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懒惰的碳原子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人们一直致力于研制抗癌药物,对抗癌症。化学家很早就发现,从紫杉树中提取的一种物质紫杉醇具有抗癌的效果,可以用于制造抗癌药物。于是,人们大规模种植和砍伐紫杉树提炼紫杉醇,但由于树木有限,抗癌药物还是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2.
沧浪 《知识窗》2013,(2):25-25
在人们的印象里.所有的植物都是有叶子的.其实不然,光棍树就是个例外、光棍树属大戟科灌木,高可达4~9米.原产自东非和南非的热带沙漠地区所以它没有叶子,枝条碧绿、光滑、有光泽,因此人们赐予它“光棍树”的美誉.光棍树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的呢?物竞天择.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4,(10):41
这都是位于树干尖端的芽造成的。这种芽叫做“顶芽”,它的任务是合成植物生长激素。这种激素会沿着树的液流由上至下流动,以抑制别的芽的生长。因此,所有的芽乃至所有的树才不会都长成一个样子。在标准的圆形树中(如橡树),植物生长激素生成得比较少,于是下面的芽就可以获得足够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望无际的高大植物间往返穿梭、寻找出路,是不是特别惊险刺激、趣味十足?植物迷宫这个关于勇敢者的游戏一经出现,便迅速风靡世界。向日葵迷宫、紫杉树迷宫、玉米迷宫……各种植物、各种形状的迷宫层出不穷,挑战游戏者的智力与耐力,让人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
正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有一类树的技能就是"让人疼",这类树被叫作刺树。刺树是荨麻科火麻树属的植物,它和欧亚大陆常见的痛痛树异株荨麻属于同一科。而在所有的刺树中,最"疼人"的一种叫金皮树。致痛的物质是什么19世纪80年代,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刺树的亲戚红小麻属植物中令人疼痛的物质——moroidin。而金皮树的叶子和树干也含有这种毒素,所以那时很多人认为moroidin就是金皮树"疼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时代》2001,(5):61-63,65
用途多达1001种的某一植物,如今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园——坐落在英格兰西南部废弃瓷土坑里的一组超现实主义建筑物。在这个千姿百态的人工园林中,你会发现这种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天天都需要的植物:它能用来做摩天大楼脚手架、飞机蒙皮,脚踏车、乐器、家具、玩具、纸、燃料、食物、药品乃至医用毫针;它曾创下第一座悬索桥的不朽纪录,也曾为爱迪生的灯泡奉献第一根成功的灯丝;它的生长速度之快超过地球上的任何植物,一天最快竟能长高1.2米;它在印度是“穷人的酒桶”,而在越南则被公认为“兄弟”,在中国有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它就是——竹子。  相似文献   

7.
之所以人们对Facebook寄予厚望,认为目前全球排名第7的它正是那个最有可能比肩Google的网络新贵,可能仅仅肇始于人们对于Facebook最初那群高质素用户的信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风靡全球,游戏里面的植物个个身怀绝技,把僵尸杀得落花流水.其实,这些植物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原型的,"植物大战人类"的游戏也在全球各地上演着. 豌豆射手可谓战斗的第一道防线,它们朝来犯的僵尸射击豌豆.在美洲就有一种沙箱树,可以发射子弹.它的果实在成熟爆裂时能发出巨响,竟能把种子弹出十几米之外.所以,只要沙箱树结了果实后,人们便不敢轻易地接近这种植物了.沙箱树就是植物界的豌豆射手啊.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大声疾呼保护生态,保护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在默默地充当森林的健康卫士,它就是真菌。这种被称为内生菌的真菌,分布相当广泛,各种植物从根到叶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很多不同种类的内生菌也可以在同一株植物上和睦共存,那些拥有多种不同内生菌群落的植物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来说要强得多。生物学家认为,一棵树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种内生菌,可能是因为树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军团才能对付从疾病到害虫所带来的种种威胁。一般来说,在古老的天然森林中内生菌群落的数量最多,而种植园和苗圃中的内生菌群落最少。城市中一棵草体内可能含有1-2种内生菌,…  相似文献   

10.
海藻杀手     
一家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于17年前无意丢弃在地中海里的一只铁皮水桶,由于桶里有一种人工培育的海藻,现已证明,这种海藻能使海洋陷入灾难。这一灾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德国斯图加特动物园附属的一家水族馆里,人们将一种名叫紫杉藻的新海藻引入了水晶宫中。它们的祖先是加勒比海中自然生长的一种美丽动人、鲜绿耀眼的观赏性海洋植物。引进后,水族馆的专家对它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发电新主张     
<正>用树发电在印度,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树。如果人们不小心碰到它的枝条,立刻就会感到像触电一样难受。原来,这种树有发电和蓄电的本领,它的蓄电量还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中午带的电量最多,午夜带的电量最少。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成功地培养出植物细胞,发现能够从植物细胞培养出幼小的植物。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棵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发挥威力。一般认为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有利植物生芽。这些植物激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则神通广大,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它们的调节和控制。在某些生产实践上,人们已经可以指挥植物“返老还童”了。例如,用花粉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为植物育种开辟了…  相似文献   

