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报纸副刊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的最大尴尬是:与红红火火的新闻版相比,副刊阵地不断萎缩,影响越来越小。有些报纸甚至以取消副刊为进入市场的手段。今天,该怎样认识新世纪的报纸副刊? 笔者认为,传统报纸副刊存在三大通病:文艺化、作品化和标准化。从文艺化到新闻化,从作品化到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晁卫华 《青年记者》2016,(18):46-4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尤其报纸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副刊所面临的生存状况更是令人堪忧.不少报纸的副刊被迫缩版甚至停办,成为媒体变革大潮中的牺牲品.副刊,这方报纸昔日茂盛的“后花园”,如何突破新媒体时代的尴尬生存困境,已经成为必须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都市报副刊已经走人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尤其是作为地市一级的党报副刊,由于目前还不能完全走向市场,一张报纸还要兼顾这个城市各个领域的全盘工作宣传,版面有限,加上网络传媒的冲击,都市副刊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在这样的形势下,怎样办好承载着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副刊,如何在内容上丰满,形式上创新,吸引...  相似文献   

4.
王霞 《传媒观察》2011,(4):27-28
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一起,并称现代报纸的四大要件。近年来,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报业奋起迎战,在新闻、评论、广告上均有出新出彩之举。相形之下,副刊板块的改造相对滞后,偏文学性、文艺性的传统副刊日渐"式微",在报纸的资源整合中,常常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  相似文献   

5.
王霞 《新闻通讯》2011,(4):27-28
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一起,并称现代报纸的四大要件。近年来,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报业奋起迎战,在新闻、评论、广告上均有出新出彩之举。相形之下,副刊板块的改造相对滞后,偏文学性、文艺性的传统副刊日渐"式微",在报纸的资源整合中,常常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  相似文献   

6.
正报纸专副刊,是相对于新闻版而言的。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地市级党报不仅要应对同为纸媒的都市报的竞争,更要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竞争。在新时期,笔者认为,地市级党报在做好"硬新闻"的同时,还必须在专副刊新闻上下足工夫,以留住读者。全媒体时代,报纸要做"独家新闻"和"首发新闻"越来越难,但是专副刊内容的创新却有着无限的空间。可以说,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报纸的“绿叶”。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发展势头,但也应看到,有些副刊特别是传统的文艺副刊正面临困境,尤其是西部文化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的一些地州市报纸,受到新兴媒体冲击更大。这些地方报纸的新闻因为本地化、贴近性还有一定的读者,副刊则多因为贴近性差而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副刊偏重于文艺性和知识性,读者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动成分,少有互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许多报纸传统的专副刊正在走下坡路,甚至连某些名牌专副刊也已经在相关报纸上消亡。但是,另一种状况却又成了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许多新锐报纸,以周刊为主要特征的各种专副刊,却办得热火朝天。只不过,这些专副刊正以非同以往的面目存在与发展,它们不再是部分读者和编者寻求个人爱好甚至附庸风雅的沙龙,而是和越来越多的人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报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平台。地方报专刊的兴盛理由第一,细分市场的结果。如果说新闻是满足了大众(或是报纸的目标读者)对新闻的需求,那么专刊满足的就是小众对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纸的发展和竞争,市民对新闻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副刊在报纸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报纸是一张新闻纸,这就决定报纸的副刊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性,当副刊地位日益重要的时候,对于副刊新闻性的要求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增强副刊的新闻性,是长春日报近一年改扩版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要求副刊甚至包括专刊的操作,要引入新闻观念和新闻的运作方式。在一年以前,著名作家丛维熙写的《保卫文化副刊》,引起了全国报纸副刊的关注。丛维熙认为,现在的报纸节奏越来越快,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新闻版面急剧扩张,文化副刊日见萎缩,这是文化的悲哀。我们很同意这种看法,副刊的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副刊是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之类的媒介载体。但是,它和文学杂志上的纯文学作品还是有较大的区别。首先要限制篇幅,其次是内容不能信马由缰,也要跟…  相似文献   

11.
马琼芳 《新闻窗》2006,(4):41-41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类新兴媒体的崛起,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副刊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副刊式微”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很有市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报纸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特刊等。《攀钢日报》也有了自己的《时事生活周刊》。此间,甚至有一些新闻类报纸也已经副刊化了,像《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导报》用艺的形式、故事的形式、散随笔化的笔调来表述新闻、阐述观点……纵目报海,我们不难发现,“副刊式微”之说,只就“纯学副刊”而言尚可,一般报纸副刊面临的实际境遇是在新闻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3.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特别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新闻和信息的吸纳,纯文学性的副刊愈加受到冷淡,有成为鸡肋之虞。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副刊必须放下身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赖新蜀  王一 《新闻界》2002,(4):26-27
党报做大做强,贵在创新。去年7月1日出刊的成都日报,在做强势报纸的探索中,除了新闻版创新的尝试,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在与新闻区分度最大的副刊,打造品牌专版,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名编辑名记者。一年运作,“访谈”专版凸显时代特色,《访谈工作室》记者脱颖而出——————采访札记“编委会的决心”成都日报出刊时,编委会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通过创办新型城市党报,铸造媒体强势。针对副刊创新,提出了“与时俱进办副刊”,注重研究读者需要,引导调整读者结构。现在的读者应该是年龄越来越往下,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15.
屈指算来,笔者从新闻第一线转到专副刊已经整整两年了。人们的印象中,往往认为专副刊是时尚的、小资的,甚至是比生活更高一些的阳春白雪。但以笔者这两年的工作体验下来,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在专副刊的采写中,我们距离官方更远了,距离基层老百姓更近了。而且笔者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专副刊的题材与新闻题材并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是越到基...  相似文献   

16.
史敏 《青年记者》2007,(6):49-50
曾经创办《明报》的武侠小说家金庸认为,副刊是报纸很重要的一个部门。据他介绍,在香港办报,有一个信念:新闻是攻的,副刊是守的,有大新闻出来,报纸的销路可能会增加5万份、10万份。大新闻过去了,销路要恢复原状,这时要保住大销路的话,就要副刊做得好。有大新闻时增加的读看到副刊做得好,以后就会常买报纸,成为老读。所以说,新闻是攻,副刊是守,新闻做得好,出了成绩,副刊守住,销路就上去了。所以,办好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变革还是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资讯的日益发达,新闻生产方式日趋多元和多样的状况下,报纸的文艺副刊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由于新闻的地位比以往更成为了报纸版面上的优先,为了在有限的版面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压缩副刊就成了许多报纸下意识的反应和作为。  相似文献   

18.
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报业竞争全面展开的今天,我国的报纸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直被视为报纸“附庸”的副刊,越来越在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纵观当下地方党报副刊,呈现出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喻健 《新闻窗》2006,(6):63-64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的,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随着报纸副刊的出现而诞生,又随着报纸副刊的繁荣而兴盛的,它是文学渗透副刊、新闻渗透文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但随着电子媒体、网络媒体、通信媒体的迅速崛起以及报纸扩张带来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传统的报纸副刊逐渐萎缩,新型副刊呈泛化、边缘化发展趋势,新闻文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新闻窗》2006,(5):87-88
新闻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历来是报纸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副刊文化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以往那种纯文学的老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读者的需要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他们不仅需要获得外在的感官审美愉悦,还对报纸副刊多了一种“获益”心态,他们期待从副刊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获取更多的趣味和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