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必要延伸。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在晚清“文界革命”的铺垫下,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推导出自身的现代性构想。在“人的文学”观念主导下,以“人性的”、“个人的”、“个体的人”为价值设定的主体性因此成为现代性的理论基质。散文现代性理论主要倡导者的林语堂,进一步将散文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设定明确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出发点——使“闲适”在主体性理论所坚执的文学独立自由精神辐辏下,成为散文美学追求,其意正在避免散文在文化启蒙运动中弘扬的文化批判性沦为实用性和工具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文学所具有的许多特征都可以说是源自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影响,其中“自由写作”理念无疑是最能体现“现代性”复杂的文化内涵的特征之一。西方文学“自由写作”理念是自文艺复兴始,经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现代性”孕育而生成。由于种种原因,“自由写作”理念与“现代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一理念最根本的价值却正好是“现代性”自身的异己因素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好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同划一;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创作原则、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文化学的眼光分析《荷塘月色》文本,会发现其间深藏着中国现代文学家在五四“断裂”之后的内心隐秘,体现出现代中国人心灵中的“古典踪迹”。百年中国文学反复证明了“人格重建时散文最兴盛”的命题,阅读现当代文学中唯一存活的“古典”文体——散文,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分析和选择现代人格中的古典因子,是文化重建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5.
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在欧洲的传播之旅,成为中国文化进入西方的重要方式,以“四书”为代表的散文,《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在中国古代都已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在西方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形象,但是由于文化的隔阂和自我文化的优越感,西方人(欧洲为主)对中国文化存在偏见,使中国文学的欧洲之旅陷入了“东方学”的视野之中,成为西方想像与描述中国的基础材料,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驯化、建构了中国文化与文学形象,所以中国文学的欧洲之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误读、误用,以至肢解、歪曲。  相似文献   

6.
1996年,杨春时、宋剑华发表文章,对已被普遍接受的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是现代性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只具有近代性,而不具备现代性”。由此在文学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历时约两年的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讨论,随着思想文化界现代性反思的全面展开,对“现代文学”性质的讨论也发展为对“文学现代性”进行质疑和反思,同时文学理论的现代性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们以救亡图存、民族自强为基点出现激进的、温和的、保守的三种不同取向的现代性诉求。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新文化运动”一样属于中国现代思潮之一种,其文化理念的现代意义随着当前对激进思潮反思的深入而愈显可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创新理论的考察和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分析,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海峡两岸现代散文的创作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样式,大陆现代散文创作较突出地体现了“载道”的文学精神,台湾现代散文则较多地表现出“言志”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市民人生的女性言说──再论苏青散文品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苏青的散文创作独树一帜.她以鲜明的性别意识,以个体生活为蓝本,创作了带有纪实特征的小品散文.作家世俗生活写真、解放了的新女性生活观照与剖析、市民阶层生存智慧的展露抒写是其主要内容.它们以女性主义文学特征和市民文化品格及贯穿其间的“分娩式痛苦”而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0.
肖佩华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该书将“市井”作为独立的概念范畴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类型学研究框框,从而使中国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在民族文化范畴和中国“现代性”范畴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为文学史尤其是市民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该专著对于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现代都市文学研究与京海派文学研究,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意义和学术上的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12.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小女人散文”热在20世纪90年代曾迅速兴起,又寂然消散。作为一种特定时空下的文学现象,这股思潮背后始终潜伏着批评与争议。“小女人散文”具备鲜明的都市格调与大众化色彩,是中国经济、文化转型期的特定产物。这一文体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降温有自身局限之故,但它如能克服缺陷谋求突破,当能对新世纪散文文坛做出一份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散文是特殊的文学现象。其“论-说”因素的内在矛盾性决定了它独特的文学性质,“论-说”因素的具体结构,形成了它不同的构成形式,“论-说”因素的具体特征,又造成它多样的文学风格。先秦诸子散文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产生的独特审美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台湾当代散文理论的发展,相对其他文体理论迟缓,"五四"散文传统的压抑是其沉重的历史负担,突破因袭重负的呼声在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主义风潮中传出。从文体界说、散文分类、名称确定等基础理论的建构中,可以探视其独特的传承与创新之路;而"现代散文"名称渐成共识,则凸显了台湾散文现代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中国追求现代性的变革最快的时期,因此在现代性视阈中重新审视20世纪初中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使我们对浪漫主义在文学革命的质态及其昙花一现转瞬变化为革命文学的原因、转向中会有一个更清楚的把握。文学革命被革命文学的急速置换,二者之间在现代性视阈中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其本质上是现代性视阈中浪漫主义思潮的延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历来都认为汉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很低,尤其是四言诗的创作更是处于衰落之境.从两汉四言诗的传衍方面着手来阐明四言诗体在其他文体中的运用,发现大量四言的韵文韵语存在于辞赋、骈文以及颂、赞、铭箴、碑诔等应用文体中,各具特点并影响着汉以后许多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