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暗红和艳红两种红色的卡纸,剪出3cm大小的“血滴”若干,将暗红的“血滴”摆成如图1甲所示的滴流的状态,用宽胶带纸在两面将它们粘贴固定制成静脉出血模型;将艳红的“血滴”摆成如图1乙所示的喷射的状态,再用宽胶带纸在两面将它们粘贴固定制成动脉出血模型。  相似文献   

2.
1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模型 1.1制作方法选取暗红和艳红两种红色的卡纸,剪出3cm大小的“血滴”若干,将暗红的“血滴”摆成如图1甲所示的滴流的状态,用宽胶带纸在两面将它们粘贴固定制成静脉出血模型;将鲜红的“血滴”摆成如图1乙所示的喷射的状态,再用宽胶带纸在两面将它们粘贴固定制成动脉出血模型。  相似文献   

3.
妈咪即时贴     
第一次受伤晚上,点点在外公外婆房间里愉快地玩耍着,他爸爸和舅舅在书房里上网,我在屋里屋外忙活,这个夜晚和以往一样温馨。突然,我老妈叫我:“倩,快来看看,我怎么身上都是血呀?”我赶紧跑了过去,在妈妈身上找了一圈,然后把点点上下查看。这个时候爸爸又叫:“啊,连梳妆台和书柜上也有血,啊,地上都是血滴……”  相似文献   

4.
许亚 《初中生辅导》2014,(10):39-40
王维有一首诗这样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传说中,有一位妇女日夜思念自己远在边塞打仗的丈夫,祈望丈夫能平安归来,常倚于大树下哭泣。她的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竟然是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相似文献   

5.
张志民的诗歌创作始终与政治结缘。如果把张志民在新时期提出的“诗魂=血滴”说看成是政治诗人对诗的相知,那么张志民诗歌创作的坎坎坷坷,就简直是政治与诗的“苦恋”了。张志民的挫折和成功说明:诗,不能脱离政治,但政治,就其核心而言乃是人民的心声;诗,不能脱离生活,但生活,唯有被正确认识才能被正确反映。人民的心声,需要用“我”的心灵去感受,这里断不可缺少真诚;生活的真实,需要用“我”的思想去认识,这里断不可缺少真知。因此,写诗,对无产阶级的政治诗人来说,也同样是自我身心的全部投入,是自我生命的灼灼燃烧  相似文献   

6.
水意象与海子的诗国理想之间存在若密切联系。“海子”的笔名包含诗人以“海之王子”身份坚持抒情化创作道路、建立纯净诗歌王国理想的涵义:海水、河水、湖水、雨水、泪水、血滴等各种水意象,或隐或显地象征着海子毕其一生所坚持的“诗国理想”。  相似文献   

7.
痴鸟     
诗人是一种痴鸟,他把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题记  相似文献   

8.
校园短笛     
信卢生利箭疾飞而来射进洁白的心房伤口永远无法愈合血液嬗变成一块伤疤哪要多久才能蜕落为什么又要把利箭抽出抽出我的红心血滴闪着寒光痛得我逃进地狱  相似文献   

9.
岁月在喧嚣中叫着过去,不经意间在心里刻下了道道伤痕,一滴一滴的血滴汇成爱河,汹涌澎湃。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语文11册《小英雄雨来》,讲的是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文中,作者四次写到“书”:第一次写雨来“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第二次,写雨来跟老师学习识字课本中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三次写雨来认真读书,“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第四次写雨来“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当学生根据课后思考题进行自学、讨论,基本理解课文大意后,我们引导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四次写“书”展开讨论、分析:四次“书”的描写各表示什么意思?(重点理解第四次“书”的描写。一是前后照应,第四次描写是前  相似文献   

