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地的钓友们,提起钓鱼的名人来,不是小西和人就是廖心阳,吕景新等等,对于土生土长的,却知之甚少。但我们的“土造”中,却有一位如今在亚洲的钓鱼界很有了一点名气,已经到了人家指名道姓发函邀请他参加亚洲钓鱼大赛的地步。他就是厦门市钩协主席王者兴。 我与老王先前接触并不多。不久前,承蒙邀请,参加了在同安县五显钓鱼台举办的厦门市首届钓鱼比赛,同老王接触几次,交谈一番,便有了这篇文字。  相似文献   

2.
路安  陈建晖 《垂钓》2007,7(10):43-43
水库没有名牌鱼 小程刚跟远近闻名的钓鱼迷老王学会钓鱼后,便购置了全套高档钓鱼用具和钓鱼服,兴冲;中约老王一起来到水库钓鱼。可是直到傍晚时分,他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而旁边的老王却钓了很多鱼。小程纳闷地问老王:“你用的是普通的钓鱼竿、普通的鱼食,都能钓上来那么多鱼,而我用的是名牌鱼竿、名牌鱼食,穿的是名牌钓鱼服,却为什么钓不上来鱼呢?”老王笑着回答说:“因为这个水库里没有名牌鱼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不是客气     
胡兆喜 《中国钓鱼》2012,(12):91-91
周末这天,我正在家里整理钓具,楼下的老王来访。老王对我说,因为平时喜欢喝两杯,他想跟我学钓鱼,看看能否钓得一盘下酒的菜。  相似文献   

4.
导弹专家     
张孚 《垂钓》2008,8(10):84-85
我认识老王是在20年前,那时他40多岁,矮矮的,胖胖的,戴一副近视眼镜。他看人和钓鱼时看标的神情一样,总是笑嘻嘻地眯着眼睛。  相似文献   

5.
钓友素描     
常去钓场,通过钓鱼,结识了一些朋友,这就是我们通称的“钓友”。钓友们性格不同、身世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在这里,我把他们中间的几位介绍给大家—— “分头”老王 老王是我在渔场认识的。他是一位退休干部,满头银发,留着“三七开”的分头。他钓鱼不急不火,说话不紧不慢,很是幽默。有  相似文献   

6.
钓者老王     
早几年就听说开封有位近80岁的钓者老王,已经钓了60多年的鱼,是个钓鱼高手。我一直想目睹一下他的钓技,只是无缘。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早上4点多我就起了床,想趁早赶到十几里外的一个老地方占个理想钓位。6点多一点,我赶到那里,没想到已经到了好几位,我原想去的那个钓位也被一个老者先占了。他满头白发茬子,高高的个儿,背稍有些驼,正脱上衣,准备跳水扒窝。“老王”,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么早,水凉,别下了。”哦,他就是老王。“不碍事。”老王一边说,一边右腿就往水边迈。刚才说话的那个人,看上去有50多岁,他看…  相似文献   

7.
杨勤华 《钓鱼》2006,(10):66-67
老王最近开始学钓鱼,每到双休日早上,就同老朱、老杨、小黄几个一人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往乡下飞去。老王是新手,自然每次收获最少,别人都是五六千克、七八千克的,老王能有个一两千克就挺不错的了,刚开始时有时还空手而归,这时老朱就很够朋友地发动其他两位“捐鱼”,老朱自己  相似文献   

8.
老李是个“中毒”很深的钓鱼迷,一听有鱼钓就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他经常和钓友们一起侃鱼经,语言幽默而风趣,很招大家喜欢。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吹,往往谎报鱼情:有一次,老龚因头天有事,未和老李、老王一起去钓鱼,第二天老龚一大早就去找老李、老王询问头天的战况,老李告之:“每人钓了七八斤,其中有条鲫鱼足足有一斤。”事后老王校正:“钓了七八斤没错,  相似文献   

9.
独门绝技     
张仲斌 《垂钓》2008,8(11):64-64
老李和老王住隔壁,都是钓鱼迷。老李常常到附近的小河碰运气,不图鱼获,只为一乐儿;老王不然,他喜欢到外地农村去钓,鱼虽钓得不少,但费用不菲,而且起早贪黑,老伴有点儿心疼。老李心想“钓这么多鱼干啥!这人心那,为什么总是不足呢!”  相似文献   

