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说或电视剧<三国演义>吗?其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关羽把曹操这个"敌手"从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可是蜀国的"国敌",关羽的结拜兄弟刘备的死敌哦.<三国演义>里塑造的"三绝"之一的"义绝"可就是关羽呀,这个情节看起来好像不符义胆忠肝的关羽的做法.是不是呢?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是在小说的第五十回,而在前面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里有这么些情节:关云长(关羽)寻兄刘备不得,求取栖身之地,因此暂时屈居于曹操曹丞相帐下.曹丞相很欣赏关羽的才干,特别是赏识他的忠义,因此对关羽百般礼遇,以知己相待,并赐金送官.但是关羽难忘桃园结义之情,身在曹营心系汉,去意难移,于是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慨然而去.  相似文献   

2.
读过三国的都知道 ,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 ,刘备那个单位暂时停产了 ,职工们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 ,到曹操那里当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 ,给关羽的福利待遇当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 ,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曹操便想把这个临时工转正。当然关羽听说大哥刘备那个单位又开工了 ,便寻了去。曹操和关羽就这么点关系 ,关羽就硬敢在华容道上随便放人 ?这已经超出了自由主义的范畴。刘备实在应该让审计部门查一查关先生的帐目 ,关羽到底…  相似文献   

3.
华容道事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关大人以私废公,放走了曹先生。这件事使关将军的历史威信相对减色不少。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刘备那个单位停产了,职工们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到曹操那里当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给关羽的福利待遇当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曹操便想把关羽这个临时工转正。当然关羽没同意,不愿意端曹操这个单位的铁饭碗。他听说刘备那个单位又开工了,便…  相似文献   

4.
“华容道”取自著名的三国故事,它与七巧板、九连环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一起被叫作“中国的难题”。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放曹操逃出了华容道。华容道游戏的棋盘上共摆有十个大小不一样的棋子,它们分别代表曹操、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关羽,还有四个士卒。棋盘下方仅有两个小方格空着,玩法就是通过这两个空格移动棋子,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出华容道。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十分狡猾的奸雄,关羽为报答曹操,在华容道上将曹操捉住,又放走了,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种滑块游戏,名叫“华容道”,如图1,其中,最大的方块代表曹操;五个长方块代表蜀汉的“五虎上将”,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四个小方块代表四  相似文献   

6.
《教育》2008,(21)
关羽一生忠义无双,所以被中国人称为关公,奉为武圣,文武庙中与孔子并祀,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多么完美的形象。关羽深感曹操恩德,但为了义兄刘备,在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回报曹操后,坚决  相似文献   

7.
一天,曹操因为和刘备打麻将输了一毛钱。自此之后,他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个绝世的主意——于是,曹操打手机给刘备。可刘备正在睡觉(已经晚上12点半了),没办法,他只好发了个E-mall给关羽。关羽在“玩泡泡堂”,于是收到了这封邮件:关羽,俺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俺上次打麻将的时候故意输给刘备,让他有些面子。可他竟得意洋洋。请转告那只猪,我约他“在三国”网吧见,上网对战“蓝色警戒”。不见不散,886!——曹大帅“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曹操又发武林帖了!”熟睡的刘备被关羽的狮吼功吵醒了,大骂“:你这个混蛋,这个月的工资全…  相似文献   

8.
<正>董承等人立誓除掉曹操,捐躯报效献帝,不料,董承家奴秦庆童因事对其怀恨在心,入曹操府告发吉太医,吉太医、董承等人遭曹操毒手而死。那一纸盟书上的刘备、马腾等人也成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曹操分兵五路征讨刘备。刘备欲趁曹操远道初至困乏之际偷袭曹操,可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走芒砀山,刘备落荒而逃,投奔袁绍。曹操取小沛,攻徐州。关羽护刘备妻小,死守下邳。曹操爱惜关羽才德,听取程昱计谋,  相似文献   

