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达威 《传媒》2007,(3):60-61
网络技术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虚拟空间,网民可以相对自由地参与其中并和其他网民发生关系.发端于"黑客"(英文"hacker"的音译)文化的"客"文化反映的是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在"客"文化的交往活动中,"实在"表现为各种网络形式及其负载内容,"价值"表现为网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交往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无厘头"文化现象呈现在大众面前,刚刚平息的"贾君鹏事件"更是把这一现象推向了顶点.这是网民的行为艺术还是商业炒作手段?本文从网络推手、网民、媒体三者及其之间的互动剖析这一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袁敏 《传媒》2018,(9):8-11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7亿多网民、500多万家网站、近400万款APP——巨大的网民规模和行业体量,加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孕育了当前蓬勃发展的网络视听行业.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大电影、短视频、"两微一端"等网络视听新业态,在互联网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停地占领着网民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新时代下,我国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长期以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已取得良好进展.但目前我国网络空间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网络文明建设的需求依然迫切.当前,网络空间治理除了要着眼于立法与监管层面外,还应从提高各主体媒介素养的角度入手,切实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批判筛...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带来舆论环境重大变化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迎来"移动"时代.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手机网民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2.33亿,2010年底增至3.03亿,而到2011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跃升为4.77亿.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出现裂变式发展,带来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网络互动功能凸显.每一个终端用户都可能成为网上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这一重大变化,给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体制带来了深刻影响,对政府有效引导和管理网上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以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方式、范围和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查发现,即时聊天工具是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手段,而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群中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中的重度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和浅层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分层明显,网民网络社交的范围与其现实世界中的社交网络重合度较高;网民的网络社交深度总体上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出现和兴起可以说是20世纪末人类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众多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相当的比例。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总数达到2.7亿,手机网民总数达到1.137亿。为青少年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倡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使用互联网,已经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和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理论为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文化领导权"和网民的文化权利保障提供了思想源泉与理论基础。用"文化领导权"和"全景敞视主义"理论诠释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权力基础和公民隐私权、知情权、文化共享权、文化表达权等文化权利基础,力图更好地解决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中的困惑,诠释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权力与民众文化权利基础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提供合法性依据,进而提出解决网络文化安全治理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网络文化中的一道独特景观.本文通过"躲猫猫"的流行个案,分析了"躲猫猫"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认为网民通过赋予"躲猫猫"以新的所指,对权力进行话语的抵抗.当它成为一个流行的话语符号,又能够往其他领域扩展,典型的表现便是被市场所收编.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言论空间的匮乏和当代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方圆 《青年记者》2022,(6):45-46
网络流行语在满足新时代网民"求省求简",娱乐化、趣味化社交沟通的同时,其滥用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语言"口水化"、网络文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担忧.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入手,探析网络语言泛滥背后的风险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规范和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燕 《传媒观察》2012,(6):16-18
围观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集群行为,虚拟社区的"围观"意指网民对媒介事件的共同关注行为。在"占领奥巴马"事件中,网民构成了"围观"与"自我围观"的网络(双重)景象,反映出网民在娱乐、反叛之外试图从民族文化中寻求群体和民族归属的心理以及国内网络政治参与机遇的缺失。应对该媒体事件持以宽容态度并对媒介事件背后映射的网络文化和网络政治秩序给予反思。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消费的障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MC)发布的<第13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已经达到795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3089万台,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7216M,WWW 站点数为595550个.网民的绝对人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潜在消费群不断扩大,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网络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报告>显示的用户上网目的和网民的职业分布等统计数字来看,我国网络信息消费和网络信息消费群体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笔者认为,我国网络信息消费刚刚具备较大规模的初步发展,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面对.  相似文献   

15.
潘彤 《今传媒》2016,(4):30-31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网民媒介素养的问题成为讨论焦点.文章充分肯定网络时代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并运用"靶子论""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传播学经典理论深入剖析网民媒介素养提升的表现以及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网民从自身的角度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天再去回望中国历经大事的2008年时,无论是西藏事件、汶川大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总有一个群体与这些大事随行,那就是"网民".网民是一种力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网民力量的作用下,网络监督、网络问政已经不仅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以人为本社会建设的措施,更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总书记、总理多次与网民网上对话,地方领导亦是如此,网络问政极其火爆,"网络汇集民意,政府顺应民意"成为潮流,网民在推动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流通变得十分便捷,网民的互动性增强,网络热词出现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由于网络热词多以符号化的方式或简短的词语来概括某一抽象的事件,其的广泛传播会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笔者以网络热词"duang"为例,对其生成和传播路径进行解析,探讨其文化意义,并对该词流行现象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8.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上半年,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开始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并受到了网民的欢迎.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议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发布机制、实效化的服务机制和立体化的宣传机制等手段让网络新闻发言人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网络技术的发展迅猛起来,一场巨大规模的网络传媒革命爆发了,并且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即网络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震撼,不但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在原有基础上萌生出新的内涵。在我国截止到2011年6月,在线统计的网民人数已达4.85亿人,稳居世界首位。当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时候,它的负面影响也开始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对网络文明加强建设,根据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来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让我国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世纪末互联网在我国登陆,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体应运而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河北新闻网、长城在线、河北广播电视网等已初具规模.不仅满足了网民对地方新闻不同层次的需求.还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了解河北的窗口。但是,以网络文化作为开发对象和盈利点的河北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无论是河北新闻网.还是长城在线、河北广播电视网等省级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