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庭审电视直播这种新的审判公开形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直播又开始走进法庭。网络直播同电视直播一样,都是科技的进步与司法民主化的推进相结合的产物,二者都是对公开审判制度的发展。但由于电视直播存在着诸多弊端,而网络直播同电视直播相比更具有优势,特别是网络直播能将电视直播给庭审带来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所以,在我国应取消庭审电视直播,而积极推行庭审网络直播。  相似文献   

2.
立足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通过理性研究,探讨当前法庭教育制度与研究存在的不足,诸如尚未重视法庭教育与其他有权机关教育职能之间的衔接性和科学定位;将法庭教育等同于庭审教育、将庭审教育局限于庭审中的某个固定环节等等,将有助于促进法庭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实现这一制度的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目前模拟法庭教学中脱离实践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了质的研究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提出了模拟法庭教学方案的改进建议。在考察了目前模拟法庭教学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制度安排、案例选择改变、学生角色定位、庭审设置和评分机制上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设计模拟诉讼规则。通过组织比赛的方式,验证模拟法庭教学方案的探索思路,从而提出了五项改进建议:①确立课堂规则,发布指导手册;②建立案例库;③缩减课堂容量,建立竞赛机制;④建立法官主导庭审模式;⑤利用规则微调实现学生不同能力的锻炼。通过实验总结出的结果,改进了模拟诉讼规则,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庭审实质化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性内容,与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审判制度、司法责任制等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决定着诉讼职能的发挥。践行庭审实质化,要求以完善审判程序为基础,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为保障,真正实现"事实查明在法庭、证据认定在法庭、判决形成于法庭"。  相似文献   

5.
高职法律专业模拟法庭实践性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法庭是指以典型案件为媒介.以(模拟)法庭为平台,以庭审为主要内容.使学生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其中.通过直观感受.掌握诉讼庭审规则和基本程序.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法律实践能力、完善熟悉法律业务技能,是融实践、理论和思想为一体的法律实践技能训练教学环节。这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司法实务操作技能为课程设置目的的.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训练.是目前我围高职法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民事认证制度是庭审制度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法官在法庭认证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中立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认证程序的结构应当贯彻公开、直接和集中原则,认证的现实基础是法庭的举证和质证。民事认证的制度价值主要体现在确保诉讼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完善审判制度三个方面。依据我国现实国情,设立民事认证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该制度建设的要点是认证的主体、对象和范围,认证的程序和方式、民事认证的规则和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事认证制度是庭审制度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法官在法庭认证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中立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认证程序的结构应当贯彻公开,直接和集中原则,认证的现实基础是法庭的举证和质证,民事认证的制度价值主要体现在确保诉讼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完善审判制度三个方面,依据我国现实国情设立民事认证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该制度建设的要点是认证的主体,对象和范围,认证的程序和方式,民事认证的规则和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核心实践课程之一,各法律院校法学专业无一例外开设了该课程。但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凸显出忽视庭前准备环节教学、模拟教学案例不典型、模拟角色“表演”成分过重、模拟庭审重程序轻实体、庭审场所、标志、言行欠规范等问题,致使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加强庭前准备教学指导,精选模拟教学案例,程序实体并重,教师担任模拟角色与学生共同模拟庭审;规范庭审布置、着装、庭审言行,加大模拟法硬件建设投入,是改进模拟法庭教学、实现模拟法庭教学功能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睿 《巢湖师专学报》2014,(1):106-111,119
在简要介绍当前法庭审判问答现状的基础上,着重用会话合作原则相关理论分析法庭审判问答中各方的互动与合作,进而探究不同目的关系说话者之间不同的言语行为对推动法庭审判的影响.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描述法庭各方会话合作的言语行为特征,分析会话合作原则相对于庭审的适用度,总结得出不同程度的五种合作形式以及庭审不同角色采取的语用策略.为进一步探讨庭审问答的合作现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法庭机制模拟解决学校内发生的各种学生问题,通过控辩双方的质证、辩论,提高的权利保障意识;通过角色扮演,增强“感同身受”的教育效果;通过扩大参与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模拟庭审过程,达到扩大法纪宣传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实现模拟法庭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庭审制度改革的深入,公诉人在庭审中的职责不断被强化。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采用语篇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公诉人采用何种话语策略达到指控犯罪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询问被告人时,公诉人使用了"去情态化"和"附加环境性因素"的讯问方式向法庭呈现指控的犯罪事实;在发表公诉意见时,公诉人通过使用不同的态度资源与对比积极和消极的态度资源向法庭陈述指控的依据。在庭审中,公诉人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语言策略,才能准确、高效地代表国家行使指控犯罪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判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与制度,联合国若干司法文件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或体现。不公开审判制度对防止未成年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受到"心理伤害"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差别待遇而难以再社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公开审判的危险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因此,我国在确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的同时,也要通过建立媒体有限报道制度、少年法庭审判案件的一律不公开制度、被告方申请公开审判制度、违反不公开审判制度的惩罚制度,并健全未成年人案件材料的使用制度,以利于对不公开审判情况下的审判权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庭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方式一直被各法学院校积极采用。模拟法庭依照庭审流程来设置庭审中的各个环节及工作,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庭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模拟法庭极大地满足了法学可操作性以及实践性的需要。本文对模拟法庭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应用步骤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庭审公开是司法公开的核心内容,但当前的庭审公开实践并未达到其应有价值,在制度规则、意识理念等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庭审公开的问题与其缺乏科学的程序控制关系重大,需要我们从解决并完善庭审公开现有机制的诸多问题出发,在庭审公开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案件公开审理的范围,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将庭审公开置于程序控制之下,构建一种具有正当性的程序规则,以实现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5.
法庭人证调查方式转变的背后是对调查对象心理学因素的关注,通过对证人进行心理学分析,发现证人证言存在失真和虚假的情况。但由于传统法庭人证调查方式采用间接式的书面调查,因此不易发现证言失真和伪证。与之相反的是,相关案件数据分析表明,交叉询问式的人证调查方式有利于发现证言矛盾和检验证言的真实性。而交叉询问式的人证调查方式的建立需要进一步落实证人出庭制度和交叉询问制度,以此最终实现法庭人证调查方式的转变和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民事公开审判制度重在兑现,而我国现行民事公开审判兑现过程中存在公开审判制度和实质精神未能实际兑现的问题。要兑现现行民事公开审判制度,必须确保旁听的实际运行,确保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开庭审理,确保公开质证的有效进行。要兑现民事公开审判实质精神,首先法官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思维过程应当公开;其次应当切实保障公开审判中的司法独立;最后是应当严格把握公开审判的公开形式和公开度。  相似文献   