9.
论关羽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三位一体的偶象 我们在探究“关公文化”这一特异文化现象的进程中,便不得不这样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关羽形象不是“一个”,而是“三个”。 关羽是一代名将,他位列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驰骋沙场,风云一时,有“威震华夏”的卓著战绩,“忠义仁智”的显赫声名。 关羽是一个文学艺术典型,在平话、小说、戏剧、诗词……中被塑造成一个既是历史的,又不是历史的个性显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取得了为“妇孺所称”的强烈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烽火四起,杀声遍野,一群不到500人的败将残兵狼狈不堪地来到了华容道,正当他们以为危险已经过去的时候,一个骑着火红骏马红脸长须的将军领着一队刀斧手突然横到那队伍跟前,只见一个气概不凡的败军首领走上前来与红脸将军窃窃私语几句,那将军犹豫片刻便让出道来……这便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精彩情节。赤壁一战,曹操的83万“雄师”灰飞烟灭,他率领残部又在路上遭遇吴蜀各路大军的堵截,到了华容道,伤老病残已不足500人,且其中大多是文官,关羽想捉想杀曹操可说是易如反掌,可关羽究竟为什么要放走他呢?有些人或许会说,演义上…  相似文献   

11.
人在江湖     
公元261年,建安二十六年,发生了所谓的“华容道事件”。那当儿,关公以私废公,违抗诸葛亮指令,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时值刘备、曹操、孙权诸公争霸天下,闹得你死我活一般。关公此举,如放虎归山,罪该万死。幸亏刘备为其求情,才免于一死。不过自此关公名誉扫地,威信大减。如今,其虽长眠,但冤魂未去,不得安息。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大家都读过,如果你问大家最喜欢最佩服哪些三国人物,大家十有八九会回答“刘备”、“关羽”、“张飞”。可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不错,刘备白手起家,继承汉朝大统,建立蜀汉,是了不起,但仔细看看,其实刘备这些大业都是在能臣骁将的辅佐下完成的,如果不是关羽、张飞的善战,诸葛亮“先取荆州,再入蜀川”的计谋,刘备绝成不了如此大业!而曹操却是完全靠自己拼搏才成就一代功绩。虎牢关率兵破董卓,下邳城带将灭吕布,官渡巧胜袁绍,十几年间将中国北方统一。曹操也非常会用人才,啖睛吞目的夏侯敦,赤膊上阵的许褚,都被他委以重任。曹操不仅…  相似文献   

13.
名著《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关羽等智慧忠义的人物形象,作者把“天下三分”的抗争,用一群智勇双全、勾心斗角的风流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借人借物的趣事,通过一个“借”字表现出超凡的智谋,他们堪称是古今难得的超级智慧大师。曹操能借天子名义而号令诸侯:能借发代首,整饬军纪;能借黄祖之刀杀死狂士祢衡;能在华容道上借拉扯不值钱的交情,把关羽说服:能借为死去的典韦、郭嘉设祭恸哭,让活着的谋士武将们受他牢笼。借人借物自有其中的  相似文献   

14.
只要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的公司开工资的,经徐州一战,刘备的公司暂时停产了,职工们都解散回家,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在曹操那里做起了临时工,曹操那里可是个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给关羽的福利待遇也不错,自然关羽干的十分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额定指标,曹操便想把这个临时工转正,但关羽听说大哥刘备的公司开工了便寻了去。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记载"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是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被迫败走华容道,遇到诸葛亮的三路伏兵。关羽为报恩,放曹操逃出了华容道的故事。可是,能掐会算的诸葛亮怎么会料不到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关羽因为昔日之情会放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相似文献   

17.
本期话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结果放过了曹操,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假如当时诸葛亮派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你能想像当时的情景吗?  相似文献   

18.
本期话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结果放过了曹操,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假如当时诸葛亮派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你能想像当时的情景吗?  相似文献   

19.
在华夏子孙心目中形成的关公文化、关公精神是忠义、仁勇。关公是“义”的化身。关公身上的义,既包含忠义、仁义,也包含“侠义”和知遇“信义”精神。 关公的信义精神,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于赤壁鏖兵,曹操败走华容道,在《三国志》各“纪”、“传”中都没有明确记载。而在《三国志平话》中写到:“曹公寻华容道去行,无二十里,见五百校刀手,关公拦住。曹相用美言告云长:‘看操与寿亭侯有恩。’  相似文献   

20.
a.“仁”———宋襄公面对正在渡河的敌军,反对乘胜出击的宋襄公说君子不乘人之危;等过了河,襄公又说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敌军。等敌军摆好阵势杀将过来,“仁义之师”立马兵败如山倒,宋襄公也身受重伤,不久一命呜呼。也许他死也不会明白,正是自己的仁义要了自己的命。b.“义”———关羽无论是曹操的好吃好喝还是封官晋爵,红脸关公一概不领情,一心跟着刘备干。而他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百姓也宽容地把此理解为大义所为。不过,近几年曾流行过一句歌词:“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让人颇费思量。c.“礼”———孔融“温良恭俭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