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长可不可以“打孩子”?“打孩子”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家长、教育家、思想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反对家长打孩子的观点。但是,“打孩子”却像一个痼疾,久久未能在中国家庭中绝迹。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认真地探讨一番。家长打孩子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有的人公开主张家长可以“打孩子”。不仅中国古人主张打孩子,就是外国人也是如此。比如,在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听见家长这样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这句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观点。从家长的心态来考虑,这样的教育不无道理,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以为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委  相似文献   

3.
有些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小时候挨过父母的打,现在打自己的孩子不算过分。还有些家长十分宠爱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正确都极具耐心、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说也听不懂,打也没有用。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是有个性、有尊严、有其发展特点的个体,家长应该尊重儿童,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确实非常难。孩子2~3岁时,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难免会出点事。譬如,我儿子曾经对家用电器很感兴趣,经常想去玩电源插头。我对他说:“电是非  相似文献   

4.
打,还是不打     
打,还是不打!作为一个问题,必须作出毫不含糊的回答。我认为不能打,打孩子简直该剥夺他做家长的权利。天下父母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那些打骂孩子的家长同样也很爱孩子,他们之所以对孩子施暴,并不是为了个人的满足(虐待狂除外),也不是为了确立自己对孩子的无限权力,而是为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或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意愿。经常打孩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4日《武汉晚报》讯年轻一代的父母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却给了父母打孩子以理论支持。 王涛博士应邀来汉做“爱与规矩”的亲子教育讲座。讲座前,王涛博士现场做的调查发现,在场大部分家长都挨过父母的打,但对于自己的小孩做错事是否也需挨打,家长们有些困惑,打过孩子的父母则颇感内疚。  相似文献   

6.
打孩子是世界性的,没听说过哪个国家的孩子不挨打。我们中国,由于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打孩子似乎更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那“棒打出孝子”之类的古老俗语,为盛怒之下的家长提供了打的借口,也给打罢后悔的人提供了自解自劝、平衡心理的理由。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如今,大多数年轻父母都认识到打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不打孩子不等于不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7.
家长可不可以“打孩子”?“打孩子”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家长,教育家,部很关心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小巫 《母婴世界》2010,(9):76-77
我们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在盛怒之下往往管不好自己的巴掌,把怒气释放在宝宝的小屁股上。让我们看看小巫怎样看待打孩子这件事,也许家长们会从中学会——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武力去控制小孩。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口头上主张用“打”来教育孩子的人为数不多了,然而日常生活中家长打孩子的事却时有发生。这中间有没有封建家长制的思想残余在作祟?街坊孩子调皮气人,有人慨叹:“就欠给他一巴掌!”孩子在幼儿园打闹,有的教师说气话:“如是我的孩子我就揍他一顿!”当然也不会真的去打。而对待自家的孩子则不同,  相似文献   

10.
报刊书籍总是宣传不要打孩子,可事实上呢?打孩子的事情丝毫不减。我是一位中学教师,且不说我所任教的中学生中没有一个没挨过大人的打,也不谈我所调查的家长中没有一个没动手打过孩子,就是我所接触的教师中,没打过自己孩子的“教师家长”,也是凤毛麟角。于是我想,与其总宣传不实际的事,倒不咖宣传可行的事!  相似文献   

11.
从人体科学的角度讲,打孩子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有的家长喜欢用巴掌打孩子的后背,孰不知,人的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在后背的脊椎骨中。打孩子的后脑或后背,都会因猛击、强压和震动造成其中的某些神经受损。而有时这种神经损伤又不易马上发现。当发现时,可能已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有的家长认为小孩的屁股肉厚不怕打,但坐骨神经却正在屁股部位上,被重打受损后,后果也不堪设想。还有家长习惯拧孩子的脸蛋和耳朵,其实脸部有敏感的三叉神经,一旦受到损害,会造成五官变形。小孩子的耳朵神经末梢反应非常敏锐,拧耳朵用力过大、过猛,会损伤…  相似文献   

12.
木子 《家教指南》2004,(1):14-15
背景: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终身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家长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在城市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家长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现实: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打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  相似文献   

13.
天气变热,孩子越穿越少,磕磕碰碰时有发生。一旦孩子受了外伤,家长往往比较纠结,不知道是否要打破伤风针。专家指出,10岁以内按计划接种过百白破疫苗的孩子,如果伤口浅,不一定都要打破伤风针。破伤风杆菌在泥土、木屑和铁锈中广泛存在,感染伤口而发病,死亡率较高。不过,10岁以内按计划接种过百白破疫苗的孩子,如果  相似文献   

14.
黄军 《今日教育》2006,(4):47-47
2005年2月,四川省成都市一位母亲因殴打孩子不慎,导致孩子死亡而担上刑事责任。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家长在“武力’’教育孩子时,往往因情绪激动而怒不择物,抓着啥打啥,致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残废,甚至生命危险。以下常见伤害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我在儿童心理学这个领域里工作了50多个年头。在工作中我经常接到家长关于孩子行为问题的来电、来信、来访咨询,也在几家网站、报刊发表过一些对于儿童不良行为的“药方”。可以说,我和家长是息息相通的。统计一下,数百个家长的问题,约有十分之一是关于打孩子的,主要情况有这么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邀集一些家长和孩子,专门探讨教育孩子该不该“打”的问题,结果是各执一词,不了了之。我的看法是:打是一种教育方式,但要运用得当。  相似文献   

17.
孩子打防疫针家长应注意什么文/张晓明每一个健康孩子打完防疫针(又称预防注射或预防接种)后,除了会产生免疫力外,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孩子打防疫针,家长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打针前后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要避免饥饿,不要进食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身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各大网站育儿论坛的搜索,编者发现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时可以打。 1.年幼的孩子做一些危险动作时,可以通过“打”来强化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教师向家长诉说孩子最近表现较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作业……家长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连忙把孩子叫过来,对孩子又是训斥又是狠打,老师阻止,家长却越打越上瘾,最后在家长的逼迫下,孩子“红”着脸,向老师保证再也不这样……可打过以后,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20.
一些孩子在淘气、不听话时,气愤至极的家长往往顺手打孩子的脑袋或踢打孩子的背后。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人的中枢神经分布在头部和后背的脊椎骨中,这样分布,其本身就具有何护性。打孩子的脑顶、后脑和背部,由于局部压强和震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