的,即“遵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修史原则”,力求辨伪存真、提出己见,溯本求源、梳理脉络,以史证诗、知人论世,品评文学、臧否人物,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全貌。全书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新的史学体例。迄今为止,文学史的编写有两种思路:其一,也即传统的方式是“以时间为序,以作家为中心”,辅之以作品,证之以…  相似文献   

18.
在建国以后的书目工作中,古籍编目算是颇具成就的领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以及一大批馆藏和地区联合善本书目录,无论在收罗宏富、著录准确和序列科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牒是以家族发展为背景、记录氏族世系发展的图册,起源于夏朝,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的谱牒著作,连同已亡佚的计算在内,共有50余部,近1300卷。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中国目录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初期陈骥编撰的《中兴馆阁书目》,是宋代最重要的官修目录之一。这部书目对于后来的多种官私藏书目录和史志目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却在历史更迭中散佚流失,此后人们只能从其他古书中辗转引用。本文对《中兴馆阁书目》的成书与流传做了详实的考证,力求展现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