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试题引发思考例题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1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D)A.图1表示1条染色体的显微结构B.箭头所指处由1个DNA分子构成C.染色体上1条横纹代表1个基因D.根据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可区分不同种的果蝇分析一般认为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即果蝇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是果蝇三龄幼虫的唾液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每条染色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生物教材“染色体变异”这节课中,染色体组的概念是一个重点。我通过用课件展示果蝇配子的染色体图,让学生看从果蝇体细胞变成配子时的变化,会发现少了一半,然后提示学生果蝇的这样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3.
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巨大染色体的实验,是我国建国后第一次列入高中《生物》课的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最近,市教研室组织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南开大学生物系遗传教研组教师的指导下,做了这个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介如下: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我国常见的是一种普通野生型,这种纯合的果蝇,眼为红色,翅长,体色呈灰色。因果蝇幼虫的唾液腺染色体特别大,并且在细胞核中始终存在,不同于其他细胞,仅在细胞分裂时才显现,所以果蝇幼虫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果蝇唾液染色体为多线染色体,由于染色体不断复制但细胞不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体,其上每一横纹相当于一个顺反子,横纹的形态特征有着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果蝇唾腺染色体是研究染色全结构,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片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慧明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7-27
果蝇幼虫的唾液腺内的染色体是经过多次复制而未分开的,它是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唾液腺染色体经染色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清楚地观察其形态特征,同时该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代表着果蝇不同种的特征,一旦染色体发生结构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学染色体实验选用果蝇唾液腺染色体作为材料,果蝇的唾液腺染色体以其体积大、数量少,便于观察为特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一果蝇难于识别,其二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并不典型,其三由于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很长,相互缠绕,难以观察清楚每一条染色体的形态。为此建议选用蚊子幼虫为材料。用蚊子染色体为材料,具有染色体数量少(2n=6),形态典型(能看清着丝点和姐妹染色单体)、取材容易(夏季可从污水缸中得到孑孓,也可人工培养)等优点。现存将如何制备蚊子染色体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光质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以模式生物果蝇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了红、蓝、绿三种单色光对果蝇各发育阶段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绿光对果蝇的三龄幼虫、蛹、快羽化的蛹、成虫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红光的影响最显著,绿光的影响最弱;从性比与变异的角度来看,绿光显著诱导了果蝇变异,其他色光作用不明显。因此,作者认为特定颜色的单色光照可以在不影响子代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果蝇的繁殖量,这为研究经济昆虫的增产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蒋瀚海 《教师》2014,(24):126-126
正一、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是原始的、简单的,但又是科学的、复杂的。(1)下布:染液配好后,熄火。将折好的布放在灶台一边,从布头开始,一人双手轻拈布幅两边,序入染液,另一人协助整理浸入染液中的布料。下布时要特别注意布的顺序,浸入染液后依然不能破坏其顺序。如果印花布不是折叠放入染液,而是无秩序的一团,在染液中相互挤压,即使浸泡时间再长,被挤压处也会因浸染不充分而出现"染花"的现象。(2)压布:印花布全部渐入染液中后,为使其完全浸泡在染液里,防  相似文献   

9.
摩尔根利用突变果蝇发现了伴性遗传,但定量筛选和鉴定果蝇,还依赖于摩尔根的学生Muller所发展的ClB法. 1 ClB法简介 ClB系果蝇中,X染色体上有三个特殊序列:C为染色体某片段位置颠倒的区段,可以抑制带有ClB的X染色体与另一X染色体交叉互换;隐性致死突变基因l,致使该基因的纯合果蝇致死;显性棒眼基因B,有ClB的X染色体的雌蝇具备棒眼性状.  相似文献   

10.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摩尔根为什么仅把果蝇眼色的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需要对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深入开展摩尔根的果蝇测交实验的讨论,使得教师和学生深刻地理解假说演绎法在科学发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约九百多个种。通常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果蝇唾腺染色体的体积比体细胞常染色体的体积大1000多倍。4个配对的染色体组总长度为2000μm,而相同体细胞常染色体为7.5μm。唾腺染色体的巨大直径是由于它们是许多纤维所形成的缘故。每条染色体起始时有4根纤维,以后经过多次分裂仍然保持在一起,好象一根绳子里许多细线一样。纤细而难以观察的每一根纤维,可以认为是一根染色质线。纤维的再复制过程,称做内有丝分裂。大约经过10次再复制,就可产生2~(10)=1024根  相似文献   

12.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是遗传学实验中学生感觉困难较大的实验。用传统的实验方法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本文对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等概念在习题及各类试题中出现较多,而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述得较抽象,学生掌握这些概念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呢?这是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材在阐述了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后,对染色体组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的这样一组染色体就叫一个染色体组。那么具体地讲,到底一个染色体组是怎样构成的?哪些染色体组合在一块才算是一个染色体组?在此,本文利用雌果蝇染色体图解将这一概念具体化。雌果蝇染…  相似文献   

14.
一种易于掌握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是遗传学实验课中学生感觉困难较大的实验。用现行的实验方法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本文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改进了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14年高考江苏卷33题以Cl B技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遗传的计算和分析,具体试题为: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 B区段(用XCl 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 BXCl B与XCl BY不能存活);Cl 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 B区段(用X+表示)。  相似文献   

16.
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时一般选用唾腺得到充分发育的果蝇第三令幼虫作为实验材料。这些幼虫最好在10℃—15℃低温下培养,因为低温培养的幼虫较25℃常温下培养的幼虫唾腺要大,此外培养条件要好,培养瓶中的幼虫不应过多,要使幼虫能充分发育。这里介绍一种较简便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法。一、取材: 果蝇幼虫有唾腺一对,由单层豆粒状细胞构成,白色透明,呈香肠状。在腺体前端由一条三叉形的唾腺管伸入口腔,位在食道的两侧,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必修2教科书P28~29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中介绍了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用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实验也是说明"假说—演绎"法的一个典型案例. 1 问题的提出 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图解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浅谈果蝇     
本文对果蝇染色体的组成、唾液腺染色体以及染色体不分开现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染色体变异"一节课涉及的概念有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等,其中染色体组是建立二倍体、多倍体概念的基础,染色体组是染色体变异这节课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易混淆,是教学的难点,而通过建构物理模型,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突破该难点。1构建果蝇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模型以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依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等原理构建出果蝇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染色体组概念的学习做铺垫。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概念,学生在学习时常易混淆,是“染色体变异”一节教学中的难点。这两个概念是学生学习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基础,因而又是重点。如何进行这两个概念的教学,我进行了多次教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如下:一、运用“教具演示——一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法进行染色体组概念教学首先,教师用绘有雌(或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两张幻灯片,重叠两片,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让学生回忆减数分裂的过程,然后教师逐渐推移开两片子以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之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