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企业并购能否实观1+1>2 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或避免并购中的文化冲突。并购双方在并购前必须从解决文化冲突入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文化融合,以及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异质性而产生文化冲突,许多并购企业因忽视文化整合很难实现并购的期望价值.文章主要探讨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内涵及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策略及建议,以期指导我国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实践.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后易产生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行为方式、人事制度等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并购的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成本。必须制订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案,遵循一定的步骤,如成立文化领导小组、分析并购双方的文化特征、选择适当的文化整合方式等,对并购后的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最小化直至化解。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并购成为可能。然而大量名噪一时的国际并购案最终都陷入“70/70现象”的尴尬,以失败收场。基于统计数据的结论论证了文化冲突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从并购双方力量对比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文化冲突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并购企业文化整合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明元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3):62-64,61
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并购企业文化冲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影响,并提出了整合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各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文化差异是造成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并购后所面临的种种文化问题,分析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分析了企业并购时企业文化冲突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整合价值链的企业并购知识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并购协同作用的实现需要对并购双方企业的知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构建企业并购的知识整合价值链,从知识冲突、知识识别、知识转移、知识融合等环节动态研究企业并购中知识整合的管理过程.基于企业并购的知识整合价值链分析了瑞士Ciba—Geigy公司并购美国Alza公司案例中的知识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温州人本集团购并杭州轴承厂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在企业并购实施期间影响并购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一些指导原则,并强调了并购后整合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合和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混合物,它包括组织的价值观、传统,信仰以及处理问题的准则。尽管没有确定意义的概念,但影响力是广泛而深远的。文化整合的成败,则是关系到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Looper和Lybrand(1992)研究了100家并购失败的公司,发现有85%的CEO承认,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的差异是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企业文化的复杂性以及定义的不确定性,给企业文化的整合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定量比较,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出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差异程度、优劣性,从而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296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17个因素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价值创造的决定作用.结果表明:并购企业所有权性质与价值创造显著负相关,即民营企业并购绩效显著优于国有企业;并购双方相对规模、文化距离以及治理因素中的并购目标对抗董事权力指数对海外并购价值创造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并购交易值以及治理因素中的集中度、法律体系等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累计超常收益有显著负面影响.此研究结果对于引导我国企业有效进行海外并购,推动“走出去”战略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邹静兰 《内江科技》2010,31(12):60-60,80
在世界多元化文化共存及交流日益增多的形势下,由于文化干扰引发的交际问题随之增多,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际双方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差异,这些差异在交际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增强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加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文化冲突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由于划分原则和标准的不同,分类会有所不同,其也各有不同。由于财务风险贯穿于国有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因此,本文依据国有企业并购行为的整体程序,将财务风险细分为并购前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并购中期融资支付风险、并购后期财务整合风险。国有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对于并购双方而言,首先是一个融合阶段,涉及方方面面: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等,其中,财务整合更是统领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当目标企业的原有管理水平低下、与并购方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管理能力势差时,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就存在巨大的压力和阻力。根据国有企业并购的性质,本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目标,针对财务组织制度风险和并购后财务实施风险,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温州人本集团购并杭州轴承厂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在企业并购实施期间影响并购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一些指导原则,并强调了并购后整合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合和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企业并购文化整合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两方群体策略的文化整合演化博弈模型,并提出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群体策略发展规律.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企业并购文化整合的SD仿真模型,对比分析各因素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初始策略比例、改变文化成本、改变文化超额效用和抵制文化改变风险对博弈双方的演化策略具有显著影响,制定合适的文化整合方案,需要着重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兼并中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问题很多,显性的员工流动问题及隐性的问题如文化冲突等.为了能够实现预定的兼并目标,企业应该整合两者的人力资源,妥善处理员工流动问题,加强沟通及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国际并购使双方知识员工面临一定的风险,容易引发他们离职或不合作,这对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不利。选取5个代表性案例,基于过程视角,采用扎根理论,识别出双方知识员工在并购的准备、交易和整合阶段可能面临的战略因素、知识特性、文化适应、知识消化、私利追逐以及组织动荡6种风险。研究同时发现,这些风险的根源是不完全理性、信任不足、利益诉求差异、双方企业高层及知识员工可能的短视行为和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并购双方知识员工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不同风险的关键程度所有差异,其中,文化适应、知识特性和战略因素3种风险对并购方知识员工最为关键;对目标方知识员工而言,文化适应、战略因素和组织动荡风险最为关键。企业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案,以实现并购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生产经营环境下,企业并购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并购双方企业的实力和素质,而且更依赖于并购后的企业整合.ERP整合则是企业整合的关键之一.本文基于ERP的组件设计理论,对并购后企业新管理模式的构建、ERP的重构、业务流程重整和会计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并购企业管理模式变迁下的ERP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要想通过技术并购提升探索式创新绩效,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并购双方的技术之间存在新颖的重组机会;(2)并购企业可以有效整合目标企业的技术。技术匹配特征是影响并购后双方技术重组新颖度和整合难度的关键因素。技术邻近在强调双方技术基础在宽泛的领域中相关的同时又允许它们在细分的技术领域中存在差异,因而可在提升技术重组新颖度的同时降低技术整合难度。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2013—2017年完成的253起技术并购事件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并购双方的技术邻近特征通过促进并购企业的内部研发网络重构正向影响其并购后的探索式创新绩效;程度中心势负向调节技术邻近与内部研发网络重构之间的关系;网络聚集系数则增强了程度中心势的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内部研发网络重构的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主导的技术并购中不显著;程度中心势和网络聚集系数的调节效应在成熟企业主导的技术并购中更强。与利用式创新的辨析表明:内部研发网络重构是技术并购双方技术邻近影响并购企业探索式创新的独特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高技术企业并购浪潮下,为有效提升并购效率,提高企业并购收益,引入进化博弈理论,对高技术企业的并购定价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的并购中,主并企业的吸收能力将有效提升其平均期望收益;并购双方向接受策略进化受并购双方谈判破裂发生概率、报价以及目标公司对自身的估值影响;通过进化博弈推导出主并企业报价策略,当主并企业不断学习了解目标公司信息并根据报价策略进行报价时,并购效率和收益将能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