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业余通讯员出路何在?这是同行聚在一起常谈的话题之一。不少通讯员为此苦恼,有的甚至弃笔不干。我也是一位农村业余通讯员,从事新闻写作整整五个年头,也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可是经过磨炼,我的体会是:热爱、恒心、勤奋是当好一个通讯员的关键。首先是热爱新闻写作,有一位通讯员对我说:不知怎的和唱戏的一样,二胡一响,噪子就痒了,咱这爱写的人,闲了没事,总想写写划划。他说的是大实话,我也同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跨过而立之年的女农民通讯员。从1986年起至今,从事新闻写作.已经历了8个春秋,爬格子品尝了酸甜苦辣味,闯出了一条业余写作的路子。这8年,使我从一个农村女知识青年,成长为大众日报优秀通讯员。这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三条:作为基层通讯员,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一是靠领导支持关怀,二是靠老师帮助指导,三是靠自己勤学苦练。我出生在济南市东郊历城区王舍人镇梁王村一个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白天扶犁耕耘、夜晚用笔墨写作的农民通讯员,回顾4年来从事新闻写作所走过的路程,感受颇深,真是饱尝了“爬格子”的酸甜苦辣咸,这其中凡是成功了的,都是动了脑筋,下到了功夫的。在采写新闻的实践中,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我是从工人业余作者成长为专业创作人员的。自60年代初开始学习写作,如今已30多年了。回顾走过的文坛学步之路,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而“深挖自己生活这口井”,则是我走上成功之路,最切身的体会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路艰辛一路歌,无疑是对我走过的通讯员之路的最好诠释。 尽管我在1990年才调到西城区委新闻中心,1994年8月又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处的岗位,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算是正式走上了半专业道路。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我便开始了写作,屈指一算已十几个春秋了。回想当通讯员的日子,酸甜苦辣齐涌心头,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我已经投稿二十三年了,品尝了写稿的酸甜苦辣,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写出了一点小小“名”气。近几年,我每年有200多篇稿件被各地报刊和广播电台采用,用稿率几乎百分之百。在写作上我能取得这点成绩,我想主要做到了三勤:勤看、勤思、勤动笔。 勤看 我每年订阅报刊十余种,加上经常到各部门各单位去串门,能看到的报刊、资料较  相似文献   

7.
情系兰台     
经历农村、部队、工厂的艰苦磨练,步入兰台已十五年,品尝了档案工作的酸甜苦辣,我与兰台深结情缘.  相似文献   

8.
凡是新闻写作或搞艺术的同仁,大都尝过一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我的业余生活除了书法篆刻就是新闻写作。我觉得,新闻写作重要的是:干起来要有股牛劲,利用时间要有股挤劲,写作要有股钻劲和“手勤、眼勤、耳勤、腿勤”。我一直是将这“三劲”和“五勤”精神作为座佑铭,也是这样去做的。我首次撰写的《只要人有恒,万事皆可成》一文,被《鄂州日报》1985年1月4日刊用,并附有编者按,同时广东《科学文化报》选用也加有按语,《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征文中选播,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此篇开头一炮打响,给我很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是在新闻写作生涯中,从此我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我从1991年3月由教师改行从事农村行政工作,当年8月开始采写新闻报道。从事新闻宣传纯属业余爱好,没有指令,没有安排,靠自我约束。当通讯员不容易,酸甜苦辣皆尝尽,怎一个“难”字了得。  相似文献   

10.
我写稿已二十二年了,品尝了写稿的酸甜苦辣,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我的经验是要做到,勤看、勤思、勤动笔。 勤看 我每年订阅报刊十几种。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看报刊、信件,写阅读笔记;每到一个部门、我就翻阅其订阅的报刊和资料,了解报刊特点,分析用稿动态,摘录精彩语段;每当有人请我写报道时,我从不单纯依赖别人提供的材料,而是看有关档案、有关文件资料,了解前后、分析动因,尽可能使稿件  相似文献   