13.
银杏     
银杏树是我国的特产,是一种比較普遍的树种,俗名叫白果树,由于它生長得很慢,又称公孙树。除日本栽培得比较普遍外,其他国家栽培的都很少,只有在他們的公园中,栽培一些作为观賞植物,点綴風景。我国的寺庙門前常常有巨大的銀杏树,它的树幹很直,叶呈小扇形,夏天在树下乘涼,別有風味。 銀杏目前只存有一种,其他早已絕种,成为“化石”了。因此,这种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根据地質学家的考查,这种树在二万万年前最繁盛,以后逐漸地衰退,灭亡。在許多国家里,都發現了这类植物的化石。唯独在我国,因为我們祖先的重視栽培,所以保留了这种树种,  相似文献   

14.
狗的趣闻     
美国开设首家“狗教堂”教堂门口写着:“无论什么宗教信仰,无论什么品种,所有的狗无一例外都可以进入教堂。”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第一批来该教堂做礼拜的狗就多达15只。这家教堂是画家斯特凡·哈涅克为感恩自己养的那5只狗而建造的。3年前,画家斯特凡·哈涅克的眼睛患了重病,3年来,他能得到痊愈完全归功于那5只狗。教堂是用白石头砌的墙面,里面的椅子和窗户都画上头上有光环的黑色拉布拉多犬,它们都是那些救过哈涅克性命的狗。如今教堂不仅成了动物们爱去的场所,也成了人们包括那些丢失宠物的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教堂的门口挂着一些丢失狗…  相似文献   

15.
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是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个体,这是它们的共性。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植物看成是“死”东西。1938年出版的《辞海》把植物有别于动物的特点归纳为“一、无知觉,二、不能自由行动”。社会上认为植物无知觉是较普遍的,甚至一些科学名称如“植物人”“植物器官”,无不寓意于植物是无知觉的。  相似文献   

16.
二元论者认为躯体与灵魂彼此独立。这种观念与生俱来,合乎自然与直觉,但它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相统一的原理,讨论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的起 源和散布。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Endress1989a的概念)包括下列7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 树科、折扇叶科、领春木科、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  该类群共有13种分布区类型,东亚区的南部和 印度支那区的北部是它的现代分布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及原始类群和外类群的分布分析,以上地区最 有可能是这类植物的起源地。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起源的时间至少可追溯到早白垩纪巴列姆期,较可 靠的化石证据说明悬铃木类植物在早白垩纪阿尔必晚期出现,而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树科和金 缕梅科植物的出现均不晚于晚白垩纪。  最后,从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两个方面探讨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红豆杉(紫杉)是红豆杉属常绿乔木,为世界珍稀树种,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而且是鼓励人工栽培发展的经济林木。分布于北半球。全球有11个品种,我国有4个品种和1个变种。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来说,病毒都是很微小的。病毒通常由包裹在一个直径约100纳米的简单蛋白质壳中的DNA或RNA片断构成。科学界几乎不认为病毒是一种独立的生命形式,而认为所有病毒都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体”。但是,两年前在英格兰布拉德福德发现的一种病毒打破了这种概念。这种被科学家命名为“Mimivirus”的病毒个体巨大,直径达到了500纳米。如果从这种病毒带有绒毛的外表算起,这种病毒的直径为750纳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病毒不仅仅只是比所有其他病毒都大上几倍,而且比许多细菌都大。此外,这种病毒的基因组内的基因数量达到了惊人的911个。…  相似文献   

20.
不仅是专业人员,就连一般公众都认为,女性厌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病,大都要归因于女性想要保持苗条而迷人的魔鬼身材,看起来更有性魅力。这种看法可能是比较认可的一般性答案。但是,现在一些研究人员却认为,女性的厌食与出生时间或遗传有关。持这种观点的是苏格兰的研究人员。他们认为,厌食症女性大多数都是在春季或夏天时出生的。英格兰阿伯丁的皇家康希尔医院的约翰·伊格尔认为,尽管神经性厌食症的原因很难确定,但出生时间却可能是病因之一,而这种通常造成爱美少女和年轻女性的时尚病正在逐渐蔓延,在美国和英国至少有约1%的少女和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