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数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商品价格、身高等各种信息上都有体现,在课堂上倾向于把小数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但是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上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根据小学数学编排的顺序和小学生逻辑思维特点,小数认识的教学应当与分数的认识相结合,从分数出发探索小数,方能理解小数的意义。本文从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分析出发,结合实际教学设计,整理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小数的意义教学教法。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小数的认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联系生活中具体的量,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再认识"即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小数的概念。所以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我们应尊重、利用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及数学经验,以任务驱动为辅助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质,形成小数概念。  相似文献   

3.
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学习统称为数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应该回到数的源头,帮助学生体会学习小数的必要性,沟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明确小数产生的意义及小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小数与整数、分数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应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本质内涵,剖析小数与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变式应用等方式建立小数与十进制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付红梅 《湖南教育》2000,(14):58-59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括小数的产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等四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整数、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它的教学 ,既能为学生在本册深入学习小数的系统知识奠定良好而必要的基础 ,又能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沟通与分数、整数在概念、性质、数位、计算等方面的联系提供前导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 ,可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通过概括训练…  相似文献   

6.
【课前思考】《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认识小数概念的起始课。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把小数的认识安排在两个学段,第一次出现在三年级,借助具体的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第二次出现在四年级,通过计数单位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基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基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元、角、分与小数”和“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及其应用的范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胡老师借助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来和大家谈一谈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小数和分数.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无论您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相认这都会对您的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教材"小数的意义"学习中,有这样一段话"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由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有些教师都认为,小数仅仅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对小数的本质意义缺乏深刻认识。笔者在学习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数学习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小学阶段两次学习小数所承载的不同任务,分析了分数在小数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小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利用有效学习模型,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凸显小数本质,使学生实现对小数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1.
分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是“数的认识”的重要主题,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初步认识与再认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再认识后才能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分析初步认识和再认识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不同的认识策略,初步建立认识观。  相似文献   

12.
正"认识一位小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认识小数的起始课。教材结合长度单位和商品价格,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初步感知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贯穿全课的主线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体验一位小数的本质内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小数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教材将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将小数认识与人民币(元、角、分)和长度(米、分米、厘米)等常见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在本课中学生将脱离具体情境从更高层次理解小数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次尝试,引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能从"形式模仿"走向"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0~3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初步体会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联系,能用小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能力,发...  相似文献   

16.
“小数的意义”一课编排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通过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了小数;另外小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孩子们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作为一节概念课,本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挖掘概念本质,让孩子们亲历知识的完整构建过程,成为笔者执教“小数的意义”一直试图突破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背景思考在五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以及应用意义来分析解释相关问题时,我们发现学生对小数与分数的具体联系比较陌生,常常需要教师提醒才能有效迁移。小数和分数之间看似简单的联系,为什么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怎样使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是对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加减法"前的铺垫。通过分析学生在小数加减法的典型错例,教师在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利用"联系实际""先估后算"等策略,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小数意义联系起来教学,有效消除了学生在小数加减法中的"牛皮癣",为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19.
小学学习“小数”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二是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三年级的老师经常抱怨:“小数的初步认识”不知道怎么上,上得太深。怕上成“小数的意义”,上得太浅又感觉即使不学习学生也知道“3.25元表示3元2角5分,或者3元2角5分可以写成3.25元”。  相似文献   

20.
课前思考"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小数"作为计数历史上重要而关键的一环,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其相关知识在数的认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就要知道小数的本源到底在哪儿。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小数"既有整数的形式,又有分数的内涵"。从数学本质来看,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但就数的表现形式看,小数与整数又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