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恭词义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恭入敬说。此说认为出恭源于明代国子监或科举考试的出恭入敬牌,事实上,出恭早见于元代,而元代科举考试并不曾设置出恭入敬牌,可见此说不能成立。本文认为出恭即出肛,其理据就是把肛门中的东西排出来。  相似文献   

2.
赋是我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半诗半文的性质独步于文坛,成为一种独立而特异的文学样式。作为文体,它开创于荀卿,奠基于屈、宋,鼎盛于两汉“四大家”。两不以降,赋的内在体制下断发展变化,至魏晋六朝演变为俳赋,至随唐遂变为律赋,中唐以后又出现了文赋。元明以还,仍有所作,至清代成为强驽之末。赋体如此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其中必有它存在的原因。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结合赋体沿革的历史,重点从影响较大的古赋、俳赋和文赋的内在机制上,探讨一下赋家艺术思维的方式及其美学追术,从而简要地作出美学与历史的评价。赋是作家艺术思维的产物,由于受时代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艺术思维的方式既有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色。即使同一时代的作家,由于社会经历和创作心态不同,他们作品的风格也会有别。这里只是从宏观上作一概括,从总体上对古赋、俳赋和文赋的审类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北宋是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科举制度逐步走向了成熟完善。文章主要探讨了北宋改革完善科举考试程式的相关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对当时科举考试所产生的一系列积极影响,即在形式上促进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同时也指出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革除科举制度固有的弊病。  相似文献   

4.
郭绍虞论赋涉及赋体源流演变、诗赋关系、赋体文学性、赋的文学史地位等问题,具有民国学界不易得见的现代学术视野.总体特点为:在守持原有古典文学研究传统的同时,将进化史观引入赋体源流演变的研究中,使赋体批评部分地被纳入现代学理轨道;用现代语言学关照赋体,对该文体之独特文学性做出时代性论断;率先肯定了赋的文学史地位.郭绍虞论赋...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西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西汉的咏物赋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丰富了西汉咏物赋的创作结构与形式,扩展了赋体文学内部的时间与空间。西汉咏物赋所蕴含的情感内容不是单一的颂美,也有赋作者自身情感的投射。对天人关系的思考使赋作者们更加关注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内在精神信仰的塑造与追求,从而使以比附颂德为外衣的西汉咏物赋中隐藏了浓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漳盐,历史悠久,在漳县乃至甘肃的地位举足轻重,对漳县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漳盐从先秦时期先民开采食用到元代的一次浩劫,经历了先秦时期人类的早期发现和食用,秦汉其地有了正式建制,地位开始显现,隋唐至宋金时期建制升级,地位日重,再到元初盐井自然破坏的历程.期间,盐井所在地始终是漳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以说,漳县因盐而立,因盐而兴,因盐而显,盐与漳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楚辞·远游》是我国古代游仙文学的源头,开中国游仙文学之先河并对后世游仙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汉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继承了《远游》中的"游仙"模式,与其有着相似的"游仙"结构和"游仙"路线。但深究其本质,两篇文章在"游仙"性质和内涵上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人赋》只是单纯的模仿了《远游》的形式,在内涵上却远远不及《远游》深刻,但是《大人赋》在仙境的描写与开拓上又对《远游》有一定的发展与创新,这主要与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以及汉代文学艺术的演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王朝,也是杂剧艺术繁荣发达的黄金时代。元代历时不到一百年,涌现出杂剧作家二百多人,创作杂剧六百多本,流传下来的约一百六十本左右。元代杂剧的繁荣,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心理、文学本身及作家境遇等多方面的原因。从政治方面看,元蒙统治者的统  相似文献   

9.
余霞 《职大学报》2013,(2):76-79,110
王粲《登楼赋》高居历代名赋选录第一位,在中国辞赋史上具有无可争议的经典地位。《登楼赋》表现了以王粲为代表的汉末士人彷徨而又有所向往的纠结心绪,以完美清新的艺术表现代表了汉末抒情小赋的高超成就,引领了一代辞赋发展的新趋向。其"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本身的创造因素,共同促成了《登楼赋》不可移易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杂剧盛行的元代出现了大量“水浒戏”作品,而“水浒戏”的出现是水浒故事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元代山东作家群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元代统治者严苛的社会管理方式导致了集体呼唤正义回归的理想与英雄主义情结的产生,“水浒戏”的产生正是借文人之手而表达的元代文人英雄主义情结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元代宗教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为统一全国和维持其统治,大力推行扶植宗教的政策。但这个政策是有发展变化的,太祖、太宗时期,为利用道教稳定中原,就特别尊崇道教。到宪宗、世祖以后,为征服吐蕃、统一全国,巩固在全国的长久统治,又竭力抬高佛教的地位。元代宗教政策与其他朝代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宗教从事商业、手工业、高利贷厚敛财富,设立完整的管理机构,宗教首领地位崇高,一般教徒享受超过任何朝代的特权。  相似文献   

12.
科举考试专用文体之一的八股文历来受到人们的批判和指斥,其“代言”又成为人们批判八股文的重要内容。但八股文毕竟首先是因考试的需要而产生的,考试功能为其首要功能。“代言”也正是为满足这一功能需要而存在。“代言”具备了一定的考试检测功能,它伴随着考试的发展而发展、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一、赋的产生及概念 赋原来是一种表现手法,不是一种文体,比如《诗经》中的赋,就是一种铺叙的手法;另外,《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是讲先秦时的外交人员赋诗言志。作为铺叙手法的赋和不歌而诵的赋虽然与后来作为文体的赋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因为作为文体的赋,常用铺叙手法,也常表现为不歌而诵。另一方面,作为文体的赋,除了用铺叙手法外,  相似文献   

14.
保山香童戏,从功用、庙坛组织的形式和神祇的崇奉内容看,都与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有相似、相通的关系,且史实证明,唐至元代,保山占支配地位的主体民族是白族,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因此,我们有证据说,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对保山香童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赋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重视不够 ,唐代咏物赋自然也就很少论及。而唐代咏物赋在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由此奠定了其在咏物赋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在行政领域中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科举考试传至西方,后形成的公务员制度又从欧美传回中国。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科举制度是现今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渊源,公务员制度是科举制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孙绰是东晋的重要文学家,发表了一些文论见解,它们是:触物兴情,注重文学作品外在的直观美、声音美、风格应浅净,诗、赋、颂抒发感情,艺术具有动感人心的效果, 孙绰上述文论见解既有与他人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特色,丰富了东晋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变化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都产生了新的变化 ,教师的职业素质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此 ,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职业角色进行一定的反思 ,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20.
元代杨士弘的《唐音》是极有特点的一部唐诗选本,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音》价值一曰精备,彰显一代诗歌之梗概,二曰深彻,极具文学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