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的控诉     
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4月1日进入第九天,南斯拉夫人还是说“不”!于是,恼羞成怒的北约扩大了对南空袭范围。3月31日晚,多瑙河上的诺维萨德大桥被北约的飞机炸毁。诺维萨德市距贝尔格莱德以北约80公里,自空袭以来已遭到多次轰炸。这座大桥是经过古堡进入市区的交通要道。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仍然是北约轰炸的重点。从3月24日第一天空袭起,北约没有一天不向那里扔下几颗甚至几十颗炸弹。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主要是炸那里的塞族军事设施,可是直接受害的却是包括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老百姓。28日那天,北约向普里…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一夜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不眠之夜。西半球,贝尔格莱德时间3月24日夜晚8时,轰炸声打破了科索沃寂静的夜空;东半球,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3时,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联盟的消息不期而至,留住了我们走入“睡眠”的脚步。两个遥远的国度,在我们编辑的报纸上再度相联。经过...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以来,西方各主要新闻媒体开足马力,集中一大批优秀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不断就空袭科索沃以及南联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大量的集中报道,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史上的重大事件大作文章,在扩大发行量和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间接起到了为北约政治和军事领导人造势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开始站到北约一边,支持空袭和对南联盟发动地面战争。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早已把媒体作为武器系统的一部分精心设计,巧妙利用。 寻找新闻卖点、挖掘独家新闻一向是西方各家媒体处心积虑加以实现的第一要务。这次科索沃危机以及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更成为各家主要媒体炒  相似文献   

4.
5月1日中午,北约在对南联盟科索沃发起的又一轮空袭中,用导弹击中了一辆正行驶在卢扎奈小镇一座桥梁上的公共汽车,汽车被拦腰炸断后一半栽入河水中,造成至少23名乘客当场死亡的悲惨后果。此前,在4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首都贝尔格莱德遭到了自3月24日北约发动空中打击以来最大的一次轰炸。当天夜里,北约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和南联盟防空军的炮火声彻夜未断。空袭中,南联盟军队总参谋部大楼、国防部大楼和外交部大楼分别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这些大楼附近的民居也未能逃脱厄运。在轰炸现场,…  相似文献   

5.
陈练 《航空档案》2004,(8):22-23
F-117是世界上第一种实战的隐形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部署,然而,在1999年初的科索沃战争中第一次被击落。科索沃战争于3月24日开始后,北约联军猛烈空袭南联盟防空部队。其中,开战头两个晚上,北约从空中和海上空袭了南联盟境内90%的防空目标。美国空军驻霍洛曼基地第8远征战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记者进入南联盟科索沃战区进行战地采访,客观条件、通讯状况艰难,并有极大危险性,能成功地将实况展现给观众实属不易。该片充分运用电视语言,从几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中的南联盟人民的状况。1999年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袭。南联盟虽然遭到了北约的轰炸,但贝尔格莱德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气概。记者在住地饭店立即开始采访,通过对饭店经理这一普通人的采访入手,以“如果你是米洛舍维奇先生,你会在协议上签字吗?”这个颇具针对性的提问…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开始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南斯拉夫人民对这种野蛮行径的反应如何?他们的精神面貌又是怎样?《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特写《歌声鼓舞我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决心,以及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极度蔑视之情。一幅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巨大图画跃然眼前。强烈的现场感和典型材料的运用是这篇特写的基本写作特色。3月28日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日,也是北约对南联盟轰炸的第五天。经过几天的空袭,南斯拉夫人民的士气…  相似文献   

8.
3月23日,在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离开了南斯拉夫数小时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决定,北约部队已可以对南联盟境内的目标实施空袭,行动命令由美国将军克拉克和德国将军瑙曼掌握。现在,北约可能随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好在战机和导弹并没在第一个不眠之夜光临巴尔干。霍尔布鲁克为何谈判失败?北约的军事行动何时开始?加之10天前的那次不成功的访问,霍尔布鲁克已是两次有辱使命了。这位被西方称为巴尔干专家及“米洛舍维奇问题专家”的特使,访问贝尔格莱德近40次,总是欣然而来,得意而去,此番关键时刻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已不再掌…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2时55分,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悍然发动大规模空袭。这一事件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应。新华社迅速投入这场战役性报道。在激烈的国际新闻竞争中,显示出作为世界性通讯社的有效影响力。 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是通讯社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是检验通讯社报道实力的关键依据。3月25日3时00分,北约飞机在科索沃上空投下第一枚炸弹仅5分钟,新华社英文快讯《普里什蒂纳响起爆炸声》便传向全世界。3时07分,又发出含义更明确的英文快讯《北约开始空袭塞尔维亚》。与老牌世界大通讯社相比,新华社第一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国际社会的严重警告,绕开联合国,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空袭。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悍然用5枚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造成3名新闻工作者死亡,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的严重后果。这...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宣布: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作为CCTV的记者,我明白自己遇到一个难逢的机会。当晚11点,我为《早间新闻》作了电话报道,凌晨4点又根据战局的最新发展为《新闻30分》作了第二个电话报道。3月25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北约空袭的轰炸声,北约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军用机场和一个飞机制造厂,强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感到和看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战争,什么是恐惧。3月26日,我和王晓琨同志前往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采访。在国防部…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解救科索沃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于今年3月24日,向南斯拉夫联盟这个主权国家发起了大规模空袭,造成了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科索沃,这个曾连许多美国人都不知晓的弹丸之地,因这次空袭成了世人瞩目的战争新热点。那么,科索沃到底发生了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何以对这块地方如此“感兴趣”?那里的战事如何?结果又将怎样呢?  相似文献   