17.
论法庭口译在不同法律体系下的需求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庭审判是在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参与的情况下对诉讼案件进行实体审查和判决的司法活动,是诉讼活动的中心环节。司法活动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基本上是通过庭审实现的。而随着我国涉外庭审越来越多,对法庭口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然法庭口译在西方国家发展得已成体系,并相对完善,但对我国来说法庭口译尚处于起点阶段。分析不同法律体系对法庭口译的影响,可以以此为根据,为我国法律体系下的法庭口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等特点,是法学实践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助于促成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育并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学生日后的法律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然而,当今模拟法庭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桎梏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模式,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教学实践中重程序,轻实体;模拟庭审中重表演,轻实质。借鉴国外模拟法庭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措施,笔者从两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一是实施模拟法庭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二是实施模拟法庭实验教学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法庭会话是一个语言博弈的动态过程,法庭话语标记语all right作为言语交际活动的载体,体现了庭审参与者之间的语言博弈,具有肯定、重述、话轮转换、打断和缓和面子威胁的元语用功能.而且,不同庭审参与人对这五种元语用功能的使用侧重不同,这种差异反映出话语人的法庭角色和会话目的不同以及机构权力分配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侦查人员出庭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具有适用率偏低、被告人翻供比例高,律师参与诉讼及作无罪辩护比例高,案件类型分布广,出庭目的主要是为证实取证行为合法性等特点。侦查人员出庭后,被告人翻供使原证据体系受冲击,交叉询问致使庭审对抗性加强,庭审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增强,不出庭或故意做伪证对公诉存在风险。公诉人应当在审查起诉阶段仔细审查证据,开庭前做好沟通,庭审中做好法庭询问,庭审后做好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