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自己很少有自主权,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参与,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摆正主体与主导的位置,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创建和谐课堂。笔者认为教师只有从“放权”入手,才能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生动、活泼地发展个性。一、下放自主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自主权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给予。教师在教学中要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设法营造一个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去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与主动性。如,教学《葡萄》一节,我是这样设…  相似文献   

3.
导助式课堂是以“诊—导—助”为基本内容的课堂 教学形式。在导助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 交给学生,通过课堂点拨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情境式教学引入导助式课堂中,教师通过 创建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 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时代需要教育变革,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革新,就是要从被动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当好导演,主导整个课堂,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扬。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和实验探究,对自己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改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交流合作,激发创造性,提高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特点。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走在教育战线的前列,真正在数学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学生被动学习,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注意力易分散,容易产生睡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升学指挥棒的驱使,教师“包揽一切”的现象仍很普遍,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有效克服这种教学弊端,教师必须学会自己解放自己,切实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毛泽东说过:“被动就要挨打。”学习亦然,被动地学习是学不好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紧紧握在手里不放,课堂上满堂灌,课堂外超额布置作业,弄得学生穷于应付而毫无游刃的余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结果往往是事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长期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变教师单向批改为学生参与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从明确自改意义.激发自改兴趣、授予自改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我认为,如果教师能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能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所谓"生本课堂",指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课堂。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要处理好自身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放手时真心放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该收手时也要果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让知识在课外延伸,让知识在课堂内化,以小组合作为基础,让学生之间的助学活动常态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放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把握关键问题的设置,关注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统筹安排学生分组,在小组活动中体现合作探究,结合对文本的深层解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度把握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不是去研究要怎样去向学生讲解知识,而是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进行有效引导,如何在课堂上把话语权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简言之,当下的教学是教师要"授人以渔"的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的一种手段。基于此,就如何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进行研究,希望对这一领域的同行在教学当中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冯桂兰 《成才之路》2014,(27):84-84
正在传统的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被动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一、组织课堂讨论,引领相互对话课堂之上让学生学习不仅仅靠的是我们教师在讲台之上喋喋不休地讲,我们需要的还有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也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去交流,与同学交换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因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教会学生,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上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引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不要轻易交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要交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中,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学生是主动还是被动,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也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12):52-5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其潜能,使其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把课堂搞活,吸引学生,语文教学教师要实现课堂少讲,一定要重视把功课做在前面,早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交给学生,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相似文献   

16.
许文娥 《中国教师》2011,(Z1):45-46
<正>一、质疑问难课型的操作策略教学要突出主体,面向全体,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的做法就是教师要放手,放权。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强烈愿望,通课采用质疑问难的方式授课,学生质疑、解疑,从而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授课模式很好,我们教学要"课下勤、课上懒,备  相似文献   

17.
史蓓华 《成才之路》2009,(35):26-26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在转变。诚心诚意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真真正正把课堂学习的舞台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这才是时代呼唤的课堂,是符合现代教学基本理念的课堂,更是学生渴望的课堂。那怎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通过自己努力实践与思考,已有了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说、多做,学会总结和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张晶 《成才之路》2011,(21):94-I0023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意味着以人为主体性的主导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自然栽体。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自己很少有自主权。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参与,把主动的权利交给他们,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翱翔,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教学的实施和推广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教师的我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