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以广西南宁三所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的428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量表》,分析高职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在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深度、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均衡性、人际交往的目的性、人际交往的合群性、人际交往的原则性、人际交往的直觉性呈显著相关;在直觉—分析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主动交往行为、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广度、人际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同异性朋友均衡性、人际交往的目的性、人际交往的直觉性、人际交往的原则性呈显著相关;在言语—表象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深度、主动交往意识、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人际交往的合群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吴琼  陈亭亭 《考试周刊》2013,(1):160-16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的交往。在校期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剖析转型社会大学生之间交往的心理障碍及表现形式、特点、产生成因和转型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消除转型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提升幸福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同学交往)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成绩以及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师生之间交往频率不高,同学之间的交往深度不够,在有限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男女大学生所获得的成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雷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1
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重庆市五所高校39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诸如交往动机过于功利、交往能力不强、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技巧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交往观,培养其自主负责的道德习惯,并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横向化、多样化、理性化、精神化等特点,使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和交往障碍,从而产生认知、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纠正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学会自我调适,保持良好心态,掌握交往艺术,克服交往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否顺利、健康 ,不仅直接影响其相互交往的效果 ,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对外开放和交往日益加剧的今天 ,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知识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障碍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消除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诸多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极闭塞、虚拟淡化等不良倾向。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要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积极参与交往,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注重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动机主要有好奇与从众心理的驱使、寻求自我认同、缓解抑郁的心理、情感表达的需要.大学生网络交往具有交往的匿名性、间接性、交互性等特征.本文在全面分析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后,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流动变化快、宣泄性倾向、认同化选择和社区化形式等主要特点,分析了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良好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重视网络心理教育,排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处理好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及应对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交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带来了人际交往上的困窘。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实际,探讨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交往特征、交往艺术,以助于当代大学生建立和谐、自然、友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带来了人际交往上的困窘.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实际,探讨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交往特征、交往艺术,以助于当代大学生建立和谐、自然、友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e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交往手段的多样性,交往过程的随意性、交往实质的虚拟性、交往心理的依赖性。针对这种新变化,如何引导大学生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是人生的重大课题之一,然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往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交往的局限和失败。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以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积极而健康的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带来了人际交往上的困窘。章结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实际,探讨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交往特征、交往艺术,以助于当代大学生建立和谐、自然、友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E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交往手段的多样性,交往过程的随意性、交往实质的虚拟性、交往心理的依赖性.针对这种新变化,如何引导大学生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行为和心理的沟通过程,是人们进行物质和精神交往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分析,阐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原则和人际交往的技巧,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交往环境,以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梁胜 《文教资料》2007,(33):154-156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交流主要问题,产生交往障碍的主要因素是认知、情感、人格等。大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人际交往的定义、交往的原则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的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于大学生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和日常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成功进行人际交往,能增进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有利于主体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其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认知,要掌握成功交往的原则,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第一印象”在交往中的作用,讲究交往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渴望交往但又缺乏主动精神。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不同,许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常常会因为交往失败而引发心理问题。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有关人际课程的建设、广泛开展心理调查和心理咨询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