11.
我曾应一家小学生报刊社之约,为小学生撰写了一篇阅读辅导文稿,题为《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初稿全文如下;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呢?我以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会.一、从妲布的买画、织锦以及壮锦的失而复得来体会.壮锦是壮族民间的手工艺品.故事中的这幅壮锦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实际上是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形象化体现.妲布从圩上买了一张“五彩的画”,并说“我要是不能住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会闷死的”,表现了她盼望幸福生活的急切心情.她决心把这张画织在锦上.她不分日夜地织,“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滴在锦上”,“眼血滴在锦上”,一直织了三年.这就表明妲布是在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创造幸福生活.壮锦不见了,妲布“昏倒在大门外”,“病得瘦瘦的”,“身体瘦得像干柴捧”,这说明妲布失去了幸福内心是多么痛苦!最后壮锦失而复得,壮锦上织的东西变成了真的.这说明,只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幸福的生活,表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战胜贫穷,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手指头微微抽搐,红色的血滴落。是她掐了我,那时,我心里正想着报复她:就故意气她,说她生活在阴影下,说她爸她妈离了婚。到后来才知道,她爸妈早已离了婚。  相似文献   

13.
岁月在喧嚣地叫着过往,不经意间在心里刻下道道伤痕,一滴一滴的血滴汇成爱河,汹涌澎湃。 小时候,你说你不爱我,因为我是女孩。  相似文献   

14.
理论建设很多优秀的童话都会出现杀人、死亡、打斗、伤害、诡异等成人看来较“残酷”的内容,比如《白雪公主》的继母王后居然要猎人杀掉白雪公主并取她的心来见自己,《灰姑娘》中灰姑娘的继母姐妹削足以试水晶鞋,《爱丽斯漫游奇境》中的纸牌王后动不动就喊着要杀头,《海的女儿》中解救海的女儿的惟一方法竟是让王子的血滴到她脚上……童话里的这些“残酷”叙事情节对儿童阅读有负面影响吗?本文试图从儿童阅读心理和童话叙事功能的角度解释“残酷”叙事与幼儿阅读的关系。一、儿童对“残酷”叙事的想像与阅读———具象化与互文本性儿童阅读…  相似文献   

15.
立志:是个逗号,它只有与奋斗连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号。追求:是个破折号,它在人生的旅途上无限延伸,是立志奋斗者的生命线。希望:是一个引号,当你失望时,它常提醒你,“朋友,我在这里。”奋斗:是一个感叹号,它是由追求者的血滴与汗珠凝结而成的。劳动:是一个书名号,每一个人都要用体力或脑力劳动去书写自己的历史。知识:是一个问号,它永远在求知者耳畔询问:“你懂得了一切奥秘吗?”转折:是一个分号,转折以前属于历史,转折以后属于自己。休息:是一个顿号,倘若取消它,人生这篇长文章就无法读下去。骄傲:是一个句号,它意味着在人生路上…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一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生活中 ,新词语的出现如雨后春笋一般 ,如把上网叫“上线” ,把网络简称为“COM” ,称 2 1世纪为“2 1CN” ,将大财团首席执行官称“CEO” ,将社会各层面领导人的聚会叫“蜂会” ,把工商管理硕士简称为“MBA” ;在校内也有很多新的词语出现 ,如形容时髦者为“酷毙了”、“帅呆了”等 ,把解决问题叫“摆平” ,把做完作业叫“搞掂” ,把追星现象称为“哈日”、“哈韩” ,年轻人把自己称为“新新人类” ;前几年的“擂肥” ,如今变成了“黑钱”。“上条”、“片子”、“找歪”、“老大”一些黑话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主语在现代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考察“把”字句主语以及“把”字句主语移位获得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把”字句与其它句式的交换关系,加深了我们对“把”的语法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夏天,在青岛的一所小学里,听到过老师们对错别字的一场争论: 甲:您看到了吗?黄海饭店前面马路旁的广告“一 见钟情 长相厮守”,不光写了繁体字,而且 把“钟”写成繁体“钟表”的“鐘”,把 “厮”写成“思想”的“思”。 乙:是啊,错别字的确不少。还有的把“餐馆”写 成“舘”,把“商标”写成“商標”,把 “笼屉”写成“笼屜”。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学生作文中方言使用非常普遍。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写童年生活的作文,全班五十多个学生,竟有十几个使用了方言。如把“(玻璃渣)划破了脚”写成“瓦了脚”,把“天黑了”写成“煞黑打”,把“鸡跟在身后啄我”写成“鸡跟在身后堪我”,把“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