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衬托     
所谓“衬托”,就是以此托彼,对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不作直接的、正面的描述,而是通过描述它周围的人、事物或环境的办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前人叫做“取影”(见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意思是,要表现形体却不描写形体,描写它的影子,通过影子显示形体。  相似文献   

2.
衬笔,衬托之笔也。写某事物,不直写某事物,而从该事物的衬托面多下笔墨,反而使该事物更加突出,更加感人,更加易于被人接受。画家罗工柳曾画过一幅井冈红旗的油画,整个画布都涂满了翠绿的油彩,只有中间部位,一抹鲜红,而那红旗更显突出。衬笔,主要是用人们的主观感受来衬托客观事物。文学作品常常使用这种方法,新闻作品同样可以把它拿来,为己所用。高鹗著《老残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是描写白妞说书的:  相似文献   

3.
衬托,即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特意用与之相似、相关或者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古人曾称之为“取影”,意思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影子来显示事物本身。 衬托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衬托的,是主,叫做本体;一部分是衬托的,是从,叫做衬体。衬体是为本体服务的。由于衬体与本体的关系不同,衬托又可分为两大类:正衬和反衬。 一、正衬,亦称旁衬——衬体与本体的思想感情、色彩、气氛、情调,是相一致的。即好的衬好的,坏的衬坏的,喜的衬喜的,悲的衬悲的。如: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荣。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6.
避实击虚     
在写作中,为了表现好一个人物,或者说清楚一个事件,需要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写它,这是实写。有时候,作者不从人物、事件的直接描写入手,而是描写他人他物,间接地表现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这是虚写。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虚写比实写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因为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要写一个人物或事件,就有不同的角度、层面,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繁复的情节、细节,如果都用实写,必然烦琐拖沓,即使精选题材,也容易造成太死太实的毛病。如果适当运用虚写,情况就不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这是韩愈写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  相似文献   

7.
新闻文摘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的写入,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9.
衬托,即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特意用与之相似、相关或者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古人曾称之为“取影”,意思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影子来显示事物本身。 衬托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被衬托的,是主,叫做本体;一部分是衬托的,是从,叫做衬体。衬体是为本体服务的。由于衬体与本体的关系不同,衬托又可分为两大类:正衬和反衬。 1、正衬,亦称旁衬——衬体与本体的思想感情、色彩、气氛、情调,是相一致的。即好的衬好的,坏的衬坏的,喜的衬喜,悲的衬悲的。如: 滦河水质胜过京沪 天津居民待品甘泉  相似文献   

10.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可以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写人记事,它比消息更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播音员在工作中接触通讯的机会是很多的,因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是人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写作时运用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两相比衬来说明事情的实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或深刻的启示。修辞学上对比修辞手法也叫做对照。把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用到新闻写作上,更有其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某些事实具有的新闻价值,往往要通过对比才能表达出来。此外,就一个新闻事实本身来说,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必须从它  相似文献   

12.
黄平 《新闻导刊》2008,(1):26-26
散文(prose)同新闻(news)一样,其"首要特征"是真实性,它是一种以描写真人真事为特点的文体,常把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它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做到形散神聚。用散文手法写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早  相似文献   

13.
对话描写,就是运用人物对话刻画,描绘人物。常言道:“言为心声”,就是说人物的语言是其内心世界,思想和性格的直接体现,而人物语言的表现方式又在于写好对话。广播新闻作品依靠电波传送声音信号,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感官,更应提倡运用“有声语言”,“化声音为形象”。在广播新闻写作中运用对话描写,必需根据广播自身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一、简短明快,适合演播。鲁迅先生曾说他从来不让自己笔下的人物说上一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媒中之所以出现通讯这种体裁,是因为受众需要看到、听到比消息更翔实、更生动、更富有感情的报道。事件的梗概,受众已从消息中明白了,不是要通讯去重复消息报道过的内容,而是要它形象地描写事件,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在情感上予以影响。换句话说,通讯写作不应当只是概括的叙述,不应当是事例的堆砌,而应当有具体的描写,展示生活的画面,让人们从这种画面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第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就是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描写的客观对象主要是人  相似文献   

15.
天庆 《新闻三昧》2006,(3):38-38
2005年11月17日羊城晚报A16版刊发一篇好新闻,题为《第九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肩)公安部长向英雄深情鞠躬(主)他表示要加强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副)》。这是一篇新闻价值挺高、写得也有特点的好新闻。可惜,又是不该留下遗憾的好新闻。说它写得好,从标题就彰显出来。它不是就会议报道会议,不是局限于报道会议的老框框、旧套路,突出写谁出席、谁主持、谁讲话、谁颁奖等,更没有排列莅临会议的领导人的一大串名单。一句话,它没有囿于一般的写作模式,而是另辟新径,跳出会议写新闻,在主…  相似文献   

16.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文体,即抓住人物或景物的特点,作扼要的描写。丁玲在散文中写人物常常运用这种手法。《彭德怀速写》写于1936年12月,是她刚刚到达延安时候的作品。 这篇散文只有700余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用三分之二的文字,通过描写彭德怀与下级的关系和与老百姓的关系,来刻画人物的。这些关系的描写放  相似文献   

17.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特征外,作者更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有如临其境的场景描写场景描写对一般新闻作品都是必要的,而对现场短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较大比重的场景描写,便不能称其为“现场短新闻”。这种场景描写要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要想写出这种“佳境”,一是要画面丰富。就是说,不仅要展示出远景、中景、近景,还要凸现必要的细节。例如《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一文中就分别展示出了天空、地面、广场、居民区、商业区、原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原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办公室旁的阳台等镜头。  相似文献   

18.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描写,能够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的新闻,既描写新闻人物的行动、语言,也可以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展现现实生活中新闻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表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新闻中的心理描写,可以更真实、更深刻地揭示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  相似文献   

19.
一篇新闻作品能不能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得好坏。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写好一条导语并不比写好一篇文章更省力。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奈迈·莫林,曾十一次撕毁一篇特写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写好了方肯罢手。新闻导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人按表现手法把它分为五种,即叙述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结论式导语、评论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实际上,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刘智 《记者摇篮》2006,(5):70-70
通讯被称作报纸、杂志的“重型炸弹”,在宣传、教育读者方面有着其它新闻文体作品不可比拟的作用和效果。这主要取决于它总是通过事实和情节的描写为读者塑造了真实可信的动人形象。因此,要写好通讯,特别是要写好人物通讯,就应该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写,重视从矛盾冲突中深挖其内心,从而表现出他(她)有异于一般人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作品有起有伏,不像一潭死水,不是“一张面孔”令人读起来不仅感到贴近生活,真实可信,而且鲜明生动,回味无穷。恩格斯指出:“依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