13.
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实质是一切主持主义的记者在有关科索沃局势报道中所应持有的正确立场,邵云环的报道也不例外。她的报道充满了对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愤慨和蔑视,以及对其狼子野心的入木三分的揭露。邵云环在报道中,善于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增强了揭露的力度。可以说,这篇报道是科索沃局势报道中讲究揭露艺术和技巧的成功的范例。寻找最佳报道时机和报道点。作为一名老记者,邵云环在熟悉科索沃局势的情况下,显然对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和报道方式作了深入的研究。富有强烈新闻敏感的她,没有简单地看待北约对阿族人所谓的误炸,而…  相似文献   

14.
5月2日晚,北约用石墨炸弹袭击了塞尔维亚的高压电网,造成整个供电系统瘫痪。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突然断电。“白色的城市”(贝尔格莱德)自空袭以来第一次度过了没有灯光的黑夜。这一天正是月圆之时。站在楼顶举目望去,一轮明月正从不远处被炸成空架的商业中心后面冉冉升起。这一晚贝尔格莱德市区没有听到爆炸声。望着沐浴在淡淡月光之下的漆黑的城市轮廓,我心中不由陡增一种恐怖感:三个被俘的美国兵刚刚离境,北约就下此毒手,它给人们发出的是一种什么信号?最近以来,北约飞机空袭中的“失误”越来越多了。4月27日,四架北约…  相似文献   

15.
兔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令空袭南斯拉夫联盟。翌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便将精心策划的空袭计划付诸实施,战争的乌云骤然笼罩了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一枚枚导弹、炸弹落到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夺去了不少平民百姓的性命,数以十万计的难民背景离乡,流离失所,一场真正的人类灾难,正在科  相似文献   

16.
4月22日晚上,一则《北约要对媒体下毒手》的新华社电讯稿引起了我极大震惊。消息说:南斯拉夫国家电视台已经成为北约空袭的目标。愤怒之余,也曾善良地幻想,也许这只是美国的一种“口头恫吓”。因为早在4月初,北约就宣称要把南斯拉夫的新闻媒体作为空袭的主要目标。于是,全世界的新闻界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欲以武力打击新闻媒体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或许代表着世界各地45万名记者的这封信能使北约的行径有所收敛吧。然而我们善良的愿望很快被现实击破:4月23日…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已进行了四天,在这期间,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迅速、准确、真实、客观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有关的情况就成了媒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各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所在。许杏虎发于3月27日的《空袭下的贝尔格莱德》一文针对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利用报纸文字报道的深度优势,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场景和有特色的人物语言,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一幅较全面反映贝尔格莱德市民生活、精神面貌的图画,反映了北约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的灾难、南人民的不屈精神、坚持到底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摄影记者赴南斯拉夫战地采访,是中国记者的光荣,将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今年3月24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科索沃危机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空袭,震惊了世界。空袭行动一开始,中国新华社迅速作出反应,派出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赶赴南斯拉夫战地采访,几乎天天向国内、国外发出战地新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记者在外国战地采访,这是中国记者的光荣,是中国新闻事业、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的标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大家讲到“荷赛”,讲到中国新闻摄影如何走向世…  相似文献   

19.
科索沃问题一直是新华社关注的热点。自3月24日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新华社三名前线摄影记者发回了数百张照片。回顾三个月来的摄影报道,可以看到新华社对世界热点的摄影报道所实现的跨越。 这次战役性报道延续时间长、地域跨度大,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之后,整个事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演变,从国际到国内、从遥远的战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从对南联盟人民的关切到对中国同胞遇难而引发的示威游行、各种新闻因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新华社充分发挥摄影报道的形象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国内和海外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给南联盟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南联盟人民悲壮不屈的精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实质、中国人民对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9,(4)
—5月9日以来陕西报纸关于北约暴行及事态发展报道综述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数枚导弹袭击了我驻南使馆,3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幸以身殉职,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这起骇人听闻的袭击事件,是对我国主权的肆意践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