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大多是新近几年组建、升格的地方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就业信息、就业区域、就业观念等方面都缺乏优势;学校在做好就业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难点;要赢得社会更高的认可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建立科学的就业模式应该成为当前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职毕业生择业观:问题、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毕业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念淡化、功利主义倾向突出、"从一而终"思想依然存在和具有消极等待观念等。家庭、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改进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观,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毕业生心理的指导和调控,建立科学的就业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毕业生树立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创业等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3.
尹诗伟 《考试周刊》2014,(57):160-160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期望值偏高、求安稳、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观念问题,并从学生、学校、学校与学生相结合三个角度指出了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4.
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由于高职学校办学方向不明确,缺少特色,社会对高职学历的认可度不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尚未形成体系和就业市场建设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艰难。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是:一是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二是重视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营销;三是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四是实施高职毕业生创业教育;五是加强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六是坚持产学合作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5.
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学生、学校与相关社会主体方面,因此,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需要高职毕业生改变择业观与提高自身人文素质,需要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政府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需要企业转变择人观念。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内涵,分析了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现状和不高的原因,介绍了该校近三年来加强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提出学校应通过建立社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为导向,建设好就业指导信息化平台;加大培育力度,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与社会需求的人才不对接,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问题.由于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就业形势严峻,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充满机遇和挑战.为此,高职院校不但要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就业市场等方面促进学生就业,而且要教育学生从就业观念转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技巧掌握方面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府、家庭支持因素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芳  陆亚文 《教学研究》2008,(5):387-389
高职毕业生作为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大学生就业群体,越来越爱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特点,就政府、家庭两方面的支持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使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对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双证书“制度提供相关支持;高职毕业生家庭成员也要对高职教育有正确的认识,给学生提供精神、工具性等相关支持,并和学校、政府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是否贴近市场,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及用工制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学校而言一定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关心、社会关注、学校重视的民生问题。缓解和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既要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也要靠学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承,但根本上取决于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是借用波特先生的钻石模型来构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模型,探索价值观在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职毕业生作为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大学生就业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丈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特点,就政府、家庭两方面的支持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使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对高职院校“钉单式”人才培养和“双证书”制度提供相关支持;高职毕业生家庭成员也要对高职教育有正确的认识,给学生提供精神、工具性等相关支持,并和学校、政府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工作能力等进行分析得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增长,2009届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满意度普遍下降,高职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服务是高校组织的招聘会等。要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和完善有效的高职毕业生求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职业目标模糊、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后不安心工作等问题,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尽快转变就业观念,认识自我,调整就业期望值;加强校企合作,让毕业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其求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表现出良好的态势,这是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特色办学、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对就业的合理定位等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对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有重要启示,要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高校承担应有的责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凸显,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制约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通过就业观念、专业设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对就业难问题作了现状分析,对目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题,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更新高职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面向市场:积极搭建产学平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拓宽就业渠道,确保高职毕业生出口畅通等几项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温州市3所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工作信息不对称、搜寻能力不胜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17.
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提出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从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改变就业观念等方面解决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仍存在问题.为此要采取健全职业就业指导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实现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商务社交礼仪教育的有机结合等措施,促进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的衔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符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增强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绿色通道,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当前湖南省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凌云 《职教论坛》2006,(4):56-58
了解高职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以及他们对就业各个方面的不同认识,是高职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对湖南省十所高职学校毕业生进行了实证调查与分析,内容涉及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职业兴趣、知识、能力、素质,就业期望,就业去向,就业途径,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的认识,为高职学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资料,作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