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的小说虽然沿袭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但在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等方面吸收了一些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叙事与小说关系匪浅,它们在解读和构造小说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翻译中,由于源、译文叙事存在差异,译入语叙事对翻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清末小说翻译为例,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三方面进行讨论,证实了中国小说叙事传统对中国小说叙事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要素包括叙事人称、叙事时间、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这四个叙事要素在小说里的应用既表现为相互交织又呈现不断变换的状态.文章通过对海明威小说所具有的四个叙述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解读,以期增加读者对"叙事艺术大师"海明威小说的叙事特点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空间叙事理论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的规律,空间叙事侧重于在文本叙事的基础上呈现小说的空间结构。小说的空间是抽象的,并依赖于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知能力,同时它又影响着故事情节的统筹安排,所以掌握小说的空间叙事概念别具深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第九部小说《仁慈》,作为语言大师,她运用独特的章节安排,以及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赋予小说叙事强烈的空间感,这种纯熟的空间叙事技巧突显了莫里森的文字驾驭能力,也赋予小说巨大的叙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发生了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叙事演变的角度出发,结合宋代文言小说的实际,对宋代文言小说的叙事演变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小说潮流的更迭演变体现为叙事话语的历史变迁。寻根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历史变革,使其由当前客观性的社会话语向虚幻的历史与文化话语发展演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原因、寻根小说对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新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从而认为,寻根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二是在叙事时间上,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三是叙事结构上,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10.
掌握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就窥探到了小说最核心的秘密,因为我们可以借此从宏观上看清小说的架构和作者的意图。从叙事的角度分析小说《陆犯焉识》的叙事艺术,从叙事线索、叙事手段、叙事角度三个方面走进小说,以进一步了解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自传体小说诞生于18世纪初,是小说和自传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目前,对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较少涉及后现代的部分。本文以后现代自传体小说《曾经沧海》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身份、叙事时间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承继与革新,以期凸显后现代自传体小说迥异于传统和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长篇世情小说《林兰香》中有多处死亡叙事,这些死亡叙事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据布局来看,死亡叙事多发生在下半部分,焦点人物正是小说主人公燕梦卿。在作用方面,死亡叙事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审美意蕴、增强文化蕴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林兰香》在世情小说中非常独特,有着突出的感伤色彩,这也得益于小说中的死亡叙事。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7-33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安徽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的叙事地位不断变迁,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出现了各自的叙事困境,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的融合成为提升叙事品质的重要选择。文章阐释了安徽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地位的变迁、叙事的困境,并从叙事视角、叙事艺术、叙事结构和叙事题旨等方面,论述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该小说最重要的三个叙事技巧 ,即 ,哥特式小说的叙事方法、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鲜明的对照手法 ,指出小说题材与叙事技巧的统一性 ,并从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小说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6.
死亡是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更是小说叙事建构的有效手段。死亡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死亡为核心的情节构建模式十分巧妙地迎合了小说作者执意颠覆基督教文化传统(象征父权)、宣扬妇女主义思想的文本主题和创作理念;以死亡为媒介的视角变异模式突破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传统藩篱,极大地丰富了《父亲》的叙事层次和多样性;以死亡为依托的叙事技法的革新为小说成功营造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效果。毋庸置疑,让死亡直接参与小说叙事建构并使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叙事功能正是该小说的叙事特色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张康 《文教资料》2009,(19):29-30
<英国病人>的结构性不仅体现在小说主题之上,更体现在它独特的后结构主义叙事--小叙事.本文从小叙事的角度,解读小说主人公之一的Almasy的二战个体经历,并由此论述小说是如何解构二战历史宏大叙事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晚清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心理描写因素的增多.突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海》小说原著与同名电影在叙事上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小说和电影都综合运用了全知叙事视角和限知叙事视角,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直线式结构和顺序式结构特点。小说与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两者在叙事手段上不同:小说是文学语言叙事,而电影是采用影视造型叙事;在叙事主题上,小说和电影是相似的,都赞扬了主人公的硬汉子精神,但是1958年美国拍摄的故事片《老人与海》对爱的主题的开拓更为深入,与原著相比主题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出现影像化潮流,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叙事中,本文通过分析扬争光的小说《越活越明白》在叙事结构,语言展示及叙事情境等方面的特点来揭示当代影像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