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部分大城市经常出现花季少年卖唱的现象。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女孩居多)在父母的带领下,整夜在夜市、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或娱乐场所游荡。他(她)们手拿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唱着所谓的流行歌曲,还做出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通常为客人唱一首歌可得 5元、 10元钱不等。他(她)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或四处拉客,或与客人讨价还价,或与客人说俏皮话,或忍受客人的嘲笑和戏谑……生意不好的还要遭到父母的责骂。   这种只有在旧社会、旧小说、旧电影中才出现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今天?这种现象于情、于理、于法说得过去吗?怎样治理这种现象?本刊特邀请了部分少儿工作者、教师、家长以及律师,就此问题谈了他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思维方法 所谓整体思维方法是将所涉及到的若干物体(或过程)合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运用物理基本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体思维方法把对象(或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立足于整体分析其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部分的分析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青少年比较稳定且扰乱性较大、既妨碍品格发展(如:可能导致学生自伤、攻击他人、损坏周围环境等),又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如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与社会更加疏远等)的行为。但是,对于孤独症学生来说,问题行为不仅程度不同地影响孤独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而且对他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危及他人安全。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等组成的意义结构,像一条感情和习俗的“地下河”,流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牵引着大家自觉地朝着一个潜在的目标行进。C校于1998年招收第一届初职生以来,逐步形成了学校“生命共同体”的组织价值观,健康的学校文化受到教工们一致认同,学校文化成为激励教师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切块拼接法(Jigsaw)是由阿伦逊(Arosoh)及其同事设计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5至6人一组,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或片段,每个小组成员阅读他所分到的材料。然后,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随后,学生们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将自己所学的那部分内容教给他们的组员。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核心学习方法写入了新课程标准。所谓科学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寻与研究未知的现象或规律,通过学生在科学课上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使其容易找到自己不解并十分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认知的矛盾),并通过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猜想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探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些教学模式,现将几个教学片段记实进行评述,供同仁们商讨。  相似文献   

7.
改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高校教师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这是因为人格内涵着价值,它总要通过各种社会途径,对其他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发生影响。人格的这种影响作用,与可比性的权力相比较,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教育者本身的人格榜样示范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这也是建立在我们对时局的正确把握和对当代大学生基本特点了解的基础上的。做好这项工作,高校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安于清贫,乐于奉献,要不断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校学术研究空气空前高涨。全校教工勤奋著述,写出了三百多篇学术论文。为了纪念建校八十周年,我们特汇编了这期校庆专刊。内容分为学术论文选和科研成果目录汇编两部分。论文选部分,选了我校教工1978年至1987年6月在全国省级以上(或相当于省以上)报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因篇幅所限,一人只选一篇。至  相似文献   

9.
有疑而问,由问导思,由思出新。敢想、会思、善问是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而思考的实质即是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问题。时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一切,学生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也没有,坐在教室里受“驱使”、“奴役”,谁还乐学?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挑战教师和书本这些所谓的权威。学生发问时,教师要乐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发问中的智慧火花,给予表扬与肯定,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价值(也是学生自身价值的显现),进一步激励…  相似文献   

10.
女教工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认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女教工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成为影响女教工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高校特殊女教工因受囿于自身特定的生理、心理及高校特定生活工作环境等影响因素,时刻面临着各种新挑战和新压力。社会应关注、高校需重视及工会应发挥其守护神作用,特殊女教工自身则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  相似文献   

11.
论远距离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二)钟志贤三、媒体(介)部分剖析媒体(介)是沟通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或中介。没有媒体(介),便不存在任何信息传播活动。媒体(介)是远距离教育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所谓的教材建设,实际上就是媒体的研究、设计与制作。通常,...  相似文献   

12.
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优秀代表,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教工党支部作为教师中的先进群体主动参与此工作,将对自身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以专业群为依托组建教工党支部,将思想政治学习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实施校企合作、多元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项目,是教工党支部实现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前571—480)、毕达哥拉斯(前580—500),这两位东西方的哲学巨人,他们尽管生活在不同地域,却几乎在同一个时期,提出了"一"是世界的本源(本体)这个思想。他们同期或稍后的大多数哲学家们乃至他们的追随者们,受到或未受到他们影响的部分哲学家们,其共同之处,也都是一致地将"一"视为万物的本源。在伊斯兰哲学家那里,真主(安拉)就是终极的"一"(1)。试图从伊斯兰的原典文本中找出如此众多的哲学家一致认"一"为本,这一普世价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赏识学生.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在赏识学生的过程中,教育者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把对学生的期待不断地通过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传递给学生,促成了学生自我激励机制的强化。学生们进步的外部直接动因是赏识对自我激励机制强化的结果。所谓自我激励是个体自身在追求某种特定目标时的自我激励程度。自我激励机制的强化过程:教育者的赏识、期待和暗示(外界刺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提高促使学生调整人生目标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积极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促进人的开发,最终带来学习和生活中自身的进步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自身的进步和取得的好成绩反馈给教育者(外界)和自我,形成新一轮的教育者(外界)和自我的双重激励;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巩固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完善并向教育者期待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万子 《甘肃教育》2011,(15):30-30
所谓品行不良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品行不良学生在学校中尽管是极少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坏影响。矫正他们的不良品行,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中奖励的艺术余昌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奖励,是组织的领导者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奖赏,对教工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过程。目的是对教工的这种相关行为予以强化,使之保持工作热情和干劲,并在组织中形成示范效应,以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它是学校...  相似文献   

17.
学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工朋友群。教工朋友群是指教工自愿结合成的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年级组、教研组这些正式群体而言的。教工朋友群对学校工作产生的影响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大多数朋友群的思想基础是健康的,对学校工作产生促进、帮助和补充的影响,有时甚至能起到正式群体不能起的作用。我经常通过教工朋友群解决教工间的一此矛盾,其效果比我本人出面好。但也有的教工朋友群对学校工作起阻碍和抵消作用,有时甚至涣散教工团结,搞乱正式群体。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确实存在。因此,教工朋友群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影响,理应引起校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继续教育有效教学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川 《江苏高教》2001,(2):113-116
成人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与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教学相比较而言,既有共同点。所谓“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意味着教学能够给予学员们触及心灵的影响;意味着教学能够激活、提升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意味着教学能够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拓展他们的理论视野;意味着能够带给学员理智的以至整个人生的挑战,这样的教学就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努力给予学生以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二)教学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三)重视教学过程;(四)教师的讲授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相信学生,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普通教师完全可以创造崇高的生命价值。学无止境,学会教学是一辈子的事。教育是平凡、平淡、清贫的,我愿意在平凡中感受幸福,在平淡中体会幸福,在清贫中享受幸福,在努力中把握幸福。物理之美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我愿发掘物理科学美,去创设关的意境,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物理。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有益的影响。在这里“有效”是相对于“无效”或“负效”教学而言的一个价值关系的概念,强调的是教师(主体)与学生(客体)之间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思想政治课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积极有益的影响,就必须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延伸、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素”有效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