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课文中所饱含的情感,教师讲不出,学生听不来。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去感染、去熏陶;要靠自己去体验、感悟。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情感是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愿敞开情感的大门“情动而辞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一篇考场作文怎么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我想,除了新颖的立意和优美的语言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再高明的写作技巧也只是无水之舟。现在的考场作文要求“感情真挚”,却有不少考生还在那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有感情的文章就如同一具僵尸,有形而无神,是难以打动读者的。那么,应当如何在考场作文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3.
好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是有真挚的感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字。”怎样才能使学生感情在文章中得到充分发挥呢?古人云:言为心声。”只有学生心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只有学生胸中时时洋溢着激情,他们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因此,我认为把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做人、作文是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本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尝试。一、创设新闻情境,激…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语文教学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出文章的“情”。可后者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怎样反映真实情感呢?  相似文献   

6.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语言文字,而后经过形象再造,使文章刻画的形象呈现在头脑中。这样学生就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境界,领会到文中语句的精妙,领略到文章的情趣,真正达到“物我同在”、“人我同在”、“我在情境中”。受到这种情景的触动,必然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仅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共鸣。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文章要贯穿真情,以情感为“经线”联成。纵观中外文学史,凡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没有了真情,就没有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这是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都需要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阳光 《学语文》2002,(6):19-20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传统课文,而现在是作为“理清思路”的一个“例子”。我认为,“理清思路”就本文而言就是抓住本文的感情线索。利用“感情曲线图”建构问题,紧扣课文,联系实际,质疑点拨,听说读写同步进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感情曲线图”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根据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我们可以设计下列问题:通过大家对文章的预习,课文主要分析了哪几种情感?这几种情感的对象分别是谁?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下图把这篇文章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阅读与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维,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精神活动。欣赏足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活跃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足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作品同然难以成为文学作品;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欣赏主体也难以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所以别林斯基批评那些仅凭理性去理解作品的人说:“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趾头去理解作品更坏。”因此,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欣赏课,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让学生读懂几篇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从事农村教学的我,身边的大部分学生(甚至更大范围的小学生),他们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缺少感情。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情感投入。他们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没有注意生活中的“匆匆瞬间”,自然难以“情动而辞发”。“情动”是认识问题。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则是作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就得特别加强乡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山、水、草、木,深入观察和认识农村的风土人情、生活、劳动习惯等,从而找到写作素材。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浅谈几点看法。一、切实加强“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请文章的“情”。然而后者常常被一些教师忽略。目前,一些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 强调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以其五彩缤纷,各具一格的个性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卡斯特金对情感功能曾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又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作文训练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如何指导好写作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一、培养和激发学生感情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文以情动人”,“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等等。文章的思想是灵魂,感情可谓之为“灵气”。没有感情的文章不能称之为好文章。因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文章要贯穿真情,以情感为“经线”联成。纵观中外文学史,凡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没有了真情,就没有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这是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都需要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元好问也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由此可见,真情乃文章的生命。然而,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奔腾而出。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情感是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愿敞开情感的大门情动而辞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纯真的记叙文 ,文章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情的好教材。我主要采用朗读为主 ,以读代讲的教学法 ,让学生在读中激情 ,读中体会 ,读中感悟。运用多种形式 ,各种语调反复朗读 ,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 ,把荷花的美和对荷花的爱表达出来 ,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受到美的熏陶 ,并在熟读的基础上 ,背诵课文 ,抒发情感 ,迁移情感。一、初读感知 ,萌发情感课前 ,我在黑板旁边悬挂一幅放大的课文插图 ,图…  相似文献   

16.
没有情感就没有作文,作文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艺术之花的血液与浆汁.作文,应该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我手写我心.可是现在学生对作文往往是又怕又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为情而作,情动而后才能辞发,所以作文教学就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快乐作文. 一、设计情感导语,诱发情趣 情动而辞发.好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抓耳挠腮,迟迟不能下笔,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对事物没有情感,没有感情冲动,自然难以下笔;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前,应该精心设计可行性的情感导语,利用情感因素拉拢学生,消除对事物的反感,使其对观察对象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阅读与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读者在感知文章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思维,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精神活动。欣赏是在阅读认知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活跃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没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文学作品固然难以成为文学作品;没有深刻的情…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传递情感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仅要受逻辑推理的制约,而且还要受情感的驱动。所以,完整的语文教学,在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认知、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不用说,学生们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这些感情所浸润、所陶冶。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显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不“通情”难以“达理”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读懂文章就只是弄清文中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吴祖兴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