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师生交往是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的地位,因而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友好相处,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但实际情况并不尽人意。教师的美好愿望,往往不能变为现实。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遵循师生交往的规律,一厢情愿。有时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把学生当“人”看,而导致某些不应有的误会,影响了师生间的良好关系。笔认为,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必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礼仪课教学中,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有助于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礼貌素养及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掌握不同场合的交际技巧,礼貌得体地与交际对象交往,进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社会交往是人们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一个前提,而课堂交往则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在数十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承有时促进或者制约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许多教师都认为,在教育以上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造成的。在学校里,课堂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正面沟,它通过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来传递 情感、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让师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保持一致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传统的东西正在逐步消失,其中包括传统的交往礼仪,而现代的交往礼仪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又没有植根;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甚至蛮横无礼。所以,当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所谓交往,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不应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素质与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黑龙江省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综合素质礼仪部分有这样一道题:请说出常用的十个文明用语,有的同学竟然得了零分,得满分的同学仅占23.6%.可见礼仪素质与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不被重视的课题,而提到交往能力,人们往往与请客送礼的现象等同起来,实际上,良好的礼仪素质与交往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学生的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学校的多种交往活动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学校教育引领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势在必行。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基本礼仪和交往技能;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以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出发点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交往礼仪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是交往礼仪教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此,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从三个基点出发,促进交往礼仪养成,即:基于关心,贴近学生心灵;基于快乐,跳出学生生活;基于致用,融入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9.
智障学生是一类特殊人群,他们与常人有异,在日常生活中、交往中有诸多不便,因此智障学生的礼仪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智障学生的特殊性、智障学生礼仪常规培养的必要性、智障学生礼仪常规培养的主要内容,以及智障学生礼仪培养的方法,希望能够对该群体有所帮助,让他们在日常交往和沟通方面没有障碍。  相似文献   

10.
礼仪教学中的情境模拟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中职生中,有比较多的人缺乏礼仪意识,对许多基本的礼仪和相关的礼仪知识还缺乏应有的了解.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礼仪正在逐步消失,而现代的礼仪在一些中职生身上又没有植根,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乱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提出了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的教学论思想,并与其他一些教学论专家一起把这种思想系统化为交往教学论。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交往缺失与阻隔、学生非主体等状况提出来的,对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应以现代文明礼仪教育下一代。世纪之初,人类的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和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某项事业、业务的成功。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如交往所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课堂教学交往所展示的不是“主体——客体”的关系结构,而是“主体——主体”的关系结构。现行教学所寻求的重点目标已深化到主体创造力、个性等主体性方面。而主体性的发展、弘扬与凸现,离开了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是不现实的,离开了有效教学交往活动,就不可能有卓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质量,因为教育理论已经证实,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我校在进行“有效课堂交往方式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目的,探究出了课堂教学交往评价活动的几个主要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教学交往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实质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要提高师生的交往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提高交往能力,应该是学校的所有人,主要是教师(包括校长、主任等)和学生。他们所需的交往能力,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从交往的类型来看,有教育交往和日常社会交往之分;教育交往中,又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之分,它们都需要一些共同的交往能力和专门的交往能力。本文将着重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一、交往能力的构成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交往能力分为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调节能力,或分为思维能力、行动能力。本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并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中学阶段实施礼仪教育,对弘扬我国优良传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礼仪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际动作的规范训练。一、礼貌教育应落实到行动中礼貌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具体到礼仪教育中,就出现了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在接触交往时的礼貌规范。每天当学生进入校门第一次见到老师时,问一声“老师好”,同时给老师鞠躬行礼,这是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中,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被看作是整体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的,双方在认知上进行沟通的同时,情感、人格等方面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师生从首次接触逐步发展到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除了教师的态度外。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即师生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等心理成分。教师了解和认识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利用这些心理状态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将极大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的问题。而同伴交往又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上礼貌之风不盛,学校里学生不谙礼貌之事,常使广大教师感叹不止。目前,我国社会文明水准不,高其原因有三: 其一,长期以来,学校不设礼仪课程,学生无以习学。解放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本人以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一提“德育”即为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品德礼貌教育。其二,十年文化大革命把优良的文明传统当作资产阶级的虚伪批掉了,社会上一度以“大老粗”为荣。其三,不良社会风气也是阻碍文明礼貌发展的重要原因。此三者中,学校辍断礼貌教育当为社会礼貌之风不振之主因。因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均要经由学  相似文献   

19.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蕊 《早期教育》2002,(17):43-43
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对师生交往意义的片面认识,使师生交往缺失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表现在:(1)把师生交往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只重视交往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它的目的性价值。(2)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师生交往简单理解为一种知识传递活动。(3)在关系范畴内,教师把学生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习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两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营造这种良好的交往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素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