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在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和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语言在互动性方面以及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数据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具体因素,并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思政课教师应用课堂"学习共同体"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及提升思政课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实践,将"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聚焦在思政课堂。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培育"学习共同体"、拟定多维目标、创设问题与情景、组织交流活动、展示"收获"、点评作品几个方面探索"学习共同体"在思政课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思政课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让思政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思政课"欣然接受"且"入脑入心",一直是思政课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目标。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对于现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受用了,而时尚的艺术形式是现代年轻人受追捧的表达方式,将思政课与多样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入脑入心,是一种新的考核方式及授课模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思政教育课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高度重视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思政课程辅助特色教材的编写;加强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其办学定位,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和建设。导致思政课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效果欠佳。要优化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打造"互联网+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开展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时,可以拓展学习内容,将"学习强国"的相关内容引进教学平台;也可以创新理论教学模式,实现"直播课堂+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设立"思政课的故事"专栏.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必须要提高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从适应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出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应该由传统的灌输式的模式向现代的精细化模式转变.本文以闽南理工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对高校思政课"专题式讲授"与"开放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主力,建立马院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机制,可使党建与思政课在提升党的影响力上形成合力,从而直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党建实施效果。本文基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建和思政课在提升党的影响力上的直接关联性,以马院党建为切入点,以"育人"和"育才"的结合为价值引领,以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发力为建设方略,探索直接将党建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党建直接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具体举措,从而系统推进思政课和马院党建育人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李正兴  聂敏 《科教导刊》2021,(3):124-127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组织实施不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对应高校思政课"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四门课程,设计开展"经典研习""社会调查"红色体验""道德践行"等四类实践项目,着力打造思政课"一门课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格局."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开展""全员覆盖"和"规范实施",也有利于形成"两个课堂"有机贯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思政课的效果还不是让人十分满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思政课的主干课,如何提高该课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教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将时事巧妙地导入课堂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改善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全"、"不力"、"不强"、"不备"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支撑力、保障力、主导力和原动力以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等。据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是好的,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造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掌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找出搞好思政课教学的切入点,提高教学效果等是思政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袁芳 《文教资料》2020,(6):178-180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从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设计入手,论说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依据教学效果,分析反思适合思政课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为打造思政课有效课堂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心走实,必须精备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形式、精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形式是关键,教学效果是旨归。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上下功夫,追求有高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课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安婷  韩春辉  曾瑞  孟亚峰  朱赛 《教师》2023,(4):114-116
文章从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与内涵出发,结合“微波工程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基于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而开发的系列微课,阐明了微课的概念,分析了思政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政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素。文章作者从合理设计时长、明确教学目标、精炼教学内容、设计思政点等方面进行了思政微课设计的研究与探讨,并从显性教学效果和隐性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建立了思政微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为进一步发挥专业课的隐性育人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使得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的前后两个"五分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作为课堂主体的快乐,从而强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则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高职思政课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调研结果,以学生主体性原理为基础,从主题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实践教学机制尚不完善,运行不够顺畅。因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并创新实践教学机制,从而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政课教学部门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各高校采用了各种方式、途径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然而,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仍然不佳,被"边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廓清实践教学的概念出发,提出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0.
纪安玲 《教书育人》2013,(24):111-112
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尺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自"05方案"实施以来,虽然各校在改革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核方式相对简单、成绩评定不尽合理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