10.
四海 《钓鱼》2006,(4):67-67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与钓鱼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同事老王见我闲得慌,便约我到学校旁边的小河边钓鱼。我从没沾过钓鱼竿,更不懂那成套成套的“钓经”便依样画葫芦,学老王用钩穿上,诱饵,随便往水里一丢,然后就盯着水面的浮标,静等“愿者”上钩。过了好大一会儿,浮标终于动了起来,我猛一拉,空的,钩上的蚯蚓却被咬去一大截。如此这般好几次,我禁不住有些烦躁起来,但见老王那副专心致志的模样,实在不便打扰,就独自欣赏起河岸的风景来。那天,风温暖潮润,阳光像一群小蚂蚁,爬得脸上痒酥酥的,听着淙淙的流水声,看着在水面轻…  相似文献   

11.
郭铁刚  昕东 《垂钓》2008,8(4):27-29
老王大名王俊山,是兴城火车站的一名职工。他好钓如痴且钓技超群,在本地钓鱼圈享有“钓鱼王”的美誉。尤其是他的三手绝活,无一不让人赞佩不已。  相似文献   

12.
魏晓晋 《钓鱼》2011,(24):54-55
“菊花黄,钓鱼忙。”又到海钓的黄金季节了,对于我们这些酷爱海钓的上班族来说,周末假日尤为珍贵,我每个周末都会尽量安排出海垂钓。有一天,好友老王邀请我周六去岸钓。他特意强调:知道你偏好船钓,但这是通过朋友关系,好不容易找的一个鱼厚的钓点。  相似文献   

13.
渔趣二则     
两口子钓到一条鱼 爱好钓鱼的老王夫妇,回乡探亲也不忘钓鱼。一天,两口子带着简单的渔具,在村边鱼塘试钓,没有多长时间,老王夫人就高兴地叫了起来,看来是钓到了大鱼。可惜因为村塘鱼大,又无人钓过,一下子就把钩线拉断,逃  相似文献   

14.
夜斗大鲤     
我是一个钓鱼爱好者,钓龄已有30多年了。这期间,钓获的大鱼也不知有多少。但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没有任何照明,单身一人将一条十几千克重的大鲤鱼钓了上来,这却是头一遭! 去年11月8日,天气阴,有时有小雨,气温13℃~22℃,风力3~4级。早上7时左右,我乘车到离城30公里外的紧水滩水库钓鱼。在车上碰到钓友老李,两人相约结伴而行。到达大白岸地方,发现钓友老王早已捷足先登,占据子最好的钓位。听说就在这个钓位,前几天常有人钓到大鱼。于是老李在老王的右边,我在老王的左边各自选择了一个钓位,开始垂钓。  相似文献   

15.
听爷爷说,我父亲从小就酷爱钓鱼,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当地钓友中小有名气。我记事后,经常跟父亲一起去钓鱼。他是个善于揣摩垂钓技巧的人,每次去钓鱼都有很大的收获。他能巧妙地根据当地鱼类在不同季节下进食的习性,配制出多种多样的鱼饵,并在垂钓实践中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6.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17.
姚军 《钓鱼》2013,(8):48-49
老徐头是县建的一位职工,后来由于单位解散,他也就赋闲在家。老徐别无他好,就好钓鱼。可以说他的钓龄相当长,我和他一起钓鱼已有五年,对于他的钓鱼之事了解许多。2009年的秋天,我县许多钓友都到大港桥水库的坝头东侧用海竿钓鲫鱼,每天都有六七个人在钓,这鱼就越钓越多。十月中旬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早早起床,吃了早饭匆匆忙忙地往大港桥赶。正是中秋时  相似文献   

18.
夫爱钓鱼,在钓鱼的季节里,每逢假日必去垂钓,每次垂钓归来就兴致勃勃地谈论他的钓鱼经过。他的那股高兴劲儿,渐渐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些心动,真想亲自去体验一番。 昨夜的一场雨使星期天的空气格外清新,夫说这是钓鱼的好天气,刚好下午我没什么事儿,便随他一起到汉河去钓鱼。  相似文献   

19.
林敬武 《钓鱼》2005,(14):M002-M002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位同事很是惋惜地跟我说:“老弟,你年纪轻轻地就开始钓鱼,是否早点了?”那时我刚刚学会钓鱼不久,但很快就体会到钓鱼的乐趣,我很坚定地对他说:“我觉得是太迟了,如果早学几年,我就可以早快活好几年啊!”是的,如今几年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有放弃钓鱼,从中体会到的钓鱼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20.
尹吉升 《钓鱼》2006,(22):64-64
双休日,在家闲得无聊,打开电脑浏览钓鱼网,看见钓友们发的中鱼兴奋的贴子,心中忽然有了想去钓鱼的欲望。正在这时,钓友老韩打来电话,邀我去钓鱼。他是个钓鱼迷,钓龄有近三十个年头了,一到双休,水边准有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