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夏侯湛是西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从夏侯湛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文来看,儒家思想是他的主导思想,同时魏晋时期流行的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对夏侯湛的影响也很深刻。  相似文献   

2.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相似文献   

3.
西晋一代,夏侯湛以才华出众称誉一时,声名仅亚于潘岳。当他仕途受挫时即优游山林、雍容文学,对文学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与创新。本文试从其赋的题材、情感表达方式、形式上的改变,分析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左思以<三都赋>扬名于西晋文坛,是西晋时期重要的辞赋作家.他提出了"求真尚实"的辞赋观念,在西晋赋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有关他的辞赋观产生的原因问题,本文认为左思是为了迎合时代的心理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提出的辞赋观;此外还与他的个性思想性格及当时文人的辞赋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西晋灭亡至南北朝始建这段历史,南方为东晋,北方则称为五胡十六国。但事实上当时的政权不只十六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也并非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北方古老的民族——丁零在汉魏西晋时期不断内迁,十六国时期活跃在中原地区的历史舞台上,建立了翟魏政权,北朝前期为反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的匈奴,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力量大为削弱。但是,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西晋王朝的日益腐败,匈奴人的不断内迁,给匈奴的再次兴起创造了条件。西晋后,匈奴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作家。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晋宋易代的动乱时代。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自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地主割据纷争的局面,进入了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在南方,则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  相似文献   

8.
洛阳地区魏晋墓中的随葬品,曹魏至西晋早期,其种类、风格多继承东汉末期的特点,如保留了大量的动物俑;西晋中期以后,种类增多,开始出现武士俑,风格上吸收了周边文化的影响;西晋晚期,随葬品制作粗糙,种类减少。而透过随葬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了解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社会风情。张华是西晋时期的名士,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世说新语》有关张华的条目进行分析,指出在魏晋时期人物的品评标准发生了变化;学术从经学流变到玄学;士人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士庶矛盾中掺杂着南北矛盾。  相似文献   

10.
夏侯湛在《张平子碑》中对张衡的生平和赋作进行了总体的评价,认为其赋作"英英乎有其味与",第一次将"味"这一概念引入到论赋的体系中,不仅开启了以"味"论赋的先河,而且对后世文艺评论中引入"味"的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夏侯湛以"味"论赋的提出,是从对张衡赋作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他对赋作"味"的追求也贯穿于咏物赋的创作过程中。中国的"味"论研究由来已久,夏侯湛对赋作"味"的评价对后世以"味"论赋和以"味"论诗等提供了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晋时代,原属吴国疆域内的广陵人被认为是南人。然后,由于西晋末的华北动乱,广陵一带地域社会的状况随之一变。受此影响,广陵人高崧也移居到都城建康,成为了侨民。本文在立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近年发现的高崧墓等的考古学成果,分析西晋末至东晋时期高崧家族的经历及广陵一带地域社会的状况,探究高崧其人及其本贯"广陵"在当时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直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 ,淮北数经战乱和军事割据之难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曹魏、西晋屯田的推行和北魏均田制、三长制的实施 ,对于淮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农业经济为例 ,分析了当时淮北经济恢复与发展的状况 ,进而说明社会安定与否与经济盛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文学历史的自觉认识,在这种自觉认识上,对过去作家群和众多的作品在文学史的流变中加以比较研究,给予他们各种不同的与之相适合的位置。这就是所谓对文学史的考察。与以魏建安时期作为自己文学理念时代的刘勰与钟嵘不同的是,沈约以西晋太康时期为自己诗史理想时代。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沈约论述了东晋以降至刘宋时期的诗史论,给刘勰、钟嵘、裴子野、萧子显的诗史论以决定性的影响。可见,沈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始确立文学史的自觉,其意义十分深远。在西晋太康时期,即潘岳、陆机等文学的辞采和音调中,发现了与至今还保留古风的建安文学不同的特点,揭开了六朝新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全晋文》中西晋"议"类文中90%是关于"礼"的,《王昌前母服议》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晋文》中共录18篇,讨论的是王昌为前母服丧的问题。这场讨论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从中可以看到儒家礼法在西晋的尴尬处境:首先是礼法与现实的冲突;其次是礼法与当时政治观念的冲突;再次是礼法与情理的冲突。礼制在西晋遭遇的困境,表明儒学自身有待建设发展,否则就会丧失其生命力。西晋礼法的困境正是西晋儒学衰微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5.
探讨姓氏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是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发家于西晋时的武威阴氏,凭借武力知名于天下,五胡十六国时期更是频频亮相于政治文化舞台,在当时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追溯武威阴氏渊源,考证其历史人物及作为,总结其家族特征和社会影响,考述了两晋南北朝以及汉唐时期的武威阴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就曹魏政治上的派别,对曹魏政权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变情况,作些分析,以说明这种政治变化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关系、曹魏政权何以转移与西晋以后大族政治何以出现。下分三部分谈。一曹操时期政治上两大派别的出现在曹操底下的官吏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集团存在:一为以汝颍人物为首的世族地主集团;  相似文献   

17.
两令读者对曹操、曹丕的接受更重在作历史和政治方面的评判,即文学的前接受。而对曹植、王粲等人的接受更带有文学接受的特点。西晋与东晋的情况又略有不同。西晋时期更重在接受曹氏的政治主张、治国方略、用人标准。东晋读者着重讨论的是魏武、魏文的重文兴教之举。由于当时北伐之议时有发生,魏武的兵法战略也成为东晋人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协是西晋时期少有的真正隐居的文人,在陶渊明之前,迈出了中国文人回归田园山水的重要一步。本文梳理现存的张协诗文作品及相关其他记载,结合西晋时期的社会背景、西晋文人群体的处境和人格特征,探究张协个人的生命经历,分析他在西晋文人中的独异性,以求深入理解此时期文人的人生选择和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军府为核心的军事行政体制逐步楔入国家行政体制,军事行政关系侵蚀民政,出现以“军”代“民”的情况.在这个巨大的转变过程中,西晋实为关键时期.本文即探讨了西晋时期军府与州府的关系,揭示了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军事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21,(1):59-65
东方朔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时山东人,《汉书》有传,班固称之为"平原厌次人"。西晋夏侯湛撰《东方朔画赞》指出厌次的时代属性和具体地理位置,为后人考证东方朔里籍的当今地望,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画赞》所说的厌次指的是东汉的厌次县,其当今地望是山东省惠民县。东方朔的里籍是山东惠民县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