11.
何福州 《军事记者》2006,(12):65-65
由于工作需要,我由一名基层汽车兵借调到机关当新闻报道员。在这几个月的点点滴滴中,我感受颇深,不仅知识面更广了,学习劲头更足了,也让我着实体验了一把钢笔字变铅字的喜悦。而这些都缘于我生命中的另一半——《解放军报》。也正是她,让我迷上了写作,迷上了新闻报道。说生命中的另一半,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来当报道员之前,我就对自己言过三关:第一,要对自己有信心,努力干好这份工作;第二,要多学习,多问,多思考,制定好学习计划;第三,多学习军报,一定要参加今年的新闻函授培训。不干这行是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由于今年2月底才来到机关,出于…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我已为新闻传媒写稿二十三年了,品尝了写稿的酸甜苦辣,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写出了一点小小“名”气。近几年,我每年有ZOO多篇稿件(含转载)被各地报刊和广播电台采用,有的稿件被发了头条,有的获了奖,有的被选编入书出版,用稿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绝大部分稿件被国家和省级报刊采用。前不久,接到《人民日报响通知,我采写的《心系路桥四十年》这篇人物通讯,已被编入《中国跨世纪优秀人才智慧宝库》一书,很快就要出版发行。回顾多年来的写作实践,我以为在写作上,能取得这点滴成绩…  相似文献   

13.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写作经历,发现我和剪贴本有着不解之缘。今天把其中的酸甜苦辣捧出来,也许能对同行们有所启迪。初学新闻写作时,常听一些老通讯员传授经验说:靠报纸剪贴帮了忙。于是,我搜集全国各种各样报纸杂志,加以剪辑,按分类建立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等二十多本剪贴本,摞在一起不下三尺高,战友们戏称我是“剪报大王”。当时我想:这下写东西,可不愁见不了报了!不会写新闻,翻剪贴,不会选体裁,翻剪贴;甚至没有素材,也翻剪贴。  相似文献   

14.
枫娟在哪里?     
枫娟啊!你在哪里?已经九年了,仍然没有音讯,使我思念,惆怅。我在枫娟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啊! 枫娟是我的长篇小说《路》中的主人公。她是我那时想塑造的一位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普通知识青年。这是表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知识青年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的故事。我多年作农村青年工作,和青年建立了很好的感情。炽烈的感情的激流,不断冲涤着我的心灵;他们充满酸甜苦辣的经历,他们喜怒哀乐的神情,象一张张画面,总是经常在我眼前闪动;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思,决  相似文献   

15.
苏慧敏 《大观周刊》2012,(24):329-330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经验文章我读了不少,范围虽是相同的农村概念,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各有高见妙超。我是壮话地区刚任小学语文教学的农村教师,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深切的感受,总体感受就是学生怕写作,教学生写作难。主要状况是: 一、很多学生作文时三言两语、无话可说、词汇贫乏。  相似文献   

16.
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拙著从2000年收集资料开始,迄今正好十年,其中酸甜苦辣、艰辛曲折,非亲历者恐难体会。我的业馀写作起步于改革开放年代。先是现代文学,鲁迅、茅盾、王任叔研究,等等,我都搞过。在茅盾回忆录中第一次接触到孙毓修的名字。我对这位"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留下深刻印象。1986年,我有幸参加张树年先生主编《张元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1994年至1998年能够在省、地新闻奖评选中连年获奖,除了对新闻写作的酷爱之外,主要得益于深入的生活、深入的采访、深入的写作。 1987年,我从安康农校毕业后,便在旬阳县小河区长期从事农村工作。1996年以后,尽管调回县城工作,但工作的主要精力仍在农村一线。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才有了我写作上的灵感和源泉。回想那5篇获奖作品,无一不是笔者深受感染的现代农村和农民题材,无一不是笔者常年积累、多次采访、深思熟虑、精心构思的结果。 记得那是1988年的春天,区委书记找到我说,“三…  相似文献   

18.
愈是处在逆境下愈要争取生活的快乐与学习的长进.生活是不可战胜的,邪恶者永远不可能全部摧毁生活的乐趣."文革"当中我在新疆农村,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与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我的前途十分渺茫,然而我仍然努力生活得快乐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良知热血催椽笔寒冰回顾自己的记者生涯,虽经历了千辛万苦、酸甜苦辣,经历了“碎尸万段”的威胁恐吓和罪犯的蓄谋绑架……但,我无怨无悔、痴心不改!因为当记者是我一生最高的愿望,因我已“许身”于新闻事业,一天不采写,便活不了……机遇圆了我的记者梦我出生在冰封...  相似文献   

20.
我在少年时代,就向往新闻工作,并经常给报社写稿,反映一些农村青年和周围同学们的生活情景。写了几次之后,上海的青年报社居然给我寄来了一份通讯员登记表。这件事,使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当通讯员是有任务的,于是与报社的联系增多了。所以,我对朋友们说:“我与新闻结缘是在少年时代。”但真正闯进新闻的大门,真正尝到从事新闻工作的酸甜苦辣,却是在当上记者之后。 屈指算来,从事新闻工作已近四十个春秋。我不愿报流水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