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化,然而,在当前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走向多元,以“网络”为核心,兴起了一股“非主流”之风,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非主流”的主体主要是青少年,并且因为青少年行为的不成熟,“非主流”的行为正在被扭曲,引起越来越多的非议。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从“文化工业”的角度对青少年“非主流”的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有了“非主流”这一词汇。查阅了资料后得知:“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非主流”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一个事物既可以从非主流变成主流,也可以从主流变为非主流,比如以前流行的衣着打扮、语言文化等就从最初的非主流发展成主流。因此,没...  相似文献   

3.
“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文化心理特点,而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的重要精神文化因素。“韩剧”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韩剧”的非主流特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利用“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营造积极、健康、扣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非主流”群体的出现,是一种不健康网络文化的变异,是一种社会消极,颓废文化的低龄化延伸。“非主流”的出现是一种亚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变异性。文章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非主流”与非主流文化 在校园里,我们偶尔看到衣着怪异、发型新潮的学生,作文里夹杂的“甲骨文”,不时说出“颓废”、“冷漠”、“贱男子”、“贱女子”等“潮”词的学生,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多元化、媒体现代化的今天,“拇指文化”“符号文化”“网络文化”等非主流文化已成为当代少年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当下儿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徐楠 《学周刊C版》2014,(7):231-231
现代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文化形式纷繁错杂。现在.与大学管理者一直宣扬的主流文化相反的非主流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瓶颈”。本文主要探究非主流文化影响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对非主流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并借助它完成传统文化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非主流科研”是与“主流科研”相对而言的,科学研究的“主流”和“非主流”非此即彼——哪个学者所从事的研究如果不是主流就必定是非主流,反之亦然。由于“主流科研”占据了科研系统的主导或中心地位,因此“非主流科研”基本上属于科研系统之外、最多也是处于科研系统的边缘。  相似文献   

9.
奈保尔的多元文化背景导致了他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既能进入主流文化,也能进入非主流文化,却又游离于两者之外,不认同其中任何一种。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边缘性,奈保尔相应地采取了“既依赖又反抗”的边缘性策略,形成了特立尼达“拼凑”文化的“流散者”、印度“生母”文化的“海外游子”、英国“养母”文化的“外来者”、非洲及其它“兄弟”文化的“陌生人”形象。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社会形势与文化语境,提出“非主流文学批评”的概念。在同主流文学批评的对比中,分析非主流文学批评的性质、观念、方法、成就及其特点,同时也分析非主流文学批评内部的构成及其不同批评家之间的个体差异。指出非主流文学批评对于三十年代文学批评格局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课桌文化折射出的大学生负面情绪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课桌文化已成为校园重要的非主流文化,是我们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依据。课桌文化折射出了大学生的一些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大学生“适应”、“发展”和“选择”三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使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浅析当今“非主流”现象的服饰文化特征及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时下的“非主流”现象,目前未形成权威性的文献记录。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发布的相关“非主流”现象的资料,却是繁花入眼。对于“非主流”现象的讨论,出现在任何角落里(新闻媒体、杂志报刊、互联网络等),褒贬各异,争论不休。对于这种“非主流”现象的生命力是不是有拐点,或者会不会产生变化,目前在其未定型的情况下,还有待进一步地观察与研究。但目前国内服饰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本着客观的、深入的原则分析研究“非主流”现象而产生的服饰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它是了解各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伟大的辩手》是一部美国励志片,影片向观众投射出“美国梦”、个人主义、基督教色彩、非主流文化等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多元文化并存,尽管有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仍不乏非主流文化的流行。魏晋时期就是非主流的隐士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通过魏晋时期的隐士及其文化创造,我们可知:隐士与隐士文化的产生原因种种,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并对主流文化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非主流文化在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其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对于非主流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的重要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排斥、限制、同化、吸收的过程引导非主流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尤其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与非主流文化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旨在透过在各种非主流文化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发生变化的现象,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非主流文化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婚恋观影响问题的对策,使其作为文化领域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精神面貌的“晴雨表”,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作者剖析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非主流文化因素及其成因,提出了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受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非主流文化在大学校园中不断涌现,本研究通过分析非主流文化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特征,旨在转变人们对非主流文化贬低的态度,并提出引导非主流文化向正轨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大学文化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层面考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迷茫与失落都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非主流文化呈现出:从无足轻重到息息相关;从线性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实物世界到虚拟空间;从平面单元到先锋多元的新变化。与之相对应,大学生价值观则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的新特点。“新变化”与“新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形式上,直接、内在、自发;机理上,多维、随机、大众、不可控;特征上,社会性、伴生性、现实性;性质上则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选择。因此,在应对这种影响的策略上,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看待;以良好的机制消除负面效应;以大学精神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灵魂支持。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转型期中,我国高校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时代的运作特征,其中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本文通过界定非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突出高校非主流文化"社会性、变迁性、自发性、发展不平衡性"等内在特征,着力分析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寻求应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非主流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支,近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分析了网络非主流文化现象,论述了它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规范网络非主流文化发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